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生的話,我絕不把小孩培養得優秀點。”
這是一位來自核工部某研究所退休高級工程師的肺腑之言。
來源:北京鋼哥訪談
為什么?
說實話,像她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教育出來的子女,但凡不犯渾,混得都不差。
老太太舉了身邊人的例子。
一位同齡的姐妹,3個孩子都去了國外,老伴去世后,老太太成了空巢老人,加上沒啥興趣愛好,每天能打發時間的也只剩下吃飯、遛彎。
還有一位年長的同事,女兒大學畢業就出國留學,多年未歸,就連父親去世也沒回趟家。
你就說,這樣的晚年生活孤不孤苦吧?
所以,老太太說她很羨慕工人家庭的孩子,還拿《人世間》里的周秉昆舉例,說:
最沒出息的孩子卻最孝順。
話說也巧了,聽完這位高工老太太的這段話。
我在熱搜上看到一則報道。
11月26號那天,杭州湖濱派出所在3分鐘內接到了3個來自不同地方的緊急報警電話。
分別是獨居老人張阿姨、張阿姨的保姆和她在美國的兒子。
原來當天晚上,張阿姨在廚房煮東西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
老人半天爬不起來,情急之下打電話向日常來家打掃衛生的保姆求助。
可保姆住得不近,一時也趕不來,就連忙撥打了報警電話。
之后,張阿姨可能也回過神來,先后給110以及國外的兒子打去電話。
很慶幸,因為及時求援,張阿姨很快被趕來的警察和消防送去了醫院,爐上的一鍋粥雖然燒煳了,卻沒有失火。
不過這事,確實挺驚險的。
要是老人摔得不湊巧失去意識,后果不敢想啊。
這樣的故事,我們也見了不少了,獨居老人的困境也確實存在。
那么,是不是更加印證了退休高工老太太的那句“不要把孩子培養得優秀”呢?
02
問大家一個問題哈:為什么要生孩子?
或許具體到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但是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
讓我們的下一代,比我們更優秀,過得比我們更好。
這不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本能。
總不會,你生孩子單純就是為了給你養老吧?
回頭去看看那位高工老太太。
核工部研究所具體是做啥的,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搜,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他們當年也曾背井離鄉,可吃穿用度全是公家的。
到了晚年,老人住進國內數得上號的高級養老院,退休工資保守說也有上萬塊。
而且就算不去養老院,單位也有自己的養老機構,雖然伙食上要差些,可是每月只要3100塊錢,醫院、食堂、住房……都給你安排得妥妥當當。
也就是說,人家在意的壓根就不是物質生活。
若真有個沒出息的孩子,只要不敗家,也不會給他們造成什么影響。
所以她才能抱怨,孩子太優秀,不在身邊,老了太孤獨。
捫心自問,這個社會有多少人,能心安理得地任憑孩子躺平?
不是所有孩子都是《人世間》的周秉昆,他們留在家里,父母感到的不是心安,而是心慌。
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沒背景沒資源,你不自己去闖,留在老家,會比在地里刨食的父母強多少?
無非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輪回。
這恐怕,不是你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所期盼的樣子吧?
03
我們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同樣的道理,一般家庭父母老了要想沒那么多鬧心事,兒女需要足夠優秀。
在《澎湃新聞·湃客》里看過一個故事@艾曉丹:
父親病了,需要長期治療。
一個和睦的家庭,漸漸起了莫名的變化。
三弟愁容滿面,他的孩子剛剛出生,奶粉、疫苗什么都要錢,而且每個月還要還房貸。
大姐低聲嗚咽,丈夫沉迷賭博,家底所剩無幾。
女兒成績不錯,馬上就要中考,要想順利進入市里最好的高中,還需要一筆錢“以防萬一”。
二姐處事果斷,可要讓她負責一切,也有些強人所難。
老父親的病情,就像“一條透明的線,將三個家庭纏得亂七八糟,時而用力繃緊,時而故意放松。”
醫生明令老人需要人貼身照顧,三姐弟各有各的難處,“這個人該是誰”,大家三緘其口。
最后,大姐攬下重任。
為此她不得不停職在家,女兒也因為差了一兩萬塊錢,選了一所普通高中……
你能說這一家兒女在父親病榻前的猶豫,是不孝嗎?
