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北京市數字教育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指南》正式發布,明確人工智能在北京教育領域應用規范,指導學校、師生穩妥有序地開展應用實踐。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標桿應用工程,加快培育教育新質生產力,以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推動教育教學創新,以教育教學場景開放助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構建常態應用與技術研發雙向促進的良性機制,營造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生態。
根據北京市教委等4部門近日發布的《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2025年,北京將完成教育領域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在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到2027年,全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規?;?、系統化、常態化應用的格局基本成型。
人工智能&教育領域
建設“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應用基地
北京市正建設“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應用基地,旨在通過與研發機構、企業和智庫合作,培育跨學科的大模型平臺。項目聚焦學情診斷、家校協同育人等關鍵業務,開發專用大模型,推動創新人才培養。
構建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數據集
建立數據運營平臺,整合課程標準、數字教材等海量教育資源,進行多模態標注,提取育人特色知識體系。設立安全區域內的“沙盒”,支持企業開展語料訓練,確保輸出質量和合規性。
搭建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測試場
模擬真實環境測評大模型,形成智能教育評價標準,監測學校應用情況,營造健康有序的應用氛圍。所有試運行中的大模型上線前需通過第三方全面的安全測試和評估。
培育典型示范應用場景
- 學生學習與發展:推廣AI學伴、AI導學應用,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和反饋,助力學生成長。
- 教學方式變革:鼓勵教師使用AI輔助備課和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策略,實現個性化教學。
- 學生身心健康:建設智能體“養育師”,為嬰幼兒提供托育服務;實施AI健康監測計劃,對學生健康情況進行預警和干預。
- 家校社協同育人:加強家校溝通,提升服務質量,構建新型“家長學?!?。
構建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生態
制定《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逐步開展AI教育,注重不同階段的特點。同時,提升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采取市、區、校三級培訓聯動,確保教師能有效運用AI賦能教育教學。
機遇?還是挑戰?
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北京市在教育領域大力推進人工智能(AI)應用的舉措也帶來了重要的挑戰與機遇。
技術技能的重要性
隨著《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指南》的發布,明確指出AI將在北京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這表明掌握AI相關技術如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變得至關重要。畢業生可以積極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以適應未來職場的需求,并在求職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
跨學科能力的需求
北京市正在建設“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應用基地,旨在通過與研發機構、企業和智庫的合作,培育跨學科的大模型平臺。這意味著未來的職場更需要具備跨學科能力的人才。無論你是理工科還是文科背景,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與AI技術將使你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創新思維與實踐機會
北京市計劃到2027年形成教育領域AI規?;瘧酶窬郑陂g會有大量創新項目涌現。畢業生可以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參與到各類AI應用場景的開發與實踐中去,積累寶貴的經驗,同時為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持續學習的態度
面對快速發展的AI技術和不斷變化的應用場景,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尤為重要。畢業生應當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知識體系,適應新技術和社會需求的變化,確保自己始終處于行業前沿。
總結
北京市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的融合發展。面對這一趨勢,畢業生們應積極準備,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職業生涯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通過不斷提升自我,適應新技術環境,畢業生可以在未來的職場中占據有利位置,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