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轉發給筆者一道高考真題。
先說結論:漿糊邏輯誤人子弟!請一腦子漿糊的那些人不要再禍害我們的孩子了。
據說這是2023年河北省高考真題,題目摘抄如下。
國王給阿凡提提出了三道難題,還說如果答錯了就會殺了他。
國王:天上有多少顆星星?
阿凡提:有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顆。
國王:大地的中心在哪里?
阿凡提:在我這毛驢右前蹄踩著的地方。
國王:你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嗎?
阿凡提:比您只早一天。
結合材料,下列屬于判斷的是():
①國王給阿凡提提出了三道難題
②天上有多少顆星星?
③如果國王不殺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沒答錯
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驢右前蹄踩著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確答案:B
【詳解】判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有所斷定,二是有真假之分。一般來講,陳述句、反問句可以表達判斷,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則不表達判斷。①是陳述句,對事物有所斷定,屬于判斷,符合題意。③斷定了事物之間的關系,屬于判斷,符合題意。②屬于疑問句,既沒有肯定什么,也沒有否定什么,不屬于判斷,不符合題意。④無法判斷真假,不符合判斷的第二個特征,不屬于判斷,不符合題意。
為了查明上述詳解的來源,老頭查閱了高中的《邏輯與思維》教材,在教材中對“判斷”這個概念有如下描述:
通常,邏輯學意義上的判斷用來表達以下內容:
①一個概念(命題)與其他概念(命題)之間關系(包含關系、并立關系、矛盾關系或邏輯關系等);
或,②對于一個觀點(結論)持有肯定或否定的態度;
也可以,③表示對一個事物屬性的主觀認識等含義的命題。
“判斷”作為一個概念,想要正確使用,它的外延必須明確。
在邏輯思維過程中,以下幾種情況通常不屬于判斷:
①對于一個事實進行客觀描述的陳述(句),在邏輯論證時,不屬于判斷;
②不需要對其真實證進行論證的陳述(句),比如對于常識、公理的描述,不屬于判斷;
③表達一個觀念(信仰)、結論的陳述,也不是判斷。
所有的判斷都是一個獨立的命題,無論是簡單判斷(直言命題)還是復雜判斷(復合命題),這個命題的含義是什么、無論是表達肯定還是否定,與這個命題是否是一個獨立的命題沒有任何關系。
在《邏輯與思維》課本中,判斷的兩個特征一是有所斷定,二是有真假之分。正確的理解應當是,一是表達判斷的命題必須符合上述紅色字體的三種表達內容之一,二是表達判斷的這個命題有真偽的區別。
可笑的是,在課本中,對于第二個特征的描述中,混淆了命題真偽和命題是否是命題兩個概念。
課本中的描述是:“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情況的斷定,判斷就有與認識對象實際情況是否符合的問題。如果一個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否則,它就是假的?!?/p>
現在把課本中的描述翻譯一下:判斷的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實際情況的判斷是真判斷,不符合真實情況的判斷是假判斷。
是不是可以提一個問題:假判斷是不是判斷?
從高考題的詳解來看,意思很明確,假判斷不是判斷。
這就是典型的“白馬非馬”!
這也是典型的概念混淆的邏輯謬誤,把一個判斷自身的命題真偽與命題是否是命題兩個不同的概念產生了混淆。
以高考題目中的選項④為例:
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驢右前蹄踩著的地方
這句話表示了一種判斷,即“大地的中心”和“阿凡提毛驢右前蹄踩著的地方”兩個概念之間是相同概念的關系。當然了,從常識來說,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它是一個命題,也是一個判斷。
關于題目中的選項①國王給阿凡提提出了三道難題,這是典型的對客觀存在的事實的描述,顯然不屬于邏輯學的判斷。
最后再啰嗦幾句筆者對邏輯學判斷的理解。
判斷是一個命題,其真假只跟它想要表達的含義有關,與它是不是判斷無關。邏輯思維的目的是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關系(相關性或因果關系),如果一個命題不能表達這種關聯關系,它就不能構成邏輯學意義上的判斷。
我們在討論形式邏輯的時候,不能把判斷的外延無限擴大到哲學意義上對“存在”的思考,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人學習形式邏輯的范圍,是哲學家或邏輯學家們研究的內容。
最后提醒:千萬不要把判斷的動詞屬性和名詞屬性混淆!
本文討論的判斷,指的是邏輯學意義上的判斷,是一個用來表達概念的名詞。
(注:課本中引用牛頓的話,其中的判斷是一個形容詞。在中文里面,判斷這個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三種詞性。如果有朋友想抬杠,請明確說明你想杠什么)
《邏輯與思維》課本中的漿糊遠遠不止這一處,出這道高考題人恐怕是滿腦子漿糊,給出題目答案詳解的人,更是滿腦子漿糊。
你們把自己腦子里的漿糊灌輸給孩子們,良心真的是被狗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