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蒙·沙瑪先生,不熟悉英國歷史領域的朋友們可能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如果提到BBC這幾部口碑紀錄片:《文明》《英國史》《藝術的力量》,你是否記起了紀錄片中那位博學又紳士的主持人呢?
沒錯,他就是西蒙·沙瑪先生,他不僅是講故事的行家、深受大眾喜愛的電視明星,他還是作家、歷史學家,他曾先后任教于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及藝術史教授,在藝術史、荷蘭史和法國史方面尤有建樹。他的著作《愛國者和解放者》《風景與記憶》《倫勃朗的眼睛》《猶太人的故事》《風雨橫渡》等,包攬沃爾夫森獎、W. H. 史密斯文學獎和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一眾獎項。
西蒙·沙瑪是BBC幾部紀錄片的撰稿人和主持人
近日,我們引進出版了西蒙·沙瑪先生的雜文作品集《文明的碎片》,這本書的英文原版一經出版便暢銷海外,堪稱西蒙·沙瑪歷年雜文典范作品集。
《文明的碎片》 〔英〕西蒙·沙瑪著 茯闌譯
西蒙·沙瑪先生在文學創作、藝術鑒賞、社會分析和歷史研究等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沿。新書《文明的碎片》橫跨四十年,內容涵蓋作者對歐洲歷史的解析、對文化名人和文化現象的評議,以及對美食和生活的思考,并且他在書中首次披露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童年趣事。整本書思想深邃、觀點犀利、文筆引人入勝,是一部啟發讀者智慧、拓展人生深度、提升思想境界的優秀作品。
摘自《文明的碎片》閱讀指南
文 | 茯闌
我是茯闌,本書的中文譯者。如果這是您第一次閱讀我的譯作,那么,我很高興認識您,也很高興您的文化素養與品位使您作出了拿起這本書的決定。但我也很遺憾地通知您,這或許是我最后一本翻譯的書作——希望這句話能為您注入一些繼續閱讀原文的勇氣和好奇心。當然,我也不會奇怪會有個別“豆瓣”網友因此有了寫差評時可以直接摘抄的句子,例如“還好這是你最后一本譯作了”。
在這篇譯者序中,我將討論一些重要問題,包括冗雜到影響閱讀體驗的譯文注釋、推薦的閱讀方式、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以及這本書和我的一些交集。
01
冗雜的原文,冗雜的注釋
當一名老年英國歷史學家、藝術史學家、作家、BBC常駐名嘴、《紐約時報》特邀寫手,決定為您呈現一本散文和思考文集時,您會期待看到什么內容?充滿了深度和引人思考的哲思?豐富到沉甸甸的知識?相信我,您會在書中看到這些內容的,但除此以外,它也絕對符合書名:大量冗詞贅句。
當西蒙老爺子在序章中追憶自己打小就養成的話癆習慣時,特別是當他在短短兩段話里提到來自六七部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等角色的名字時(還不帶姓!),我心想“壞了,草率了”。
我有自知之明:僅在賓州和羅德島受過四年相關藝術教育的我,在純藝術和批判領域,只是勉強摸到門檻的門外漢。閱讀這本書的原文讓我感受到了信息爆炸的痛苦,那種混亂甚至讓我回憶起第一次在陰暗的放映廳中凝視電影《一條安達魯狗》(Un Chien Andalou)的觀感,視覺上的沖擊和聯覺后的其他感官在肆虐你的精神和理智;又像是第一次品嘗桶強(caskstrength)重泥煤時的呆滯,悠長的尾韻起碼要在第二次嘗試才會意識到。也正是因為這種煎熬,我自作主張,對我認為值得注釋、需要注釋的詞條進行了解釋。在未經刪減的情況下,譯注的總數為748條。我的譯注僅為一個目的服務,即為那些恰巧沒有涉獵過相關領域(或是曾知曉但已經把知識拋之腦后)的讀者而準備的。
02
兩種閱讀建議
在了解譯注和其存在原因后,您大概能對本書內容的豐富程度有所預期。對于不同類型的讀者,我會建議他們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
