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仿佛總是籠罩在沖突與紛爭的陰霾下,尤其是敘利亞,幾乎成了戰火永恒的背景布。就在以色列和真主黨宣布停火的同時,敘利亞境內卻再度爆發激烈戰斗,這場新一輪的沖突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引發了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的緊張關注。
敘利亞的阿勒頗本是一個經濟重鎮,如今成為西方戰爭棋盤上的一顆重要棋子。從2016年被敘政府軍收復,到現在反對派武裝卷土重來,阿勒頗的大門再次被猛烈撞擊。11月27日起,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極端組織及外國極端勢力便開始大規模襲擊這座城市,迅速控制了多個戰略要地。
據各方報道,在俄空天軍的支援下,敘政府軍試圖反擊。然而,即使是聯合空襲,也只能暫時阻止反對派的推進。反對派武裝的迅速崛起,再次撕開了敘利亞政府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內戰中縫合的脆弱和平。
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報道,在最近三天的軍事行動中,政府軍聲稱消滅了大約1000名反政府武裝和極端組織成員。這一內部沖突的升級,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討論。英國《經濟學人》認為,這次事態發展雖然看似突然,但背后的因素卻不容忽視。
先來說說伊朗這個關鍵角色。一直以來,伊朗都是敘利亞政府的重要盟友。然而,最近因為以色列的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一些高級指揮官不幸遇襲喪生。這無疑給敘利亞政府軍在一線的指揮結構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此外,黎巴嫩真主黨也一直是支持敘利亞政府的中堅力量,但他們在與以色列軍隊的交戰中損失慘重,這也對敘利亞局勢產生了連鎖反應。
敘利亞軍方發布聲明表示,由于在增援部隊抵達前無法迅速建立有效的火力集中點,因此他們計劃重新部署和加強防線,以更好地應對武裝分子的攻擊。同時,他們強調要保護當地的平民和士兵,并準備進行強有力的反擊。
但不容忽視的是,反對派來勢洶洶,正在擴大戰果。而這一成就對于反對派來說,無疑是一種士氣上的提升,也是對政府軍的一次重大挑戰。
當前的戰事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地緣政治博弈的一部分。有人說,這是個“地緣政治的大熔爐”,多少外部勢力在這里施加影響,卻沒有人愿意負起責任。以色列、美國、土耳其、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各懷心思,使得本已復雜的局勢雪上加霜。
以色列和黎巴嫩短短的停火,似乎給了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一個信號:趁機給予敘政府更大壓力。而以色列的持續空襲則讓局勢更加惡化。莫斯科顧不上敘利亞,因為它在烏克蘭也陷入泥潭。
如此一來,敘政府可動用的資源被進一步削弱。與此同時,土耳其在北部的行動,像是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令敘利亞疲于應付。
敘利亞政府在這場多方拉鋸戰中也面臨嚴峻考驗。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在危急時刻訪問莫斯科,這絕非簡單的外交禮儀,而是尋求俄方更強有力支持的信號。然而,專家們對此各執一詞:有人認為這是敘利亞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有人悲觀地認為,這不過是另一場不可控風暴的前兆。
即便有伊朗不遺余力地提供支持,敘利亞政府依舊難以在短期內穩住局勢。伊朗外交部已表態支持敘政府打擊恐怖主義,但有分析稱,這些反叛力量實際上獲得了美以的秘密支持,其目的就是不讓區域穩定下來。這樣混亂的局面對于某些國家而言,意味著新的機會。
對于敘利亞來說,這次局勢升級不僅是一次軍事考驗,更是一次政治耐力賽。如果敘政府無法重獲失地,地區力量平衡可能被重新定義。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俄羅斯正在籌集力量支持敘利亞。
而據法新社的消息,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1日宣布,即將前往大馬士革,向敘利亞政府傳達伊朗的特別信息。他明確表示,伊朗將繼續全力支持敘利亞政權及其軍隊。這番話可以看作是在當下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伊朗試圖進一步鞏固與敘利亞關系,支持敘利亞的一個信號。可以預見的是,敘利亞的命運已不再僅僅關乎這個國家自身,它已成為中東甚至整個世界走向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