探尋時空的可能性
何之洲
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國美術學院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培養,本科畢業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
致力于尋找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方式和表達,熱愛思考,寫作愛好者。
采 訪 實 錄
高校科幻:請問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科幻的?
何之洲:正式接觸科幻是初高中,看了大量不同年份的經典影視作品,例如《星球大戰》《星際迷航》《黑客帝國》《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等。
高校科幻:科幻吸引您的點是什么?如何定義“科幻”?
何之洲:我喜歡科幻中對于未知的探索和從不同維度出發的思考,科幻作品探討了社會與世界潛在的可能與假設,還有這種設想之上所構成的世界,如果要定義科幻,我的個人看法是科幻是人類邏輯與想象力的結合。
高校科幻:為何嘗試進行科幻寫作?您覺得創作科幻跟創作其他類型作品有什么區別?
何之洲: 我從小學開始就有創作的愛好,希望可以創造出有趣的故事,我喜歡科幻作品中理性中的那一份感性,在宏大敘事下展現的人性,也因此在高中將寫作類型轉移至科幻創作。我認為,對于創作者來說,科幻作品體現的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對于讀者來說,科幻作品帶來的是多樣敘事觀下的人文思考,科幻作品里對于科技的想象令人著迷,但是所展現的人性同樣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
高校科幻:您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是什么?是否對您的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
何之洲: 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是《三體》,這是我閱讀的第一本中國科幻小說,在閱讀完后給我很大的震撼,是我的科幻寫作啟蒙之作。
高校科幻:您覺得什么是好的科幻作品,如果用幾個詞去概括,您覺得是什么?可以展開分享一下。
何之洲: 我認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是開放的,觸動的,思考的。首先,科幻是基于現實意義上的無限可能,作者需要完全打開自己的想象力,從中找出一條符合邏輯的思路搭建這個故事的世界觀;其次,我非常看重科幻作品中的人文性,一部作品的核心是人類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需要給人以觸動和啟發;最后,我認為科幻作品需要蘊含哲思,或者需要拋出問題,舉例而言,我個人最喜歡的科幻短片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當中的《齊馬藍》,雖然只有十分鐘,但是它提出了“什么是生命”“何謂活著”這樣的終極問題。
高校科幻:您目前創作的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想通過創作這篇小說表達什么?
何之洲: 由于時間問題,我的科幻創作經歷很少,但是可以談一談我的微小說《不完美世界》的創作思路。這個故事的創造契機有兩個,第一是由于我自己在接觸機器人學,會下意識思考人與機器的區別是什么,第二是在一堂哲學課中有關于普特南“缽中之腦”思想實驗的討論,引發了我對于人腦和記憶載體的想象,想寫一篇討論“什么樣的世界才是完美世界”的科幻小說,雖然故事的結局是開放的,但是我想也許這樣不完美的世界也是一種完美世界。
高校科幻:作為一個年輕作者,您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反饋和幫助?
何之洲: 寫作是一個不斷歷練的過程,我希望可以多看到讀者們的評價,由此可以看到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需要繼續進步。
高校科幻:在科幻小說的寫作過程中有什么心得體會?會關注同代人和同代人的作品嗎?
何之洲:我的心得是在創作中除了最開始的腦洞與大綱外,還需要文筆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想寫出讀者們能夠讀的流暢又倍感深刻的作品,因此在往后還需要大量的磨練。由于學業原因,同代人的作品關注度不高,但是新出的科幻影視劇和書籍有時間就會了解。
高校科幻:您覺得現在創作的科幻作品已形成明顯的特征嗎?還是一直在嘗試?最想形成什么樣的明顯特征?
何之洲:目前我創作的作品數量非常少,因此沒有形成明顯的特征,在往后希望可以拉長作品的篇幅、擴大世界觀,嘗試中長篇創作。
高校科幻:從何時開始有自覺意識地寫作?與那時相比,您對文學的理解是否發生了變化?
何之洲:我從小學就開始寫作了,和小時候相比,我的理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只覺得寫作有趣,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一些非常規的腦洞,但是現在我認為文學是具有意義的,也許可以通過文學講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同時傳遞自己的思考。
高校科幻:您大學時的專業是什么?您覺得專業對您創作的影響大嗎?
何之洲: 總體來說,我的兩段學業都對我的創作影響非常大。我的本科專業是計算機,研究生的個人研究方向是機器人藝術。我的本科在英國就讀,會關注很多外國作品,也對計算機有了非常全面的實踐和了解;研究生的學習模式是聯合培養的,致力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不僅需要藝術性,還需要延續之前的工科,學習機器人學,思考如何作出藝術作品,某種程度來說和科幻小說的創作模式相同。
高校科幻:現在來看,科幻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在您生活和學習中扮演什么角色?
何之洲:我認為科幻對我來說是生活的一部分,看科幻作品一直是我的愛好之一,加之我之前談到的,科幻作品和我的專業在創造模式上有相關性,了解科幻也是我學業的一部分。
高校科幻:創作科幻小說會注重小說與現實的聯系嗎?是否認同歷史感、現實感的匱乏與經驗的同質化是當代青年作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何之洲:因為是科幻小說,我認為在內容和思路上與當代科技發展有聯系會讓文章更加鮮活。作為學生,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關注問題的思維容易局限在一個比較小的范圍,這一點也和我缺乏社會經驗有關,我覺得我的歷史感和現實感是匱乏的。此外,我個人認為現在科幻作品的展示媒介和風格都很多,多看不同風格的作品,結合自己的思考,多嘗試,可以避免經驗的同質化問題。
高校科幻:祝賀您的作品在《艙外》雜志刊登。您對《艙外》雜志有何感受以及有何建議?
何之洲:非常榮幸我的文章可以刊登在《艙外》雜志,我覺得《艙外》雜志給高校寫作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希望以后可以擴大收錄范圍,多多發文章。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別想說的話?
何之洲:非常感謝高校科幻的采訪,希望高校科幻可以越來越好!
采訪 | 趙文杰
文字編輯 | 李子夜
排版 | 阿豆1號
審核 | 阿豆2號
往期新星專訪
點擊作者名字即可前往
楓葉是大地的群星
寫作是一場孤獨的大型主題月集章活動
我們的愿景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