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外交部發布通知,中國再一次擴大了免簽國家名錄,到明年年底之前,開放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北馬其頓、馬耳他、愛爾蘭、日本9國普通護照免簽業務。
至此,中國已經對38個國家實施單方面免簽,外國人來中國旅游、工作、商務合作都更加便捷,充分體現了我國開放包容的外交態度。
隨著來到中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我們走在大城市的街頭巷尾,見到各種膚色,操著各國語言的外國人,再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我們早已習以為常,這些“老外”沒什么稀奇,他們就和當地人一樣工作、吃飯、購物、游樂,很多人甚至會拍攝短視頻、會直播,比中國人還要玩得開。
外國人來到中國,一般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城市,歐美人更青睞北京、上海,非洲、拉美等熱帶地區的人首選廣州、深圳等南方大城市。
粗略統計,目前北京上海的外國人數量大概在20萬到30萬,廣州為10到20萬,深圳5-10萬。你走在這些城市的街頭,經過50個人就至少能看到1個外國人,這個概率已經很高了,說外國人隨處可見并不為過。
過去外國人喜愛的這些中國城市普遍是我國的一線超大城市,是各個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我國的西南方出現了一座新晉被外國人“攻陷”的城市,30萬老外來了就不走,都說要在這里長長久久地住下去。
這座西南部的城市是誰,它憑什么如此受外國人青睞呢?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云南省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口數量為37.6萬人,其中超過10萬人在昆明市定居。
根據人口調查結果顯示,在昆明居住的外國人來自世界各地,但以下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占據了較大的比例:
東南亞國家:由于昆明靠近東南亞,因此來自泰國、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人較多。這些國家與云南接壤或相鄰,語言和文化上的相似性使得他們更容易適應在昆明的生活。其中緬甸人因為國內局勢動蕩,生活困苦,但凡有點條件的都往云南遷移,因此在滇外國人中占比最高。
歐洲:昆明作為一個旅游熱點城市,吸引了不少歐洲游客,其中一些歐洲人會因工作、學習或對當地文化的興趣而選擇長期居住。
美國和加拿大:來自北美地區的外國人通常是因為教育、商業或文化交流的機會來到昆明。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來自這兩個國家的外國人通常是對戶外生活和自然風光有較高興趣的人群,云南的自然環境和多元文化對他們有較大的吸引力。
日本和韓國:由于地理位置較近,以及與中國有著較為密切的經濟和文化聯系,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外國人也不少。
印度:由于印度與云南在地理和文化上有所聯系,也有一些印度人在昆明從事商業或學術工作。
非洲:隨著中非貿易關系的加強,來自非洲國家的外國人,尤其是從事商貿活動的商人,也在昆明形成了一個相對較大的社群。
這些外國人的背景多樣,包括學生、教師、商人、工程師、藝術家、志愿者等,他們因不同的原因和目的來到昆明,并在當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社區。
他們雖然有著不同的膚色、語言、文化,但在這里卻可以互相吸引、互相融合、互相成就,這里不僅是中國的昆明,也是世界的昆明。
彩云之南 心中的地方
昆明成為外國人首選定居之所,得益于云南宜人的氣候、豐富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文化以及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第一批來到這里的外國人一傳十,十傳百,人肉為昆明做推介,大多數國家都知道中國有個昆明,那里四季如春,很適合居住、旅游和投資移民。
當然了,昆明歷史悠久,可不是最近才舉世聞名的,在明朝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中,就對昆明的做了如下描寫:
滇中之旅,予始自昆明。昆明,古滇國也,山川奇秀,風氣和暢。城居西山之陽,滇池之濱,背負蒼山,面臨碧水。湖光山色,一日之內,朝暮不同,四時之景,各異其趣。予居滇中久,每登高望遠,輒見滇池波光瀲滟,山色蔥蘢,令人心曠神怡。
這段描述中,徐霞客對昆明的自然風光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提到昆明位于滇池之濱,背靠西山,山水相依,景色優美。他還描述了滇池在不同時間的光影變化,以及四季景色的不同,充分表達了他對昆明自然環境的喜愛和贊賞。
云南因“彩云之南”得名,昆明也有“春城”的美譽,當地四季如春,氣候溫和,是現代人的理想居所。
這里擁有壯麗的自然風光,麗江古城、大理洱海、玉龍雪山、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這里歷史悠久,有許多古城、古鎮和文化遺產,如麗江古城、大理古城、滇池等。
這里地貌變化萬千,生物多樣性豐富,擁有高黎貢山、普達措國家公園等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另外,云南是中國民族成分最復雜的省份之一,擁有25個少數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這些民族文化豐富了云南的人文景觀,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
由于云南的少數民族本來就多,所以文化多元包容性極強。對于外國人來說,完全不需要擔心適應的問題,你可以選擇適應25個民族任何一種生活習慣,也可以由著你自己的習慣來,昆明想你所想,應有盡有。
知名外國人眼中的昆明
來到昆明的外國人大都是追求恬靜生活的普通人,自然不像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那樣經常出現國際名人,但也不乏一些外國名人前來訪問、居住或進行文化交流。
