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崖 編輯:努爾哈哈赤
11月29日,名創優品公布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三個月及九個月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雷報據此獲悉:
2024年Q3,名創優品業績穩步邁進,第三季度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19.3%;歸母凈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8.1%,經調整凈利潤6.9億元,同比增長6.9%。前9個月,名創優品收入122.8億元,同比增長22.8%,歸母凈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8.1%,經調整凈利潤19.2億元,同比增長13.7%。
名創優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在Q3實現了2.7億元的總營收,同比增長50.4%。前9個月累計收入7.0億元,同比增長42.5%。
名創優品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集團仍將堅持每年不低于50%的調整后凈利潤作為分紅,同時將繼續動態地進行回購。
名創優品Q3業績摘要
下半年,名創優品接連官宣了好幾個大事件。
9月23日晚間,名創優品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以62.7億元收購永輝超市29.4%的股權。拿下三成股權入主永輝超市的名創優品,將與永輝超市攜手向品質零售模式轉型。雷報在《》一文中有詳細解讀。
10月14日,名創優品與美團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以即時零售業務為合作重點,名創優品年內將在美團上線超過800家閃電倉形態的“24H超級店”,服務消費者“線上下單,最快30分鐘送達”的即時需求。
10月29日,在名創優品2024全球品牌戰略升級成果發布會上,名創優品宣布要成為世界第一的IP設計零售集團,用開心哲學感染全世界。
11月28日,永輝超市副總裁王守誠接受采訪時表示,明年永輝超市的自主調改店擬超過100家,同時近期也在與名創優品方面溝通,希望未來促進IP商業方面的合作。
乍一看,這些舉措似乎沒有一個強關聯點,但仔細挖掘,會發現名創優品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投入,圍繞的依舊是品牌定位升級成“全球IP聯名集合店”后,名創優品開創的“超級IP+超級門店”新路徑,瞄準了品質零售和興趣消費。
按葉國富在官宣并購永輝當日的電話會議上所說,名創優品是可選消費,而永輝是必選消費。但二者背后的邏輯是一致的,即聯合供應鏈廠家開發和設計差異化的獨特產品,這也和山姆及胖東來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并購永輝,更像是葉國富把和名創優品類似的邏輯“復刻”到必選消費上。
那么,名創優品的IP邏輯是否能“全球通用”?IP聯名真的有那么“萬金油”嗎?還面臨什么挑戰?讓我們回到名創優品的財報,客觀地研究和審視。
名創Q3海外收入18億,平均單店收入只有泡泡瑪特十分之一
回到財報,今年名創優品的業績增長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全球版圖的持續擴張,第三季度也不例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名創優品品牌全球門店數量突破7000大關,達7186家,9個月凈新增門店773家。其中,國內門店數4250家,9個月凈新增門店324家;海外門店數達2936家,9個月凈新增門店449家。
TOP TOY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門店總數已增至234家,9個月凈增86家,創造了新的紀錄。
收入貢獻方面,名創優品中國內地Q3收入同比增長8.7%至27.1億元,主要得益于名創優品品牌收入增長5.7%,及TOP TOY的收入增長50.4%。
Q3名創優品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增長39.8%至18.1億元,海外收入占比持續提升至37%。
名創優品在海外的2936個線下門店,九個月內貢獻了45.4億元收入。經計算,名創優品的海外單月平均單店收入約為17.2萬元。
具體到單個海外門店,5月20日,名創優品首家全球旗艦店亮相紐約時代廣場,月營收近千萬元;歐洲最大的名創優品旗艦店于6月22日亮相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首日業績達57.68萬元;8月31日,在印尼雅加達Central Park開業的名創優品全球最大門店,首日業績突破118萬元,創造了名創優品的紀錄。
名創優品的海外收入真的很可觀嗎?我們與泡泡瑪特對比。
泡泡瑪特Q3的收入表現更為亮眼,2024年Q3收入同比增長120%-125%,其中,中國內地增長55%-60%,港澳臺及海外大增440%-445%。結合泡泡瑪特半年報數據,東南亞地區已成為泡泡瑪特海外第一大市場,收入占比超過四成。
截至6月30日,泡泡瑪特港澳臺及海外合計零售店83家,貢獻了8.94億元的收入,經計算,泡泡瑪特線下零售店的海外單月平均單店收入約為179.4萬元,是名創優品的十倍。
具體到單個海外門店,今年2月9日,泡泡瑪特在曼谷尚泰拉拋購物中心開出第三家門店,并舉辦CRYBABY藝術家Molly簽售會,首店日銷量突破500萬。而最新開設的第六家線下門店,首日營業額超過1000萬人民幣,同樣是名創優品海外單店紀錄的十倍。
泡泡瑪特Q3業績摘要
