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階智駕打到10萬級,必然會吃到螃蟹。因為這個細分市場年輕人多,他們更愛智能。只是,這一天來得比預期早了很多。
于是我們看到MONA M03的上市熱銷,讓小鵬開始翻盤。如今這款車訂單量突破10萬,成了2024下半年新能源車圈“最靚的仔”之一,不愧是青春版小SU7。
十萬級的市場容量巨大,MONA M03吃盡紅利,誰不眼紅?于是,銷量受困的埃安,也要賭一把,推出AION RT,來分一杯羹。
上市首月,埃安RT銷量達成11811輛,這讓埃安11月銷量同比和環比回歸正增長,至少算個首戰告捷。
后續,埃安AION RT能否復制小鵬MONA M03的成功?高階智駕紅利期多久?此外還有何看點?AION RT的火爆是曇花一現,還是能持久暢銷?
激光雷達,值不值?
把城區高階智駕殺到15萬級別,主流車企的計劃節點原本是明年。長城透露過,比亞迪也是如此計劃。但是總有人搶跑。
于是9月,深藍L07搭載了華為的乾崑智駕ADS SE版,是一套純視覺的高階智駕系統,價格16.69萬起。可以實現高速智駕、城區高階LCC PLUS、自動泊車等,被稱為「最便宜的華為乾崑智駕」。
沒有激光雷達,深藍L07不支持完全的城區輔助駕駛的,但是其城區LCC PLUS也能實現車道智能巡航、城區紅綠燈啟停、借道避障等功能。
聲量小一點的,還有寶駿云海。9月10日,寶駿旗下全新SUV車型——寶駿云海正式上市,雖然售價低至10.98萬元起,但是全系標配高階智駕。
標配雙目感知攝像頭+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搭載與大疆聯合打造的靈眸智駕2.0Max系統。這也是一套純視覺智駕方案,具備高速領航、城市記憶領航輔助駕駛、全場景智能泊車等高階智駕功能。
大疆明確宣布,從今年開始它的方案將慢慢成為8—15萬元級別車型標配。
接著就是爆款車小鵬MONA M03。作為品牌護城河,智駕方面小鵬有差異化優勢。
何小鵬表示,MONA名字的含義就是Made Of New AI,代表下一個十年是AI,而M03可以看作是對特斯拉Model 3經典車型的致敬。
在小鵬MONA M03車型上,啟用了小鵬純視覺方案,標配了20+感知硬件,把L2智駕能力下沉到11.98萬。
而在15.58萬元的高配版本上,XPILOT直接升級為XNGP,加入了道路交通標志識別、遙控泊車、記憶泊車、自動變道輔助、遠程召喚以及城市與高速的高階智駕功能,幾乎將小鵬在智駕層面的家底都堆了上去。
純視覺方案已經卷到如此,埃安要想出位,只能加上激光雷達。
但是,埃安 RT雖然官方指導價最低11.98萬,需要注意,該檔配置并不具備L2智駕能力。
根據配置清單,L2智駕版官方指導價12.58萬,而真正搭載激光雷達的高階L2智駕版本的價格是15.58萬起。
雖然相比3-4年前,激光雷達的售價已經腰斬再腰斬,禾賽科技也曾發文稱:2025年激光雷達的采購成本有望跌破200美元/臺。
但相比純視覺方案,激光雷達的成本依舊不低。再加上英偉達Orin-X芯片,AION RT整套智駕系統的硬件花費并不便宜。
錢掏了,東西裝上了,實際表現行不行?
此次AION RT的L2激光雷達版本的智駕體驗路線被“設定”,設置在車機導航中,試駕需要按順序駛過每一個打卡點。
自由的缺失讓人略感不適,但路試表現不俗。
在通暢且車道線清晰的直行路況下,AION RT的智駕表現十分絲滑。
遇到前方紅綠燈,它會提前松掉電門,并用較為緩和的制動力控制車速。同時,當前方遭遇慢車,或者有網約車上下客,它也能通過變道進行躲避。
而在綠燈起步或轉彎時,它的反應時間很短,幾乎與前車同步。右轉時,會時刻關注后方非機動車道上快速駛來的電瓶車,快速做出加速通過或停車避讓的選擇。
還有更細節的操作,AION RT在智駕開啟時遇到路口或斑馬線,都會輕輕帶一腳剎車,提升安全系數。
所以,AION RT在激光雷達方面多花的幾千塊,并沒有打水漂。至少在規定線路中的體驗確實如此。
雖然埃安對外宣傳時,總是將智駕歸功于自研,但熟悉埃安或廣汽的朋友都清楚,這套系統其實是廣汽與供應商共同研發。
從硬件方面27個感知設備、一塊254TOPS 英偉達OrinX芯片,以及軟件方面基于BEV+Transformer+占據網絡架構深度優化的端到端大模型的線索來看,為AION RT在智駕方面賦能的,大概率是Momenta。
傳統務實,中年人vs年輕人?
