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深化政策支持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相關情況,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是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黨委委員、副主任,市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桂秋,會議由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處處長尚文良主持。
常桂秋副主任介紹了徐州市持續深化醫保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相關情況:
一、持續推進中醫藥醫保支付改革
一是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將符合條件的定點中醫醫療機構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
二是提高職工醫保三級醫院住院待遇。明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在市域內三級中醫醫療機構住院,醫保報銷起付標準比同級綜合醫院住院的起付線每次降低100元,最低不低于300元;住院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為89%。
三是積極推進符合中醫特色的復合多元付費方式改革。充分體現中醫藥服務特點和優勢,將符合規定的醫保目錄內的中醫醫院制劑在醫聯體、對口支援、技術協作醫療機構范圍內調劑使用,并納入醫保支付。遴選中醫優勢病種,實行單病種付費,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以康復醫療、安寧療護等需長期住院治療的中醫優勢病種,按床日付費;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內涵,將適宜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家庭醫生簽約內容,實現統一賦碼;定點中醫醫療機構按規定開展“互聯網+”中醫藥服務,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服務同等支付政策;開通醫保移動支付功能,實現參保人員“互聯網+”中醫藥服務費網上支付。
四是實行中醫優勢病種開展按療效價值付費。按照“優勢突出、臨床成熟、療效確切、安全可控”的原則,結合徐州市實際和按療效價值付費特點,首批確定橈骨遠端骨折、鎖骨骨折等2個中醫優勢病種開展按療效價值付費試點。
五是加強中醫藥服務價格管理。符合省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調劑使用管理規定,經藥品監管部門審核通過的中藥制劑,可在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調劑使用;公立醫療機構調劑購進其他醫療機構制劑的,其制定、調整價格或加價率可在告知當地醫保行政部門并在收費場所公示一周后執行。
二、積極完善中醫藥醫保支付政策
一是全面落實中醫藥醫保支付政策。根據臨床需要和基金能力,對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臨床使用廣泛、功能療效明顯、優勢突出、價格合理的中醫藥服務項目、民族藥、中藥飲片、醫療機構配制的中藥制劑在個人自付比例上給予適當傾斜;將“國談藥”中的中成藥納入“雙通道”管理,將醫療機構中成藥配備、使用情況納入監測評估范圍;在重大疫情中,對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診療方案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醫診療項目以及經省藥監部門批準或備案的專用方劑,醫保部門按規定予以支付。
二是推行住院DRG支付中醫激勵政策。明確各相關醫療機構列入DRG支付的住院病例中,以國家二、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中的“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作為衡量標準,對當年度指標達到30%及以上的二級及以上中醫醫療機構,給予其以中醫為主治療病例按DRG付費點數10%的激勵系數。
三是動態調整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收付費范圍。確定混合痔等26個中醫優勢病種實行按病種收付費;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收付費執行條件需滿足“住院費用中中醫藥治療費用占住院治療費用≥40%”。
三、試點推行中醫日間病房
按照臨床路徑清晰、診療規范明確、診療技術成熟、醫療質量可控、醫療安全可保障的原則,對符合住院條件且臨床認為非治療期間不需在院的參保患者,在當日治療結束后,根據自身情況經醫療機構允許后離院回家的治療模式。
一是在全市一級醫療機構選擇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缺血性腦病、高血壓、頸肩疾患、呼吸系統感染、腰部疾患等6種技術成熟、風險可控、費用穩定,所患疾病達到普通住院標準且臨床認為可以不留院觀察治療的病組,開展一級醫療機構適宜日間病床收治住院病組DRG付費試點。
二是在二級及以上中醫醫療機構開展泄瀉病等5種中醫適宜治療開設日間病房,并明確先期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試點,試點成熟完善后在全市醫療機構推廣應用。參與試點醫療機構日間病房實行按病種結算,開展中醫日間病房的病種執行條件需滿足中醫藥治療費用占總治療費用≥50%。
各類中醫藥醫保支持政策的陸續發布,本著既不增加醫保基金的支付壓力,又凸顯中醫藥的治療特色優勢的目標,努力實現三方共贏,即:進一步保障臨床療效,進一步節約醫療成本,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讓患者享受到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和真正的中醫藥實惠。
記者提問環節,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處處長尚文良回答了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請問開展中醫日間病房的定點醫院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怎么確定?
答:開展中醫日間病房的定點醫院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取得醫保協議管理資格滿一年的二級及以上的中醫醫療機構;二是設有獨立中醫日間病房住院病房,建立單獨的患者身份審核、診療行為規范以及醫療質量控制等日間病房管理制度和措施;三是醫療機構需配備至少4名第一注冊地在本機構滿一年并且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中醫師,醫療機構中中醫藥人員占醫藥人員總數的比例不低于60%。
日間病房先期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試點,試點成熟完善后在全市醫療機構推廣應用。
有意參與試點的醫療機構可提出申請,由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共同審核后確定公布。
問題二:請問徐州市如何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服務能力等級建設?
答:根據省中醫藥管理局統一部署,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服務能力等級建設工作正在扎實推進中。
一是積極推進中醫館提檔升級,讓中醫館建設更加“接地氣”。我市在建成標準化中醫館的基礎上,先后投入2億元以上對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設備設施更新,全力打造中醫特色優勢鮮明、服務能力突出的基層“金字招牌”中醫館,中醫館建設實現了由規模數量型向內涵質量型轉變。目前,全市已分別建成三級中醫館93個、四級中醫館77個、五級中醫館38個,實現等級中醫館全覆蓋。
二是努力實現中醫館內涵提質增效,中醫藥服務更加“聚人氣”。我市基層中醫館在開展傳統服務基礎上,注重中醫特色專科建設,強化質量內涵,培育“小而精、專而強”的中醫特色服務,形成“一館一特色”,讓基層中醫館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明星科室”,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微型中醫院”。中醫藥服務量顯著增長。
三是著力打造基層中醫藥服務圈,百姓健康保障更加“有底氣”。進一步優化基層中醫藥人才配備,全市基層五級中醫館館均中醫類別執業醫師達8.9人,高級職稱占比達29.3%。中醫適宜技術在基層將大顯身手,能規范提供10類26項服務,館均服務人口達7.4萬人,服務輻射覆蓋達4.7個鄉鎮。根據市文化強市工作方案,積極推進省、市名老中醫到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建設名中醫工作室,通過傳承帶教培養出越來越多基層中醫藥服務型人才。同時,深入推進“岐黃校園行”和“中醫藥就在你身邊”活動,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讓中醫藥服務從“有”到“優”,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