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毛主席在陜北提出了統一戰略口號:“解放全中國”,迅速推進了整個解放戰爭的進程。
后在毛主席的率領下,東渡黃河,前往河北西柏坡。這是中國的轉折點,解放全中國勝利在望。
“解放全中國”的偉大口號,從陜北喊過了長江,從北到南,聲震全中國,成了我軍跨過長江的精神旗幟。
大軍東渡黃河時,毛主席途經五臺山登高望遠,感嘆道:“康熙是個雄才偉略的好皇帝,解決了臺灣的問題。”在毛主席的心中,早已把臺灣的回歸看成是一種責任。
歷史驚人的雷同,當時康熙屢次招扶,都被鄭成功之子鄭經拒絕,最終康熙發動武力擊敗了鄭軍,從此臺灣回歸到大陸的版圖上。
?臺灣是中國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經過數千年的變遷,中華文明中臺灣與大陸密不可分。從16世紀開始,臺灣就成為列強國家爭奪的寶島。直到1945年,老蔣倉皇出逃,盤踞臺灣。
在老蔣逃往臺灣前,毛主席心里就一直牽掛著臺灣。
1949年2月,毛主席在會見對蘇共中央的米高揚時,說道:“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要解放的是全中國人民,臺灣人民也是我們中國人民!”
這表明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及黨中央對待臺灣問題的態度。時至今日,這已然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心愿。
隨后,在華東局的成立大會上,毛主席提出臺灣應該加到華東局的管轄范圍內,提出臺灣是中國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毛主席親自著手戰略部署,避免夜長夢多,一開始是想速戰速決,中央任命粟裕大將為前線指揮部總指揮。
在淮海戰役中,老蔣軍隊嚴防死守長江阻止我軍過江。粟裕大將徹底粉碎了老蔣的“防御計劃”,為華東地區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毛主席說他是“淮海戰役第一功”。
由粟裕大將率領軍隊集結在福建沿海一帶,臺灣海峽對岸的老蔣,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迫于形勢只好尋求美國的援助。
那時候我軍面對臺灣,最大的困難是跨海作戰,我軍的空軍和海軍實力還不夠。加之后來美國的介入,牽制了我軍的進一步行動。
1950年,美國在朝鮮半島發起戰爭,伺機又把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這一軍事行動阻止了我軍的進攻。
毛主席馬上派人勸說臺灣方面,并表示臺灣屬于中國,這是絕不會改變的事實。然而南北的戰事,使得我軍的軍力分散,臺灣問題只好暫告一段落。
?和平統一成為長期戰略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臺灣當局竟然再次試圖與美方勾結,出現了“托管臺灣”的說法。
毛主席和周總理都意識到,沒能及時讓臺灣回歸祖國,將成為未來中美之間最大的隱患。隨后中央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
我軍先以金門為突破口,從浙江沿海逐島展開進攻。但這時美國公然給臺灣方面撐腰,再次將艦隊停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試圖震懾我軍的進攻。
面對這樣的威脅,毛主席依然沒有放棄和平統一的想法,多次與臺灣方面溝通。但老蔣還幻想著“重返大陸”,依靠美國的支持,頑抗到底。
毛主席將民族大義放在第一位,為了實現祖國統一,提出:可以放下雙方曾經的恩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早日實現兩岸統一。
1955年,周總理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參加亞非會議,表示愿意與臺灣方面談判,美方不得不做出表態,進行了中美談判。雖然沒有確定臺灣的歸屬問題,但緩解了近年來兩岸緊張關系。
另一方面,全世界都關注著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進度,許多國家聯合譴責美國的霸權行為。從此臺灣問題成為中國的“國際話題”。
?毛主席預言:未來臺灣只有兩條路
1956年,印尼的蘇加諾訪問中國。他自上任以來,一直對中國表示友好。對于他的來訪,毛主席自然是十分親切地接待了他,兩人相處得十分愉快。
蘇加諾問道,中國為什么不加入聯合國。要知道那時的聯合國以歐美國家為主,很少有亞洲國家的席位。
毛主席聽后,非常慷慨地回答道:“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如果聯合國有臺灣的代表,我們是不會進去的。”
臺灣問題的停滯不前,直接影響了中國加入聯合國的進程。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中國才在聯合國占有了合法席位,美國也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說到臺灣問題,蘇加諾再次問道:“您覺得臺灣未來的出路在哪里呢?”
毛主席從容地回答:“臺灣未來只有兩條路,沒有第三條可行,一是中國,二是美國。”這似乎是一個不太確定的答案,讓蘇加諾感到有些疑惑。
毛主席接著又補充道:“臺灣不是美國的,他們遲早會放棄,而我們絕不會放棄臺灣,因為臺灣是中國的領土。”
蘇加諾看到毛主席眼神里的堅定,他相信這一天遲早都會到來。
?和平統一成為主體思路
1958年金門炮戰打響,數萬枚炮彈打得老蔣措手不及,金門島的回歸近在咫尺。毛主席依然沒有放棄和談,但老蔣仍然不愿意投降,使得實現和平統一的進展十分緩慢。
毛主席又提出了:“只要老蔣愿意合作,他要搞三民主義也是可以的。”這不是妥協,這是毛主席以國家利益為重,以“和平統一”的方式處理臺灣問題。
1960年,毛主席為了向臺灣方面展示我黨寬廣的胸懷,釋放了第一批解放戰爭時俘虜的戰犯,其中包括多位高級將領。
直到1974年,一共釋放了六批戰犯,最后一次甚至破例將剩余戰犯全部釋放,這都是為了表示,只要誠心悔改,我黨是可以包容曾經犯過錯誤的人。
老蔣看到我黨的誠意,以及多年來我黨一直秉持的“和平統一”的方針,在他晚年時終于給出了愿意接受和談的信號。
只是這一切都來得不合時宜,1975年老蔣突然離世,1976年我黨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接二連三的變故,使得和平統一的進程再次停滯了下來。
?結束語
自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在毛主席的指引下,幾代中國人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應對臺灣問題。
無論是美國的霸權干涉,還是臺灣方面的妄想“獨立”,都將無法抵擋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