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游·童山雷中國畫的故事(15)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
江南達者 童山雷
https://weixin.qq.com/sph/AlKzLfCu7
四十七
其時吾心已當蛻生關口,畫意亦每脫前人羈絆,即其畫法本身,亦漸趨于恣意任行。此《巴山青如黛 渝水碧若絲》一畫,意在頌贊巴渝山水清幽秀麗,自不待言。手法則嘗試以大刀闊斧般筆墨徑寫完密森厚之景。畫非實境,會意而已。目今觀之,其山環水轉、野林豐茂之所在,倒也可居可游。唯那岸畔舟子作瞻望或吆喝狀,不知是在邀呼山院友人,還只是獨自逸性勃發,正傲嘯于此空寂林泉之間?反正那幾只鵝兒是已為其聲所感了……
四十八
此畫所蘊卻頗有意思。題曰:“水橫家山遠,天寒樹云深。移舟傍野火,避雨不求人。”堪稱把個自家“又臭又硬死德性”暴露無遺。畫寫溪山寒雨中,一人泊艇于村道旁野巖洞內獨自生火烘衣,近處分明卻便是人家。唉,離群索居之人自是有其道理了,只不知此畫中人又是在塵世間有過怎樣的挫折?以山水畫寄托此類曲折含義,似也算是一種“探索創新”吧。
四十九
咳,這是一頭疲憊的牛:皮毛蕭疏,肌腱松懈,整個伏臥于夕陽黃昏,如在靜穆地品咂體味著自家業已越過了高峰期的生命……畫中并未直接出現將殘的太陽,但那飄浮在高天的芙蓉般的暮云與山崖間的桔色光照,已示明一日之時段;而枯樹紅葉與新扎谷垛,則點出了一年的季節。危巖上,山泉懶懶地從石梁間落下,輕漱著可見或不可見的竹樹;荒落簡陋的小院前,一老者——似翁,更似嫗——肩上挑負著小小包袱,步履蹣跚地走回。哦,這勞累一生的人,是否也已到了他或她生命中的秋天?每觀咱這《秋山如蒼牯》一畫,心中都不覺隱然會想到這些。畫兒本身以羊毫筆掃厾而出,有點軟,不過倒也同其意相吻。后來仍以此題為畫,其多了一份“正規感”,而那種“生動之凄涼”味兒,卻不見了。于此實亦可悟得畫作之獨一無二性質。觀者可參看之。
(總 1110 篇之第 47、48、49 篇)
(待續)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人生甚難者:盡歷塵世辛苦、洞悉存世悲涼之后,依舊能夠興致勃勃且是詩意地對待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