比如彼得·海因里希·馮·皮特斯——德國著名攝影師,他在云南生活多年,拍攝了大量關于云南風光和民族風情的照片;尼克·漢森——加拿大旅行作家和攝影師,他在昆明居住過一段時間,撰寫了關于云南的旅行書籍;麥克·潘恩——美國知名作家和記者,他在昆明進行過關于食品和農業的講座和交流活動。
歷史上昆明同樣是一處令外國人向往的去處,元朝時期,著名意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就曾經過云南,并在昆明停留了很長時間。
在《馬可波羅游記》中,提到了“云南王國”。在他的描述中,云南是一個富饒的地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多樣的民族文化。馬可波羅看到這里到處都是金礦,因此稱其為“金子之國”。還發現云南的居民有著不同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氣候宜人,地形多樣,是一片富饒美麗的沃土。
在他的游記中,昆明被稱為“大理國之都”,這可能是因為當時昆明是大理國的一個重要城市。
盡管馬可波羅的游記中對昆明的記載不多,但他的描述對后來的探險家和商人來說,提供了一個關于云南和昆明的大致概念,也為后來的地理大發現和東西方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約瑟夫·洛克——美國植物學家、探險家和攝影家,20世紀初,他在云南進行了長達27年的植物學和人類學研究,期間多次到訪昆明。
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
“昆明,這個高原上的城市,坐落在美麗的滇池湖畔,四周環繞著雄偉的山巒。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如春,被譽為‘春城’。昆明是一個古老而迷人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跡。”
昆明持續改善外國人定居舒適度
昆明作為我國西南重要的中心城市,招商引資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當地擁有多家外資大型企業,涵蓋制造業、采礦業、服務業、教育和研究等。
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雀巢、寶潔、克萊斯科、阿里巴巴、谷歌、微軟等,這些世界500強企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很多外國人一開始是這里的工作人員,日子久了,愛上了昆明,于是跟當地人結婚生子,就此安定下來。
為滿足外籍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昆明開設多所國際學校,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國際教育;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為外國人提供醫療服務和健康咨詢,一些醫院還設有專門的外籍人士服務窗口;市政府和社區中心為外國人提供各類社區服務和咨詢,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本地生活;提供外籍人士租賃和購買住房的服務,一些房地產中介機構專門服務于外籍人士;當地一些律師事務所提供專門為外國人服務的法律咨詢,幫助他們解決在中國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
為了吸引更多外國優秀人才來滇工作定居,2023年5月23日,昆明市政府推出外國人才來昆“雙證”一站式辦齊服務。
過去需要跑兩個部門,歷時20多天的大工程,如今只需要到市政服務中心即可一站式完成,從受理到出證時間縮短了一半,只需要最多10個工作日。
上述這些僅僅是昆明市人才生態持續優化眾多政策的一小部分罷了。
如今,昆明市早已成為“外籍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也是“外國專家眼中最具潛力的中國城市”。
這一點也體現在昆明機場外籍人員出入境數量方面,根據昆明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數據,截至2024年9月19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口岸的出入境人員達到200.7萬余人次,同比增長170%。其中,外籍旅客達到50.46萬人次,同比增長299.5%。
對比昆明的鄰居大哥,我國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西南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成都,常駐外國人口還不到2萬,趕不上昆明的零頭,由此可見昆明對外國人的吸引力有多強,跟首都北京和十里洋場的上海都有得一拼。
如果說北京和上海的街頭外國人隨處可見的話,昆明街頭的外國人大有反客為主的意思,會讓第一次來到這里的國內游客搞不清這里到底是誰的地盤,由此產生了深深的自我懷疑:“這是給我干哪來了,這還是國內嗎?”
昆明,這座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以開放的姿態和包容的胸懷,迎接每一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如著名歌手宋祖英演唱的《云南美》:
云南的美是看不夠的美
云南的美是說不完的美
云南的美是神奇的美
云南的美是忘不了的美
參考文獻:
央媒關注: 外國人講述在昆明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8099999街頭巷尾·昆明電視臺《街頭巷尾》欄目官方賬號
外國人 在昆明——掌上春城·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官方賬號
入境游火爆 昆明讓外籍游客流連忘返——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俄羅斯城市聯盟總干事:會有更多外國人愛上昆明——掌上春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