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安徽安慶的名人,首先就要說一說陳獨秀其人。陳獨秀前半生的輝煌和他后半生反差很大。前期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者之一。后期則是一個貧困潦倒的普通人。他的輝煌眾所周知,后半生則了解的人很少,今天我們就從陳獨秀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來說一說陳獨秀其人。
一,曾是暗殺團成員
1905年9月24日,在北京火車站曾發生了一起著名的暗殺滿清五大臣亊件。陳獨秀同鄉出生安慶的革命志士吳、樾因痛恨滿清預備立憲的騙局,懷揣炸彈混上火車,謀炸出國考察的五大臣,事敗后英勇犧牲。現在安慶市中心還有最熱鬧的一條街被命名為吳越街。
這一暗殺行動是陳獨秀、吳越、趙聲等革命志士們多次密謀的行動。這個吳越烈士跟陳獨秀既是同鄉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事發數天后,陳獨秀接到了吳越派人轉交的兩部遺著《暗殺時代》和巜意見書》,還傳來了烈士遇難前留下的遺言:“若遇難,將上述書稿轉交楊篤生或陳仲甫”。看到好友犧牲,陳獨秀一連在《甲寅雜志》上發表數篇文章,盛贊吳越是“有道德、有誠意、有犧牲的精神”,并將《意見書》節錄刊載于自己創辦的巜安徽俗話報》,使吳越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
陳獨秀曾為吳越壯舉寫過一首詩“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俠龍眠有老親,仗劍遠游千里外,碎身直搗虎狼秦。”詩中的伯先即是廣州起義的總指揮趙聲,孟俠即是吳越。把吳越比作古代刺秦的英雄荊軻。在吳越臨行動前,陳獨秀還寫了這樣一副對聯為其壯行“推倒一時豪杰,擴拓萬古心胸”。從這些詩和對聯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陳獨秀、吳越等革命志士們的英雄氣概。
在那個特殊時代,很多后來成為名人的人如蔡元培、黃興、章士釗等人都曾主張過暗殺行動。
二,國學大師和書法大師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領導五四運動,傳播共產主義學說這些壯舉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多說了,這里說一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陳獨秀的另一面,即陳獨秀還是一個造詣深厚的國學大師和書法大師。 我國當代著名學者王森然曾這樣評價陳獨秀:“若茍能專門致力于理論學習,則當代名家,實無其匹。”
在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時,曾力邀陳獨秀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有反對者說:“陳先生只會寫幾篇策論式的時文,并無真才實學,到北大任教尚嫌不夠,更不要說出長文科了”。蔡元培是這樣反駁的:“仲甫先生精通訓詁音韻,連太炎先生也把他視為畏友,怎么能說沒有真才實學”。可見陳獨秀精通訓詁音韻,連鼎鼎大名的章太炎都很佩服。
陳獨秀從1910年起,就連續發表巜說文引申義考》、巜字義類例》等國學專著,1928年寫成巜中國拚音文字草案》。并于1940年在江津完成了巜小學識字教本》,這是陳獨秀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學術著作,所謂小學即是古文字學,這也是他最見功力的絕筆之作,對中國古文字的研究極其深入。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得到一本后,極其佩服,將其影印50本,分贈好友。
陳獨秀的詩詞也寫得很好,前面所說贈吳越的詩就頗見功力,他一生詩作很多,詩書不分家,他的書法可稱得上是書法大師的水平。在南京坐牢時,各路名流紛紛前去求字,何應欽向他求字,他揮毫寫下“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以明志,讓何應欽尷尬不已。他的真草隸篆無一不精,尤以草書為最,在現存的書札、詩稿中,大多為狂放的草書。其書法清秀中有英雄之氣,外秀內剛。
我黨早期的巜向導》周報的報名,就是陳獨秀親筆所書。 陳獨秀對書法有獨到見解,早期曾批評沈尹默書法“其俗在骨”,被沈尹默認為是藥石之言,從此牢記陳獨秀之論,潛下心來從執筆改起,最后終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三,貧困潦倒也不受嗟來之食 1932年,陳獨秀因寫了大量文章,抨擊蔣介石不抗日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而被抓去坐牢。1937年因全面抗戰爆發而被提前釋放。
在南京期間,蔣介石派陳立夫、陳果夫出面,讓他任國民政府的勞動部長,并供給十萬元經費和國民參政會5個名額,要求陳獨秀出面組織一個新黨,被陳獨秀斷然拒絕,并說:“蔣介石殺了我許多同志和我兩個兒子,我和他不共戴天,如今搞抗日統一戰線,我暫時不反對他就是了”。這期間,老友胡適從美國寫信給他,力邀他去美國,說一家圖書公司請他寫自傳,稿酬豐厚,也被他婉言謝絕。陳獨秀認為,在這國難當頭,跑到美國寫自傳賺錢,拿共產黨人鮮血染紅的旗幟炫耀自已,那無異于褻瀆和背叛。
陳獨秀后來輾轉到了四川小城江津,因生活困難,只能以賣文賣字為生,但他對看不上之人的捐贈絕不接受。共產黨叛徒任卓宣曾匯給他200大洋,他一看匯款人的姓名立即原址退回。國民黨組織部長朱家驊曾給他5千元支票一張,被他拒絕。朱家驊又托張國燾寄出,依然原物退回。
陳獨秀在江津曾花費大量心血寫了一本古文字學專著巜小學識字教本》,原定由國民政府教育部出版,并預支了稿費一萬元。但書稿完成后,教育部部長陳立夫認為“小學”二字不妥,要他改成巜中國文字說明》,陳獨秀則認為“小學”是音韻學和文字學的古稱,因而拒不同意,這一萬元稿費即使家里再困難他也不準家人動用,最后被退回。
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因誤食霉變蠶豆中毒,再加胃病復發而去世。在江津的安慶同鄉和北大同學會操辦了葬禮。陳獨秀身無分文,葬禮費用由社會各界捐助而來。
陳獨秀在江津四年,雖然貧困潦倒,但潔身自好,沒有做任何有損國格和人格的事,他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正如他的詩句:“英雄第一傷心事,不赴沙場為國亡”。他自食其力,絕不受嗟來之食。按照陳獨秀的巨大影響力,隨便表個態或隨便寫幾篇應景式的文章,可以說財源就滾滾而來,但他沒有這么做。他的偉大人格將永遠銘記在家鄉人民的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