可盡孝,很多時候是需要“本錢”的。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怎么看待「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
一個高贊回答很扎心@維羅妮卡:
那說明你沒去過私立醫院,沒看過那些VIP病房的久病人。
這些人有專門的護工照顧,有醫院配給的營養餐,不需要兒女24小時陪著,不需要兒女一邊哄著孩子一邊拿著鏟子炒菜,不需要兒女擠半個小時公交車送飯,不需要兒女在臟兮兮的公共衛生間洗衣服,不需要兒女端屎端尿一整晚第二天頂著一雙紅腫的眼睛和黑眼圈上班。
這些人的兒女,因為睡眠充足心情愉悅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親切地問爸今天覺得怎么樣,媽醫院的飯吃得慣嗎?不行請個保姆專門做飯,這個護工怎么樣不行換一個金牌的,恨不得天天陪著,畢竟衛生不用自己收拾,飯不用自己做,自己只需要坐在真皮沙發上,吹著空調,陪著爹媽聊聊天就可以了。
哪怕一天時刻不離,自己也有時間,不用擔心回頭要和老板點頭哈腰地請假……
很多人只看到《人世間》里周秉昆這個“沒出息”孩子孝順,卻忘記電視劇里的另一段話:
“孝分兩種,養口體和養心智。伺候在父母身邊,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心智。”
一個人要是真的一事無成,連自己都過得艱難,別說養老了,恐怕不讓父母倒貼就不錯了吧。
別忘了,周秉昆最終也是創業成功,當起了小老板。
你去問問那些六七十歲還要去賣苦力的老人,如果沒有“養心智”,“養口體”只能是有心無力吧。
04
說真的,對絕大多數父母來說,“不要把孩子養得太優秀”是個偽命題。
首先,從“養兒防老”的角度說,確實優秀的子女很多都遠走高飛,沒法整天守著父母。
可孝順這件事,和距離沒多大關系。
還記得那個全網瘋傳的黑龍江女公務員狂扇母親耳光的視頻嗎。
79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女兒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按理說老有所依。
可視頻里,我們看到了什么?
女兒將母親狠狠地摁在沙發上,一邊叫喊著“把字給我簽上”,一邊瘋狂抽打。
母親無力反抗,只能低聲哭訴。
其間,有人前來勸阻,但女人仍然繼續施暴。
知情人事后爆料:
“媽媽已經把房子都過戶到女兒名下了,這女兒還要她媽媽把工資卡存款交出來,不然就要打她媽媽。”
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每次施暴都是因為錢。”
反觀那些飄零在外的孩子,真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嗎?
她在意大利生活了16年,平均每年返鄉2—3次。
就連村里那些出去打工的人,都沒她回得勤。
還有他,人在美國,可學校只要放長假,他都會回國探望老人。
即便是疫情期間,也不怕麻煩,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往家趕。
所以說,能不能盡孝,和愿不愿意盡孝,是兩回事。
孟子說:“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
什么意思?
人品好,又孝敬父母的,我聽說過;道德敗壞,還能把父母照顧好的,我沒有聽說過。
優秀是一種品質,如果說“望子成龍”沒必要,那么孩子至少得是個優秀的「人」吧。
其次,咱不能既要又要。
那位退休高工老太太的采訪里,有一個細節。
談及孩子是法律博士,以及如今晚年生活的安逸,她顯然是驕傲的。
人啊,衣食無憂了,想兒女承歡膝下,兒女承歡膝下了,可能又想要得到更多。
咱不說貪心,就說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兩全其美的事情啊。
實事求是來講,要是孩子真沒啥出息,父母一點抱怨也沒有?我不信。
同理,你要不把孩子往最好的方向引導,現實里有幾個孩子不回過頭來埋怨父母?
有句話叫做:“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你細品。
而且時代變了,這個世界再也不是靠著幾畝地,就能養活一大家子的年代。
兒女當然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同樣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不只是撫養他們長大,還要讓他們長好。
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因果的。
共勉。
參考資料:
抖音@北京鋼哥訪談:《大媽是核工業部高工,退休金挺多,孩子在國外養老依靠誰?》
極目新聞:《兒子從美國打110替杭州獨居母親報警,網友吵翻了》
柳州晚報:《憤怒!黑龍江女公務員狂扇年邁母親耳光!多部門嚴肅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