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惜刀
孫權是魏蜀吳三國君主里面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在位時間長達五十二年。
早期的孫權承父兄之余烈,勵精圖治,對內結好士家大族,平定山越,以弱冠之年迅速穩定江東。隨后北拒曹操,西取荊襄,重用陸遜在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可謂一代雄主。
我們翻開三國志對他的評價,看起來也還不錯:“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這段話,拋開史官有點扎眼的“自擅江表”四個字,陳壽把孫權比作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國君勾踐,其實很有深意。
我們中國人寫史書,不單單只是記錄史實,史官還要表達對事情本身的態度。當下發生過的人物事件,史官會以儒家的倫理綱常為準繩,借助于詞語或者過去的歷史人物,給予最終定性。
這一著史傳統源自于孔子撰修的《春秋》,或褒或貶,往往隱藏于幾個字之間。那些顯赫的帝王將相,生前不管多么不可一世,死后都要接受歷史的審判監督。所以有了這句著名的“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勾踐一生除了著名的臥薪嘗膽,建立霸業,還有晚年性情大變,鳥盡弓藏,誅殺功臣。用他來與孫權來做類比,可謂非常貼切。
孫權到了執政晚期,經歷喪子之痛。精心培養的太子孫登病逝,太子之位空出。孫權雖然在次年立第三子孫和為太子,卻又封第四子孫霸為魯王,放任其與孫和爭儲。受到威脅的孫和自然不甘示弱,雙方拉攏朝臣針鋒相對,一時間吳國朝堂上拉幫結派之風日盛。“自侍御賓客造為二端,仇黨疑貳,滋延大臣”,這就是孫權執政晚期著名的二宮之爭。
(鄂州吳王避暑宮孫權雕像)
自古天子家私事,腥風血雨不亞于戰場。繼承人的爭斗事關未來皇位歸屬,朝臣們身在局中,誰都無法置身事外,要么站隊,要么被迫站隊。
時任吳國宰相,長期坐鎮武昌的陸遜,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廢長立幼,違背禮制。前有袁譚袁尚兄弟鬩墻于內的殷鑒,后有曹操確立曹丕后確保政權順利交接的經驗。為維護國家內部穩定,陸遜多次上書進諫:“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陸遜的焦急痛心之情溢于言表,孫權卻對陸遜的諫言始終置若罔聞。陸遜如果是個明哲保身的人,自然明白孫權遲遲不回復本身就表明了一種態度。然而陸遜一心為國,不以個人進退榮辱為謀。孫權越不回復,陸遜就越焦急。陸遜甚至要求孫權批準自己親自前往建業,當面陳述因儲爭而造成的危害。
陸遜此舉本為國家計,不料反而觸碰了孫權的逆鱗。
(南京中山陵公園內的孫權塑像。編者拍攝)
孫權放任魯王與太子爭儲,本是有意為之。如今看到朝臣私下紛紛站隊,致使上下議論洶洶,深宮秘事暴露于朝野,已經非常不爽。現在宰相陸遜主動要求來建業,更是懷疑在外握有重兵的陸遜已經與朝臣內外串聯,名為面陳,實為向自己逼宮。多重因素影響之下,孫權心中對陸遜已經有了殺意。
狂怒的孫權有心想讓陸遜死,可又不能做得過于直白,于是連續派出使者去痛斥陸遜。陸遜為社稷重臣,又是宰相之尊,孫權如此不留情面,簡直有違君臣之儀。他故意派出使者在大庭廣眾連番羞辱陸遜,實際是一種暗示——陸遜你須早日“自重”了。
所謂的“自重”,是因為漢代距先秦不遠,舍生取義是當時社會通行的規范,漢人重榮辱而輕生死之風尚存。君要臣死,臣自然不得不死。可是“士可殺不可辱”,與后世皇權極盛時相比,臣子還沒有徹底淪落為君王的奴仆,可以在朝堂上隨意扒下褲子打屁股的程度。哪怕君臣關系完全破裂,彼此之間依然會保留一絲“體面”,大臣可以在君王暗示后自己選擇去赴死,自殺以明志,來表明自己絕不受辱。
這種心照不宣的暗示分很多種:
——或賜劍:越王勾踐要殺文種,只是賜劍一柄,文種也不抗辯直接自盡。
——或質問:秦王嬴政痛恨呂不韋,只是質問他有什么功勞自號仲父,呂不韋便在流放的路上服毒自殺。
——或賜牛酒:漢成帝給沒病的宰相翟方進按重臣告病的禮儀賜牛酒,逼迫其自盡。翟方進即日自殺。
——甚至還可以打個聰明人之間的啞謎:曹操想要進位魏王,擔心荀彧阻擾,于是送去一個空盒子。荀彧看到后便飲藥而卒。
——如果有人不愿意體面地去自裁,門生與好友也會勸他去死。
——自詡品行高潔的士大夫,接受獄吏的詰問是巨大的羞辱,真到了這一步不僅多半難逃一死,還會禍及家族。
——僥幸受刑而未死的人,也會時刻懷有茍活于世的羞恥感。太史公司馬遷為李陵上書辯解而身受腐刑,出獄后悲憤交加。只因《史記》尚未完成,為了向好友解釋自己為何未死,留下了千古名篇《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而之所以茍活是因為“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所以,接二連三派出使者去痛斥陸遜的背后,實際展現了孫權心中真實的意圖——陸遜必須死,而自重身份的陸遜也只能死。
史書記載,這位被孫權譽為有超世之功、懷文武之才的社稷重臣因此憂憤而亡(還有一說為自縊),時年六十三歲,家無余財。
日后隨著皇權的逐漸膨脹,天底下除了皇帝以外,所有人的臉面都不再重要,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所有人趴在地上,除了山呼萬歲,只能謝主隆恩。
(本文作者:楚惜刀,“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