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409字,閱讀約3分鐘 ▼
數月籌備,終見分曉
11月29日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第五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決賽圓滿落幕
參賽教師們呈現了一場
靈感智慧與專業教學
相碰撞的精彩比拼
第五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決賽現場
副校長顏杰(右1)與三位專家評委
本次大賽由川影教務處主辦、教學實驗中心協辦,特邀來自四川大學、成都體育學院、成都師范學院的專家教授擔任比賽評委。
比賽開始前,副校長顏杰與三位專家評委召開了賽前工作會,強調比賽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確保比賽的公正與公平。顏杰副校長表示,學校將更加重視并致力于提升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老師們的培訓與發展工作。三位專家評委就參賽選手的網評成績進行了反饋,給予了專業意見。
成都師范學院 馬濤教授
四川大學 左仁淑教授
成都體育學院 石磊教授
大賽采取“視頻+圖片”實時直播,全校師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觀摩和觀看比賽。學校相關領導及各二級學院負責人親臨現場指導賽事工作。
副校長顏杰現場指導工作
電視學院院長蘇亞平(左)與副院長劉麗(右)
交流探討
電影學院常務院長羅遜(左)了解參賽教師情況
我校自7月初啟動第五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經過院級初賽選拔,共有來自10個學院的17名教師進入校級決賽。本次比賽共設1個賽場,分副高組、中級及以下組兩個組別。
教師風采
介紹課程總體設計、講述思政元素融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課程創新成效……賽場上,17名參賽教師各展風采,分別從各自所授課程出發,充分展現了其獨特的教學風格與創新理念,深刻詮釋了“推動教學創新、培養一流人才”的大賽主題。
副高組
宋皓
董慶帥
程衛宏
張滋雨
高路
代宜納
中級及以下組
孫晨
徐瑤
蔣珍珍
朱斯瑤
勾雙博
鐘靜逸
鄔林
陳丹丹
曹曉婧
夏剛
王偉懿
比賽現場,參賽教師們從容不迫、娓娓道來,展現出了在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上的積極探索。專家評委從多個維度對大家的表現進行了全面評估與分析,涵蓋教學理念的前沿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流暢性、課程思政的融合度、教學考核的科學性,以及教學設計的創新性等。
三位專家評委對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及參賽教師的出色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認可。評委們指出,評估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教材編寫能力,教師應勇于突破傳統框架,敢于將新穎的教育理念融入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其次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信息收集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多個方面,教師應靈活運用“翻轉課堂”和“智慧課堂”等現代教學模式,結合線上線下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豐富、高效的學習體驗。
專家評委采訪
“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好的老師。”評委們強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終身學習者、積極的研究者和寶貴的資源建設者。他們應當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并在課程思政改革中勇于探索,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同時還應具備跨學科的研究能力,超越傳統學科的界限,將不同領域的知識有機融合,形成獨特的學術視野和教學方法。
Part
參賽教師賽后采訪
賽后,參賽教師們反響熱烈,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大賽與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和同行深入交流,在教學技能的提升與教學創新能力的錘煉上收獲頗豐。未來將持續探索和實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教育教學的進步貢獻自身力量。
本次大賽同時也是針對多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訓。副校長顏杰表示,不僅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平臺,還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思維。他鼓勵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共同推動我校實訓教育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合影留念
教育創新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所在。此次大賽的成功舉辦,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與教學創新的深化,激發了更多優質教學成果的涌現。
學校將以此次大賽為契機,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為驅動”的教育理念,鼓勵支持更多教師積極投身于教學創新的實踐中,期待廣大師生的共同參與,共同推動川影教育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出品 ——
【原創作品 | 轉載請注明出處】
資料來源 | 教務處
圖 | 川影金牛劇場部 黃雅羚
編輯 | 陳熹
圖片審核 | 賴光瑋
復審 | 尹丹
終審 | 余樂
歡迎投稿
cyxctzb2020@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