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ailymail報道,汽車制造巨頭日產可能瀕臨崩潰,或只剩下12個月的生存時間。
日產上個月表示,隨著中國和美國這兩個最大市場的銷售額下滑,它將削減9000個工作崗位和全球產能的20%,以在本財年將成本降低26億美元。
據悉,首席執行官牧田誠正在減薪50%,還有報道稱,首席財務官華人馬智欣(Stephen Ma)將卸任。
而日產在美國雇用了17000人,在英國雇用了7000人,這些員工也將面臨裁員。
《金融時報》援引日產的兩名匿名“高級官員”的發言稱,雷諾目前正在考慮減少其在日產的金融股份。
報告稱,這可能會使日產在未來一年內需要日本或美國政府的現金支持才能繼續經營。
根據消息,日產在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全球銷量下降了3.8%,至159萬輛。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更是暴跌14.3%。
到2026年,日產的欠款可能會高達56億美元,這也將是到2026年將增加有史以來最大的債務。
日產制造主管Hideyuki Sakamoto上個月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全球,我們目前有25條汽車生產線。我們目前的計劃是將這25條線路的最大運營能力減少20%。”
首席執行官Uchida先生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教訓,我們無法跟上時代的時代。我們無法預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會如此受歡迎。”
有人建議,日產可以加強與日本第二大汽車標志公司本田的聯系,本田可能會購買日產股份——盡管消息人士稱這是“最后的手段”。
豐田作為日本和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每年生產約1000萬輛汽車,而日產則為340萬輛。
與此同時,日產在英國也面臨困境。
按照英國法規要求,汽車制造商必須逐年提高電動汽車的銷售比例,到2030年完全停止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車。
今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必須占汽車總銷量的22%,貨車銷量的10%,每年比例都會繼續提高。不達標的企業每輛車將被罰款1.5萬英鎊。
工黨將實現2030年目標的時間,比前保守黨首相蘇納克推遲的計劃提前了五年。
日產警告,如果無法達標,制造商只能支付巨額罰款,或者從在英國以外生產的電動車品牌購買碳積分。
日產非洲、中東、印度、歐洲和大洋洲地區董事長 Guillaume Cartier 表示:“這可能會破壞英國汽車制造業的商業前景,以及數千個就業崗位和數十億英鎊投資的可行性。”
日產正面臨來自全球市場和政策環境的雙重壓力,無論是銷量下滑、債務高企,還是法規合規成本的上升,都讓這家曾經的汽車巨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未來一年,對于日產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生死存亡之戰。
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戰略、適應新能源轉型的趨勢,這個百年品牌可能真的會走到盡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