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好的汽車產品本身就會說話。
起亞千里馬(參數丨圖片)、賽拉圖,豐田花冠、卡羅拉,哪一臺不是名振江湖的經典車型?
筆者認識一個詩人,他在二十年前的詩集里寫道:
“鳥兒用歌聲喚醒我,我用鑰匙喚醒千里馬,千里馬用喇叭聲喚醒美妙的一天”
這是我第一次在別人的詩集里,看到真實的汽車,幼小的心靈大受震撼。
可見,在當時好的產品本身就能說話,能自動走入老百姓的生活里。
而現在呢?
不好意思,時代變了,就像二手玫瑰寫的歌詞一樣:
大哥你玩搖滾
你玩他有啥用啊
我必須學會新的賣弄呀
那樣你才能繼續地喜歡
看那藝術像個天生的啞巴
他必須想出別的辦法說話
說話!由誰來說話?
那自然是流量。
流量“明星們”的崛起
“流量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流量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被魔改的話,真切地展現出汽車圈里現代營銷模式的“真理”。
不管你是車企的高層大佬,還是基層的4S店銷售,你都需要學會在新時代說話。
開個抖音微博賬號,搞幾場直播,說一些有爭議的話題,已經成為汽車營銷從業者的基本任務。
在流量的食物鏈里,汽車圈誕生了很多“神跡”。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川普的護國柱石——馬斯克。
極具爭議性的言論、近乎于癲狂的精神狀態,成功幫助馬斯克樹立起了“科技狂人”的形象。
或者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馬斯克的癲狂,特斯拉現在很有可能已經成為了被埋沒的車企……
在國內,車企大佬們在老網紅馬斯克的帶動下,也是想方設法地去搞流量、做營銷。
先有蔚小理各大掌門人的驚人言論,再有以誠意感動無數人的真心營銷,我們看到了汽車營銷模式的新業態。
2024年,雷氏營銷大法讓我們見證了“爽文走進現實”的力量。當雷軍在汽車圈成功出圈后,魏建軍、周鴻祎也以鮮明的風格,在互聯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當新勢力品牌的李斌、李想、雷軍與傳統國產品牌的魏建軍,在互聯網上各自為營之際,我們又看到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就是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
這位合資品牌的掌舵人,只用“我兜里都是錢、都是技術”這么一句話,就在互聯網上掀起了滔天大浪……在合資品牌里堪稱開篇辟地頭一人。
一般來說,新勢力和自主品牌擅長“造網紅”,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而掌舵人多半都比較低調的合資品牌,為何造出了楊洪海這位敢說話的大網紅?
楊洪海,楊大將軍!
國足名宿范志毅因為敢說話,敢說大實話,再加上自己的技術確實也好,被球迷們封為“范大將軍”。以至于就算是真正的范佩西來了,可能也得在酒桌子上給范志毅敬酒三杯。
車圈里,楊洪海敢說話的程度,堪比“范大將軍”。
作為先后在上汽、雷諾、起亞履職的車圈老將,楊洪海似乎并沒有車圈老人該有的沉穩。
該出手時就出手,該說話時就說話!
楊洪海雖然微博粉絲不多,只有寥寥數千人,但他在社交平臺上十分活躍,而且市場發出一些驚人的言論。
比如“你先燒死了,我后面再等著進來搶市場,我兜里都是錢,都是技術!”、“電動汽車測加速沒有意義”、“我不追求幾百萬臺的銷量,但三四十萬的銷量和我這些三十萬的用戶每年在一起,我已經很開心了”……
敢說話、敢說實話,是筆者對楊洪海這位“車圈新晉網紅”的第一印象。
楊洪海說過的很多話、發表過的很多言論,都極具爭議性,在互聯網上引來了大量的討論。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楊洪海作為合資車企里首位敢主動破圈的掌舵人,可以說拿出了巨大的勇氣,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畢竟,現在敢在網上這樣說話的大型企業領導,不知道被多少雙眼睛盯著。
但不得不說,楊洪海這位車圈老將,說話是有一定水平的。
就拿“我兜里都是錢,都是技術”這句話來說,事實的確如此。
現在很多新勢力車企,都在積極且快速地實現市場布局,看似搶在了合資品牌的前面。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能帶來收益、有利于企業發展嗎?