如果您是像我一樣的門外漢,或是有些相關知識儲備(但不多)的讀者,那么我很高興且自豪地告知您:我們有救了!我會建議您嘗試逐章閱讀,每章都探討了一個不同的主題,從繪畫、表演到歷史和食物。五章內的每一篇選文都有著不同的情緒和敘述對象,最長的選文不過20頁,短的只有兩三頁便結束的,您完全可以在工位“摸魚”時愉快閱讀。您可以不急于查看譯注,大多數選文在您不了解具體梗的情況下也可以通暢地讀下去。我的注釋更多地是為了提供額外的信息和背景,但不一定需要在第一次閱讀時完全理解它們。
如果您是一位對多維度“藝術”都有著十足興趣和知識積累的讀者,那么太好了,我的譯注對您來說或許是多余的,大可不必去翻看它們。當然,如果它們能為您的知識庫添磚加瓦,那我也會很開心。您可以直接翻看目錄,看看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并去閱讀它。
03
30秒讀完一本書
如果這里是ChatGPT,它大概會說:“他的作品《文明的碎片》是一幅精雕細琢的文學掛毯,交織著深邃、平實和俏皮,作者以其高超的語言技巧在歷史、藝術、文化和人類心靈的迷宮般走廊中展開了一場迷人的奧德賽,闡明了文字與我們集體意識之間的共生關系,并邀請讀者穿越時代和風景,在豐富的敘事景觀中航行、從宏偉的標志性藝術作品到平凡的日常生活瑣事,最終呈現出一場豐盛的思想盛宴,撩人心弦,愉悅感官,以交響樂的形式頌揚語言的變革力量及其在人類經驗中的持久共鳴……”
可惜,拘泥于我可憐的文學素養,和基本為零的傳播學天賦,我只會說,本書是西蒙·沙瑪半個多世紀的精彩人生中,對于自身所熱愛和所厭煩事物的瑣碎嘮叨。就像一個博學多才的老頭子,看到兒孫第一次翻看莎翁全集時,忍不住脫口成章的碎碎念,帶著一絲并不刻意的賣弄——從記憶宮殿里順手拈來一件展品并為您優雅地解說。
04
“壞了,草率了”
我第一次拿到《文明的碎片》的試譯稿件應該是在2020年左右。當時我的偉大責編“The Great Mavis”不懷好意地掏出了這本書最后一個章節來誘惑我。那幾篇有關食物的文字看得我心潮澎湃,也勾起了我不少關于美食的記憶。就這樣,我上了“賊船”。
本以為這小幾十萬字能在半年內完成,沒承想直接耗費了一年多的時光。我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在翻譯、考究,要對注釋進行補充解釋,甚至還揪出了原作編輯的一兩個小錯誤。最讓我想笑出聲的是,有關食物那一章是在全書94%左右的位置才出現的——苦盡甘來?這一年間,讓我的思緒得以跟上這一團冗詞贅句的力量,是大量的酒精(飲酒有害健康?。?/p>
更加魔幻的是,在翻譯完全書后,原本競拍到這本書著作權的出版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無奈放棄了出版計劃,硬生生拖到出版權終止,翻譯費當然是沒有了。一直關注此書的楊全強老師在聞此消息后挺身而出,開始嘗試和外方溝通并重新競拍出版權。最終競拍得手的是浙江人民出版社,而楊老師始終為這本書的編輯指點一二,我深表感激。
當然,我最需要感謝的還是The Great Mavis,沒有她,我不會有挑戰這樣一項事業的機會,這本書的出版權不會被再次競拍,也不會在譯完三年后的今天重新擁有被讀者閱讀的機會。
最后的最后,希望您能閱讀本書愉快,如果感到卡頓,可以嘗試借助一點酒精(飲酒有害健康?。?。
《文明的碎片》
作者 [英]西蒙·沙瑪
譯者茯闌
當當購書鏈接
博庫購書鏈接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世界殿堂級西蒙·沙瑪是夢為數不多的雜文集,思想探索、歷史解析、文化散論、名人專訪,其蘊含的思想價值堪稱人類文明的精華。西蒙·沙瑪享譽全球多年,執教多家知名大學,在西方世界擁有無可辯駁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本書原版上市后在海外銷售勢頭強勁,被海外多家媒體關注,均打出高分,同時獲得多家刊物好評、推薦,被譽為40年啟迪數百萬人思索自身和正確認知世界的指路明燈作品。
向上滑動查看目錄
雜談/001
回想/023
有關餅面丸的回憶/026