在筆者看來,小鵬MONA M03的成功,一半在價格,一半在設計。
回旋鏢式大燈,經典的三廂布局,略帶溜背的車身腰線以及加4000元選裝的6幅19寸運動輪轂,無一不觸動年輕消費者的購物欲望。
再加上小鵬造車新勢力的品牌定位,以及互聯網造車的光環,在10萬級純電轎車這個領域,相信沒幾個年輕人能忍住不掏錢。
很多友媒都將AION RT和小鵬MONA M03放在一起,作為競品對比。但筆者認為,雖然兩臺車屬于同一細分品類,但真正的消費群體有著本質不同。
照片上,AION RT并不驚艷,甚至還帶著品牌中難以徹底抹去的網約車刻板印象。然而,當你在展廳閃耀的燈光下,應該會被其極具質感的油漆工藝寬慰。
主打色“日冕紅”頗有馬自達“魂動紅”的視覺沖擊力,“水晶紫”“海熒灰”也光彩熠熠,個性十足。
所謂老派,就是實用主義為先。
為了能讓空間最大化,同時也能塞下更大更厚的電池,AION RT的設計師將整車塑造成圓潤風格,并依靠較高的車高來“偷空間”。
先說優點,不論前后排的頭部還是腿部空間,都非常寬敞,長時間乘坐不會輕易疲勞。并且車廂內部車窗面積巨大,坐在車里不壓抑。
再說劣勢,整車的線條不夠凌厲,有些地方過于圓潤,像是穿了大棉襖,稍顯臃腫。
顏值和實用,在寸土寸金的緊湊級轎車領域,本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沒有好壞,全憑車主喜好。
內飾也是,AION RT展現出一股“old money風”:盡量軟性材質多覆蓋,增添質感。
細節也體現設計師對實用的堅持:空調出風口依舊是便利的手動調節,座椅填充很厚實,車頂天窗為了能安下電動遮陽簾伸縮機構,設計成了前后兩塊雙拼。
主打一個“聽勸”。
當然,AION RT在中控系統以及UI設計方面的能力,還是不及小鵬MONA M03。后者使用了高通驍龍8155P芯片,結合16GB運存與128GB存儲,操作體驗和當下最新的平板類似。
反觀AION RT,屏幕尺寸較小、黑邊較寬,甚至顯示效果與分辨率都與小鵬MONA M03有一些差距。
只能說日常使用不錯,但并不出彩。
作為純電車型,續航是逃不開的性能參數。
AION RT在電池方面使用了來自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容量有兩個選項,分別為55.1kWh,CLTC續航520km和68.1kWh,CLTC續航650km。相比小鵬MONA M03的弗迪62.2kWh與51.1kWh磷酸鐵鋰電池,在最大續航上要多了70km。
此次試駕,由于時間限制,并未對車輛的續航進行實測。
不過從出發和結束時,剩余電量的對比可以粗略得出,20℃氣溫條件下, AION RT的續航打折率在8.5折左右,表顯能耗基本在12-13kWh/100km。
同時,AION RT雖然基于400V架構打造,但官方公布的峰值充電功率在150kW,Soc從30%-80%的快充時間僅需0.3小時,補能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受制于車型定位,緊湊級純電轎車一般都采用單電機前驅的結構設計。
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更低,能耗也更低;而缺點就是,缺乏駕駛樂趣,并且零百加速無法突破6.5秒。
AION RT使用了一臺來自瑞湃動力的前電機,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240Nm,基本相當于燃油車時代高功率1.5T發動機的動力水平。
不過,相比內燃機+變速箱的動力組合,電機的爆發力明顯要強很多。因此,這輛AION RT在50km/h以內的起步或中段加速,比較出彩。
從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純電小車角度,AION RT似乎是錯位的,因為它身上有著不少類似傳統品牌的“爹味”,盲猜這款車的產品經理年齡不小。
但如果從打造低成本出行工具的角度,AION RT又是成功的,它便宜、舒適,該有的功能和配置一個不少,甚至還有不少亮點。
綜合來看,這是是一臺能讓中年人喜歡的純電小車。
結語
理想=增程
蔚來=換電
小鵬=智駕
埃安=?
作為傳統汽車品牌打造的新能源車型,AION RT想要以智駕為賣點,首先要將“埃安=網約車”的傳統認知掰正過來,這并不容易。
同時,接受純電車型的基本都是年輕人,而AION RT的整體設計更偏向于中年人,產品定位與造型定位之間的偏差,也會直接影響AION RT的銷量。
上市發布會現場,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高呼:“埃安RT的高階智駕,是最懂中國路的高階智駕,埃安智駕已經進入中國第一梯隊。”
但想讓市場形成“埃安=智駕”的消費認知,并轉化為訂單,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