恐怕并不是這樣。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一翻新勢力車企的財報,看看有多少車企是真正能夠盈利的。
即便是作為車圈富二代的極氪,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在今年第三季度虧損12.26億元,預計要等到今年第四季度才能盈虧平衡……這還是背靠吉利集團的極氪所做出的成績,很多新勢力其實已經如同楊洪海所說的一樣“被燒死了”。
比如威馬、比如天際、比如愛馳……
而在此時,起亞其實依舊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起亞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 3.8%,為26.52萬億韓元約 1360.48 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增長 2.1%,為 2.27 萬億韓元約 116.45 億元人民幣。
起亞不僅能盈利,同時起亞的當季營業利潤、銷售額、凈利潤還創下了歷年同期的最高值。
正如楊洪海所說的一樣,等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已經難以為繼了,起亞再躬身入局,而現代起亞作為全球第二大車企的財務優勢和技術體系優勢,的確更有實力。
關于這一點,長安董事長朱華榮也表示贊同,外國品牌還沒動手,其實是在尋找最佳時機。
但很顯然,隨著楊洪海出圈,起亞要出手了。
流量的背后,其實是楊洪海的冷靜
有人說,在互聯網上屢屢發出驚人言論的楊洪海,是合資車企里的狂人。
但在我看來,楊洪海恰好不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名理性到極致的汽車掌舵者。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一個邏輯關系,那就是對于車企而言,流量意味著什么?流量到底是不是萬能的?
我想楊洪海對于流量的觀點,其實就是把它當成了工具。
因為現在的車圈生態很混亂,你一個傳統合資車企想要在這個時代掌握聲量、掌握節奏,怎么可以不首先掌握話語權?
我認為楊洪海敢說、敢破圈的底層邏輯,就是要首先把流量聚集起來,讓人們知道起亞還在中國市場奮戰。流量的爆發,說白了就是為汽車企業的銷量爆發提供了潛在的基礎。
這個邏輯,放在十幾年前,就像起亞千里馬、賽拉圖和豐田卡羅拉等車型有著超高的市場認知度一樣。
大家知道有這款車,知道這款車好,那就會去買。
OK,在理清楚了初步的邏輯之后,我們再來聊下一個問題。
楊洪海的眼中,不僅僅只有流量。
“車企如果是比拼產業鏈布局、成本控制、提升工人福利的情況下擴大產能,為整個產業鏈帶來福利,這種在公平基礎上進行的價格戰,我們是歡迎的。但如果是建立在不公平體系下的價格戰,我們是堅決反對的,這是劣幣驅逐良幣。”
在2024年廣州車展期間,楊洪海發表了上述言論。
作為汽車行業的觀察者,我對這一言論完全贊同。
當很多人爭先恐后地去打價格戰、打流量戰之際,或許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識到,流量的本質應該是與用戶雙向奔赴。而作為車企,也應該以高價值、高品質的產品支撐起這一份流量。
對此,楊洪海掌舵的悅達起亞也在踐行著這一策略。
2024年廣州車展,2025款起亞EV5和EV5 GT-Line兩款新車上市,起售價為14.98萬元。很多人看到起亞新車后,搖搖頭說:“等起亞加入智電市場,黃花菜都涼了。”
但我想說的是,等到那些追求速度、追求參數的車爆發問題,為消費者帶來隱患,那才是真的涼了。
起亞EV5作為起亞在中國本土化研發的車型,并沒有盲目地追求速度、追求數據。
在經歷了所有測試、所有試驗工作,在進行了多輪修改、多輪調整之后,起亞EV5才正式上市。
同時在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楊洪海還邀請到韓國工程師前來參展。這一目的,只是為了讓起亞的研發人員審視中國用戶和韓國用戶的需求差異,并且據此對產品進行調整和改進。
而這漫長的檢驗與調整過程,不為別的,只為消費者在用車的過程中不出問題,不讓消費者成為車企利益角逐、軍備競賽中的犧牲者。
因此,我認為楊洪海才是“真正的汽車營銷大師”。
他在為起亞營銷的過程中,只會基于產品和事實,進行潤滑性質的褒獎,讓消費者了解到產品真正的面貌。這樣的做法,真的與那些只為博流量的網紅們有所不同。
結語:
對于合資汽車品牌而言,如今早已不再是全球一盤棋的時代了。
中國市場的特色,決定了合資品牌和它們的掌舵人需要邁出往日的舒適圈,去尋找新的方式。
顯而易見的是,悅達起亞和楊洪海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節奏。楊洪海的積極破圈,為合資品牌掌舵人開拓了一種新的模式,能讓大家一起加入這場汽車行業節奏轉換的狂歡之中。而狂歡之余的冷靜,幾乎也注定了起亞這樣的合資車企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