盡管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都被認可是“興趣消費+全球化”的代表公司,用戶畫像的重疊度也較高,但顯然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的IP和產品邏輯截然不同。
名創優品依靠“合作頂級IP”,開展包括盲盒在內的多品類。這一做法和樂高有些殊途同歸,都是利用國際化的IP賦能、依靠設計生產能力開發商品,進而實現產品銷售。
而泡泡瑪特靠著“自有IP”,做的一直是盲盒為主的單品類生意。今年,泡泡瑪特雖然在半年財報中首次將產品細分為手辦、MEGA、毛絨玩具、衍生品及其他四大部分,有點“去盲盒化”的意思,但結合實際的收入情況,盲盒手辦依舊是大頭,其他產品也都圍繞著自有IP進行打造。
從零售店的營收情況來看,泡泡瑪特圍繞自有IP持續做精品、做“減法”,繼續進軍高端潮玩市場,其效果遠好過急于開店、什么品類都想做、太多IP都想拿的名創優品。
這點在毛利和營收層面也有體現,根據二者在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業績估算,全年泡泡瑪特或將有100億收入和65%的毛利率,而名創預計能有150億收入以及45%的毛利率。可見,Q3業績公布后,重回千億港元市值的泡泡瑪特,其護城河以及潛在價值依舊是名創優品有些望塵莫及的。
名創9個月授權費用增加38%,但潛在對手也在加碼
一直以來,供應鏈優勢是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前提,但僅僅有供應鏈的優勢是不夠的。名創優品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2020年后,名創優品提出了“興趣消費”的概念。結合供應鏈優勢,再基于IP“興趣消費”的錨點,名創優品進一步提出“中國供應鏈+全球IP+全球設計+全球渠道”策略,試圖借此轉型為IP產品品牌。
今年,名創優品又提出了“成為全球第一的IP設計零售集團”的愿景與“堅持產品創新(IP設計)、堅持性價比和堅持全球化”的戰略。據官方介紹,名創優品每年會上新超1萬IP產品,累計已經和超過150個全球IP達成多元化合作,累計銷售超過8億件IP產品。
名創優品為了這些“全球IP”耗資巨大。結合半年報數據,2024年上半年,名創優品的授權費支出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82億元。最新的Q3財報數據進一步顯示,前九個月,集團的授權費成本同比增長了38%。
那么,名創優品這上億元花在了哪里?今年,名創優品已經接連與“花園寶寶”、“芭比”、“Chiikawa”、“贊萌露比”、“皮克斯”、“小黃人”、“史努比”、“小馬寶莉”、“三麗鷗”等眾多國內外知名IP進行了聯名合作,與Chiikawa聯名的上海靜安大悅城快閃店更是以單店10小時268萬元銷售額、開業三天業績800萬元、客單價過千元創造了歷史紀錄。
名創在近期官宣的與重磅IP “哈利·波特”的聯名產品,于10月31日在全球全渠道上線。官方信息稱,名創優品10月已在中國香港、美國、印尼等市場陸續發布了哈利波特IP聯名產品,深受消費者追捧,再次創造銷售紀錄,但目前還沒有公布明確的銷售額數據。
10月,上海南京路的MINISO LAND全球壹號店試營業,據公開消息,該店擁有的SKU數量高達8000-10000,首月IP產品銷售占比超70%,門店總銷售達1203萬元,創名創優品全球門店單月業績新高,令其一躍成為南京路新地標,也促使再度升級。
名創優品增收增利的前提,是授權費用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然而,名創優品的隱憂依舊存在。
除了自有IP聲量不足之外,依賴IP合作的名創優品也要面臨更多同業者的競爭。近年來,以KKV、The Green Party、九木雜物社為代表的其他綜合潮流零售店正在崛起,并且同樣在IP聯名產品上下足了功夫,部分零售店今年的IP聯名活動接近十起,見下表(僅統計零售店品牌獨立合作的IP聯名,不含頻率更高的IP產品首發/上新等相關活動):
另一方面,國內的IP快閃業務也越發成熟,有專業的IP代理公司深耕其中,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延伸新的業態,名創優品主打賣貨的高頻率IP快閃形式,在這些更專業的IP運營公司和商業體面前顯得有些“快餐”。而今年截至目前,名創跑出來的最具代表性的現象級案例,依舊是上半年與Chiikawa的聯名活動,且對比來看,這樣的數據并非不可超越。
以靜安大悅城為例,今年其首次推出商場自創漫展IP活動“JOY UNIVERSE閃耀!次元盛典”,連續推出14場頂流IP快閃全國首站活動。14場快閃銷售金額共計約8000萬元,其中共計8場快閃銷售金額達到500萬元以上,藝術與潮流一遇見EVA全國首展和「光與夜之戀*線條小狗」線條大作戰主題快閃活動銷售金額超過1000萬。
「光與夜之戀*線條小狗」快閃 粉絲打卡圖
此外,對于名創優品化身“聯名狂魔”,IP粉絲并不都是看好的聲音。由于名創優品的加盟店占據了絕大部分比重,不同加盟商的運營差異導致部分門店經常出現庫存管理失調、貨品陳列混亂、品控不到位、售后服務缺失等等問題,也成了許多消費者會在社媒上詬病的話題。
就拿最近名創優品與哈利波特IP的聯名舉例,盡管活動前期預熱聲勢浩大,但許多消費者在互聯網上反饋,除了線上店鋪卡點搶購搶不到,線下門店的聯名產品也供貨不足、很難買到,微博、小紅書等平臺上,關于名創優品此次IP聯名活動的“避雷帖”在持續發酵。
結合種種跡象,我們不得不承認,名創優品還沒有在市場競爭中占據足夠的心智和地位。并且存在因為IP聯名過于頻繁引起消費者審美疲勞,以及“饑餓營銷”持續引發爭議的現象,已經讓IP粉絲群體產生了許多不滿的聲音。高頻率的IP打法固然有效,但與消費者產生的嫌隙也要及時彌補,否則只會對品牌心智、IP口碑和粉絲熱情造成持續性的消耗。
名創優品如此大手筆地加注IP合作,長此以往,最終能否達到葉國富預期中的結果,一切還未可知。雷報也將持續關注名創優品的動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