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剛約了中政法的郭繼承教授后天一起吃飯,向他請教探討一些問題,然后當天就看到一則再次提出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指示的相關新聞。
隱約感受到這似乎是一種啟示:
郭繼承老師是中政法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而且和顯明一樣致力于研究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并將其與西方文化做對比尋找出它們的共通點,以便更好地作用于我們的現代生活來產生實用價值和意義。
今天文章的論調似乎會有些高,但實際上對于我們來說確是非常實用的,能對我們產生許多實際意義和幫助。
所以這次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與陽明學說對我們來說有哪些實用價值?”
這個主題對于一個道士來說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但對于咱們本土文化來說一切都是以實用主義為主的,并且咱們是海納百川,只要是有利于我們發展的皆可為咱所用。
自1919年我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來,馬哲對我們發展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但許多人都認為它主要影響的是集體利益,似乎對于個人來說沒有什么用。
不過要顯明來說的話,國與個人的本質是一樣的,假如個人能運用馬哲來指導自己的發展路徑,那相當于和國的思想達到了同頻共振,做事的基調和發展方式符合了上層的方向,這也算是借了國運,從而讓自己得到良好的發展。
不僅如此,它對于個人的思維、三觀、行動等方面都有非常實用的指導意義。
據我個人觀察,好像許多人對馬克思主義都不了解,甚至覺得它很不接地氣,和大眾的生活是存在距離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看似很深奧,但其實也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是很簡單的。
我認為陽明學說就非常接近這個理論,而且對于個人來說也非常具有實用價值。
《馬克思主義》與《陽明學說》一個源自西方的偉大思想體系,一個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璀璨明珠,看似來自于不同的時代和思想體系,而且一個唯物一個唯心,但實際上它們是存在許多相通之處的。
PS:由于顯明遵循的原則是能對于你能產生實質性的幫助,所以解析的視角是以個人為主的,而非常規的集體利益的視角。
先說它們的區別吧:
個人認為它們最大的區別是在于目標的基點不一樣,一個是基于群體,一個是基于個體。
馬哲追求實現人類社會的理想狀態,陽明學說遵從的是通過個人的提升進而在社會層面形成良好的秩序。
基點不同,實現的路徑方案便有所區別:
當以群體為基點時,便很容易認為個體是環境的產物,這個時候便難免“唯物”。
但反著思考的話,群體又是由個體所組成的,群體的環境雖然會影響個體,但個體也會影響環境。
這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所以你覺得是“唯物”好還是“唯心”好呢?
不過別著急下結論,因為我認為陽明學說并不是“唯心”的。
(下段有些燒腦,如果看不懂可以跳過看后面的應用。)
說到這估計有人會笑,認為大眾都把陽明學說稱呼為“心學”,我竟然說它不“唯心”。
在解釋我的觀點前有個思維你得了解到:
在我們文化中有一種高級智慧,就是絕不二元對立的看待問題,而是習慣多元辯證的思考運籌所遇到的問題,遇到問題時不僅要解決問題,并且還要思考如何運用它。
但西方的極致唯物會如何思考問題?
通常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強調客觀世界的實踐和落實。
這種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來源的知行觀的確很科學:
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檢驗和發展,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仿佛的推動認識的神話與社會發展。
但陽明學說不也在一直強調倡導“知行合一”嗎?
他認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強調內在與行動的一致性,將內在的認知轉化為行動以產生更好的結果。
這其實和馬哲中的辯證唯物主義是一樣的,而且更容易實踐落實。
但是其中有個缺點是陽明學說對于缺少思想文化不足夠的人來說是難以理解消化的,而馬哲的路徑更通俗易懂、讓人更好的接受理解,所以普及起來馬哲會更合適一些。
這有點像中西醫目前的境遇——西醫之所以更盛行是因為普及率更高,但個人自己掌握西醫的生產資料卻很難,而中醫養生雖然大家多少都會了解一些,可要做到精通也是難上加難。于是便有了中西醫結合這個學科,這不就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嗎?
陽明學說中我們要“格物致知”,“格物”就是馬哲中的辯證唯物。
“格”就是扶正、守正;“物”就是物質、目標、事物。
用我們的話來說“格物”就是在你追尋目標或事物時,要不斷的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然后才可以“致知”——探尋到事物的本質。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先“守正”才可以“創新”。
“格物”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需要有大量的知識和閱歷積累才能更好地達到“格物”。
即使更好實操的馬哲來說亦是如此。
基于這樣的前提,于是我在每日黃歷中做了具有預判性的讖語來幫助你“格物”。
陽明學說中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馬哲的知行觀亦是如此,也是不斷的在實踐中去探尋真理和尋求結果。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容易陷入一個陷阱——沉溺于不自知,過于追尋驗證自己的猜想,也就是說在“行”的過程中是非常容易帶有偏見的。
那該怎么辦呢?
用馬哲思想來說就是實踐中校正認識,然后再校正實踐,如此反復校正實踐認識。
用陽明思想來說就是“格物”是貫穿整個知行合一的,要不停的反復復盤。
這樣才能達到“見真知”。
為何今天要專門重點來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呢?
因為它不僅對我們的發展極其重要,而且對于個人來說也很有幫助:
1、幫助我們更好地塑造世界觀和方法論
它能讓我們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現象和個人生活中的困難時,我們能夠運用矛盾分析法,看到問題的多面性,從而更易找到解決矛盾的關鍵因素。這種理念有助于大眾避免主觀臆斷,以客觀、理想的態度對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事物。
2、樹立良好正確的價值觀
一滴水想要永不干涸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大海。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的時候,個人利益和價值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和保護。
3、理解社會發展規律
馬克思主義和陽明學說都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讓大眾明白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這有助于人們理解社會變革的必然性,有助于個體和集體的主動蛻變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要知道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不停的在變,當你能認識到這個法則,并掌握運用它的時候,你美好的未來便更加具有確定性。
4、增強對期待美好未來的信心
這點看似無足輕重,實則特別重要。剛說了“知是行之始”,如果對美好未來沒有信心,怎么會有強大的行動力?任何時候信心都比黃金更寶貴。
展開來說的話,“借助國運”的方法其實也可以運用到個人生活當中,如果你達到某個“大人物”的境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習他的思想和處事方式。
同頻共振是最好的借運方法,沒有之一。
最后再做個點睛之筆吧:
戰略思想是一種高級思想,是每個能成就大事之人絕對必備的一種思想。
它關系到個人和集體在長遠發展過程中能否始終保持正確的思想引領,關系到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否有效的應對各種挑戰,它對在不同階段規劃和實施各項戰略任務重都起著關鍵決定性的保障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