蓯蓉其實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它分為草蓯蓉和肉蓯蓉兩種,都是寄生植物,葉莖呈黃褐色,花朵則分別呈 現淡紫色和紫褐色。
肉蓯蓉更是被譽為“沙漠人參”,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它的肉質莖不僅可以入 藥,還能食用,具有補精血、益腎壯陽、潤腸等多種功效。 如此神奇的蓯蓉是如何種植的呢? 蓯蓉適宜生長在疏松、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或沙壤土中,這類土壤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長和呼吸,同時也便 于水分的滲透和儲存。
由于它生長在干旱地區,所以對水分的需求較為特殊,主要依靠寄主植物提供水分,同時 也能從少量的降雨和地下水獲取。然而,過度的水分反而會對其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可能導致根系腐爛。
種植蓯蓉的第一步是選擇適合的寄主植物,如梭梭、白梭梭等。這些寄主植物不僅為蓯蓉提供養分和水分, 還為其提供了生長的支撐和庇護。在種植前,要對寄主植物進行精心培育,確保其生長健壯,根系發達。
接下來是處理蓯蓉的種子。蓯蓉的種子細小且具有休眠特性,在種植前需要進行處理,以打破休眠,提高發 芽率。
常用的處理方法包括溫水浸泡、低溫層積等。為了防止根腐病和白粉病,播前還可以用0.1%-0.3%的高錳 酸鉀或硫酸銅水溶液浸種20-30分鐘。 接種時間一般選擇在春季或秋季,此時寄主植物的生長較為旺盛,有利于蓯蓉的寄生。接種方法主要有種子 直播和種苗移栽兩種。
種子直播是將處理后的種子直接撒在寄主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種苗移栽則是將培育好 的蓯蓉種苗移植到寄主植物根部。
在種植過程中,要加強田間管理,包括澆水、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澆水要適量,避免過度澆水導致 爛根;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注意氮、磷、鉀的合理搭配;及時除草,保持田間整潔;定期檢查,防治病蟲害的 發生。
蓯蓉的采收時間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采收時,要小心挖取,避免損傷寄主植物的根系。采收后的蓯蓉可以切 片泡茶、泡酒,或做成各種口服液、膠囊等,食用方法多樣,深受人們喜愛。
(素材源于網絡,僅供參考,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