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表傳》等書記載,東吳曾活躍著一個叫于吉的道士,當時于吉在當地的影響很大。
大到了什么程度呢?
當時東吳這塊地盤,已經被小霸王孫策,用很鐵血的方式拿下了,有一次孫策在城門樓上搞茶話會,結果于吉在街頭一出現,這幫賓客得有三分之二的人,直接下去給予吉打招呼去了。
孫策當時很生氣,結果于吉就成了孫策的階下囚。
在孫策拘押于吉期間,很多人的直接聯名向孫策求情,目的是為了釋放于吉,還有人通過女眷,通過孫策的母親,給孫策施壓,目的也是要放于吉。
孫策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前交州牧張津,就是因為不宣揚國法,而沉浸宗教,結果自己把小命給搭了進去,所以于吉這種宗教頭子,他是不會容忍的,結果于吉最后就被他給掛了。
那么孫策為什么非要殺于吉不可呢?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東漢末年的大亂,明面上的原因,就是有宗教背景的黃巾軍起義造成的,后來黃巾軍起義雖然被撲滅,但是東漢卻沒能保住。
此外,諸侯割據時期,漢中的張魯,也是搞宗教的,但是等到曹操搞定漢中以后,張魯所在的教派雖然還有,但是已經從漢中的“國教”,開始默默無聞了。
而縱觀東漢末年,到晉朝建立的這段時期,宗教不是被打擊,就是被消滅,魏蜀吳三國的國主,幾乎都沒有搞宗教的記錄,這又是為什么呢?
這個問題和上一個問題,其實核心都一樣,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下宗教本身的問題。
馬翁的宗教觀認為:
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這種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
也就是說,宗教來源于真實社會,但僅此而已。
在遠古甚至古代的時候,人們的科學認識還非常不完善,對很多問題無法做出解釋,比如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或者對某些問題無法給出答案,比如生老病死的原因等等。
這些現象和問題,需要有一個答案,當實在找不到的時候,那就只能把答案交給神、靈,而如何和神靈溝通,取得神靈的反饋的各種方式,就構成了不同的宗教。
簡單一句話,人無法自我解決的事,原則上都可以交給宗教解決,而宗教能解決的事,其實都不是什么實事,而是“心事”。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心事”雖然不是實事,但卻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人缺乏物質依靠時。
古代凡是真相信鬼神的人,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候,他們想到的最終解決方案,就是向自己信奉的神靈求助。
東漢末年的時候,基層百姓大都生活的很艱難,因此張角一宣揚自己能救世,立刻就聚攏了數百萬的百姓。
張角聚攏了人以后,是通過施法來解決百姓的問題的嗎,不是,他只是利用宗教這個抓手,來積蓄力量,最終他是想靠武力解決問題,而朝廷解決黃巾起義,也不是靠宗教,也是靠的武力。
張魯當年在漢中,以宗教治理地方,地方被治理的還不錯,他一度還生出了爭霸天下的心思,但被他身邊的謀士給勸住了,后來曹操大軍壓境,張魯這個天師直接就向曹操這個人間的梟雄跪了。
孫策當年能成為江東之主,靠的也不是宗教,而是非常鐵血的手段,最后他也是死在了仇家的手里。
其實縱觀我國古代的歷史,不止三國這段,各階段的歷史都一樣,梟雄們打天下的時候,可能已開始還和宗教有點羈絆,但是越往后,他們就和宗教的關系越遠了,后來世道太平之后,宗教一般才有機會冒頭。
上述的這些內容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宗教本身無法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但它卻是一個非常好的抓手,在亂世之初,它可以被有心人用來發動群眾,在治世時,它還能是經濟實惠的統治工具。
但是在爭霸天下的時候,宗教往往不被“尊重”,因為想逐鹿天下的梟雄們都知道,它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還會被有心人利用,所以它在那種情況下,不光不會被手握刀把子的梟雄支持,甚至還會遭到打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