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美的書”評選結果于12月2日在滬隆重揭曉,來自全國8個省市的21家出版單位的25種圖書榮膺本年度“最美的書”稱號。
其中,有一本關于瓷器的書,其樸素如泥的外觀與溫潤柔滑的內文用紙呈現出設計上的反差巧思,更以十塊碎瓷片為核心線索,串聯起一部中國瓷器史。
這就是由浦睿文化出品、著名設計師韓湛寧操刀、著名瓷人涂睿明的作品《撿來的瓷器史》。
獲獎評語
這本書最引人入勝的當屬那本小冊子,它作為補充材料,猶如一把鑰匙,為讀者打開了深入理解書籍設計背后考量的大門,清晰地展現出本書設計并非隨意為之,而是基于與作者、編輯深入的交流探討以及合理的設計思路。
設計師用10塊撿來的不同形狀的瓷片串聯起書籍設計整體的視覺元素,來展開瓷器的歷史。每一部分瓷片的圖形和瓷器形制抽象成簡約的輪廓,以局部現全貌。
內文選擇了極白色紙張,且手感溫潤,和瓷器主題相契合。封面采用了帶有顆粒感的灰色特種紙,契合瓷器是由泥土經烈火的淬煉而成。
書籍主體和小冊子相結合讓本書整體表達更完整,這兩個部分材質和表達方式也有很明顯的變化,一個是高光感的紙,一個是很有溫度的書寫紙。
“最美的書”是國內重要的書籍設計評選活動,非常注重書籍設計的整體性、書籍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書籍設計對于書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設計風格與閱讀體驗的和諧統一,以及作為設計重要元素的技術手段的運用,強調設計之美植根于內容,美在文本、編排、紙張、工藝等的有機統一。
那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撿來的瓷器史》,看一看這極富匠心的形式是如何與內容深度結合、相得益彰的。
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以工藝為骨架,以歷史、文化與美學為血肉,別出心裁地選取10塊古瓷碎片,代表10個瓷器史上的重要節點,串聯起中國瓷器史,勾勒出整個瓷器史發展的歷程。
“一塊瓷片,便能引出一段故事、一些知識。雖然只是一片片陶瓷的局部,不過有一天,或許拼起來,便是一部不一樣的陶瓷史。”
——涂睿明
制作一件瓷器需要七十二道工序?簡潔典雅的宋代瓷器是如何發展而來?一件青花瓷是如何被燒制出來的?備受大家嘲笑的乾隆“農家樂”審美瓷器,工藝難度竟然極大?
這些有趣的小問題,你都可以在書中讀到答案。
與別的瓷器史讀物不同的是,這本書并不只著眼于瓷器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而是兼具了世界視角。瓷器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一類重要商品,曾對世界產生過無與倫比的影響。在本書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瓷器在中國歷史中的興衰,還能夠了解中國瓷器對歐洲、日本瓷器的影響及中外貿易交流:在克拉克瓷中,看到歐洲持續百年的瓷器熱潮;在伊萬里瓷器中,看到世界對中國風瓷器的模仿;在威治伍德瓷,看到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與碰撞……
書中還配有60幅高清大圖,配合文字解說,帶領讀者沉浸式體驗中國瓷器的美輪美奐。
此次的全新精裝版,將瓷器的來源泥土呈現于具有顆粒肌理的封面紙上,將瓷器成品的柔滑手感以特種內文紙來體現,于紙上復刻瓷器的質感,帶給讀者在 “紙上博物館”的視覺外更直接的觸感,以設計達成了 “通感”。
新增的拉頁,將10塊瓷片還原成原本的瓷器形狀,又借以連接時間,一圖縱覽宋元明清瓷器史。
《撿來的瓷器史》老版出版后,曾入圍鳳凰網、新浪好書、華文好書等多項媒體推薦書單,也獲得了著名作家余世存、葛亮和收藏家韋力的傾力推薦。
讀涂睿明先生《撿來的瓷器史》,非常佩服作者的心思。從碎片上讀出歷史和整體,這是一種功夫。
——作家、學者 余世存
碎裂的意義,因其不再完整,便不夠堂皇,為其憾。然而,也因是局部,管中窺豹,終得觀其盛。一個“撿”字,由字面已可見拾遺的意思。這本書的結構,以“瓷片”作眼 ,一章一枚,不貪其大,而聚焦于“瓷器史的重要瞬間”。
——作家 葛亮
【相關圖書】
《撿來的瓷器史》
作者: 涂睿明
出版社: 浦睿文化·江西美術出版社
出版年: 2024-10
裝幀:手工穿線裝
-End-
了解更多請關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眾號: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紅書:浦睿文化 / 巨鹿村的浦女士
抖音:浦睿文化
B站:上海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館」
獲取更多新書資訊
參與浦睿福利活動
添加浦睿君個人微信(prwh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