奧托·多夫·庫爾卡在奧斯維辛/036
謊言之皇/042
那一日的余灰/046
尼爾·麥格雷戈:德國的記憶/056
奧爾罕·帕慕克:純真博物館/068
藝術、藝術家和評論家/097
色彩宮殿/101
金/125
藍/130
赫拉克勒斯·塞格斯/136
葛飾北齋/141
蒙德里安與德斯蒂爾藝術運動/147
羅伯特·休斯/153
莎莉·曼:賽·托姆布雷的照片痕跡/161
新惠特尼/166
美國印刷/170
辛蒂·雪曼/178
塔西塔·迪恩/191
瑞秋?懷特里德/202
野獸/216
昆丁·布雷克/224
惠特尼·麥克維/233
蔡國強/238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蘇生/247
文明:我們在想什么?/256
音樂,戲劇,電影和書籍/301
帕蒂?史密斯/305
萊昂納德·科恩/317
湯姆·威茲/322
黛比·哈利/327
海倫·米倫:暴風雨/334
法爾斯塔夫/344
莎士比亞與歷史/351
不列顛的邦德/360
邦德再現/368
保羅·比蒂/372
戰爭與和平:書籍和熒幕/377
政治、歷史和公共世界/397
自由主義、民粹主義與世界命運/401
中期選舉時的特朗普/423
皇家婚禮/431
比爾?克林頓/437
阿里安娜·赫芬頓/449
亨利·基辛格/460
貝爾福宣言:百年之后/469
齊皮·利夫尼/479
食物/509
與邁克爾·波倫共進午餐/514
羔羊肉配石榴/523
威爾特郡的野牛/527
大黃/532
終極香辣肉醬/538
兩個/544
清單/577
鳴謝/599
出處/600
西蒙·沙瑪
(Simon Schama)
現任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和歷史學教授,長于藝術史、荷蘭史、猶太人史和法國史研究。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曾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任教,1995年被遴選為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的榮譽成員,2015年入選英國學術院通信會員,2017年入選英國皇家文學協會會員,2018年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他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作頗豐,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流傳,多次獲獎,包括沃夫森歷史獎、W.H.史密斯文學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艾美獎等重量級獎項。代表作猶太人三部曲的第一部《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公元前1000-1492)》,以及2017年10月出版的《猶太人:第二部──歸屬(1492-1900)》皆入圍英國非小說圖書最高獎項──山謬強森獎(Samuel Johnson Prize,現已更名為貝利吉福德獎)。其他優秀作品有《公民》(Citizens)、《風景與記憶》(Landscape and Memory)、《倫勃朗的眼睛》(Rembrandt's Eyes)、《英國史》(A History of Britain)、《藝術的力量》(The Power of Art)、《美國的未來》(The American Future)、《英國面孔》(The Face of Britain)等。
茯闌,先后就讀于美國文理學院,美國烹調藝術院校。畢業后就職于羅德島JBF獎提名餐廳,歸國后多次協調組織國際烹飪賽事與活動?,F為自由譯者,參與多部中英文圖書、文書互譯工作,個人譯著有《同類相食》《不與愚人對話》等多部作品。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