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學上,光一直都很神秘,首先我們無法判斷它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其次光速永遠都是恒定的,這就導致宇宙的時空觀不再絕對。從此,宇宙中不同空間的時間流逝,也就變得不同,而這些現象都源于光。
在早期的雙縫干涉實驗中,它表現的像波,但是在光電效應中,它又表現的像粒子。
最后,在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新的輻射理論,如果要徹底解釋黑體輻射,就必須將光量子化。也就是說,光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能量,而不再是連續的,只有這樣才能解釋黑體輻射。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光的本質就是一種光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疊加態以及遵守不確定性原理。
為了正確描述光的量子特性,我們一般將光默認成波,并采用薛定諤的波函數描述。
但這又會導致另一個問題的出現,如果光是波的話,那它到底是怎么傳播的呢?
比如聲波和其他機械波都需要介質才能傳遞,所以在相對論出現之前,物理學家就認為光波的介質是一種充滿宇宙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做以太。直到1905年,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認為光不需要傳播介質,光在真空中,總是以恒定的速度飛行。并且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那為什么宇宙會有一個速度限制,而且這個限制會是光速呢?
首先,光速取決于真空的兩個基本屬性。分別是真空介電常數和磁導率。而這兩個常數都是我們精確測量得到的,這些常數不會改變,也就造成了光速不會改變。你可以將這些常數理解成空間對電磁波傳播時,帶來的阻力。
目前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光速具有速度極限可能與量子漲落有關。
我們知道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但是真空并不是空無一物,因為真空中總有量子漲落,這就導致真空存在一個基本的能量值,也叫真空零點能,這種能量對光在真空中傳播時會起到拖拽的阻力效果。這種阻力就限制了光速不能無限大。
如果真空沒有阻力,那么光速可能就沒有限制。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光速不能無限大和真空的屬性有關系。這也就造成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有了一個上限,而信息的傳播限制就創造了宇宙中存在無法逆轉的因果關系。
因為信息極限速度不能超過光速,所以宇宙中發生的任何事件并不能立馬到達觀測者的視線之中。而正是由于這一點,才保護了人類文明。
如果光速無限大,那就意味著宇宙中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事件都會同時影響到宇宙其他所有的事件。
那么,宇宙中發生的各種超新星爆發事件釋放的大量高能光子,都有可能同時傳導到地球上,這種累積效應給地球帶來的能量是毀滅性的,就會直接摧毀人類文明。
在光速無限的宇宙中,任何事件發生的順序可能會變得混亂,我們也就無法對一個事件的因果關系有清晰的認知。所以宇宙中就不會存在紅移現象,我們也不能發現宇宙背景輻射,自然也就無法了解宇宙的歷史,整個宇宙的范圍可能會變得無限大,宇宙中的所有恒星的光線可能會同時抵達地球。這樣一來,整個夜空也會被照亮,黑夜或許就不再存在了。
事實上,光速不變,就意味著宇宙中任何時空發生的事件,其影響范圍都是有限的,這個范圍就是光錐,所以才有了光錐之內皆是命運, 光錐之外皆是虛妄的說法
光子難道是天選之子嗎?為什么宇宙要選擇光子,作為宇宙的最大速度呢,而不是其他粒子?
事實上,宇宙限制的不是光速,而是宇宙需要因果律,因為宇宙如果沒有因果律,那任何時空發生的事件,其信息量都是無限的,這種無限信息就會違背能量守恒定律,這就是一種bug級別的存在。而因果律的實現必須要求宇宙的最大速度有個限制。恰好這個速度限制由光子承擔罷了。
事實上,其他粒子運動速度也可能達到光速這一數值,之所以光速這個名字不采用其他粒子名字來命名,只是因為光子是最早發現,最普遍存在的粒子而已。
在標準模型中,有61種基本粒子,有靜止質量的基本粒子,其運動速度必然會低于光速。沒有靜止質量的粒子,速度就是光速,比如光子,膠子。但是膠子由于夸克禁閉效應,一直被束縛在原子核內,無法飛出原子,這就導致我們發現膠子的時間十分晚,所以光速也不會被叫做“膠速”。
目前只有光子能以光速自由地在宇宙中游蕩。而其他大部分粒子都有靜止質量,比如夸克類,電子類和中微子類。它們的速度一定是低于光速的。
總結一下,光速不能無限大,在理論上受限于真空的阻力。光速是恒定的,取決于真空磁導率和介電常數是恒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