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下旬,天津解放后,當解放軍在清理國民黨殘留官兵時,發現了在天津寓居的“大官”鹿鐘麟,隨后將他帶到了市軍管會。
此時軍管會主任是黃克誠,他在得知了此事后,認為鹿鐘麟這些年早已洗手不與我黨為敵,可以作為民主人士對待,于是黃克誠親自面見了他,并為戰士的叨擾提出道歉,后面還派車將他送回了家。
鹿鐘麟
對于這樣的風云人物,毛主席自然也是十分關注,在得知鹿鐘麟的遭遇后,派出了時任人民銀行行長的南漢宸專程來到天津看望鹿鐘麟,鹿鐘麟這段時間也一直在觀望解放軍戰士,到最后的認可,而此時南漢宸的來訪更是讓他非常感動。
為了表示謝意和尊重,鹿鐘麟委托南漢宸轉送了一把馬刀給毛主席,這柄馬刀是他曾經上陣殺日軍使用的,是自己的心愛之物。而毛主席收到這柄馬刀后,十分高興,于是提出了要日后約見鹿鐘麟先生。
鹿鐘麟為何能夠在搜查國民黨將領中獨善其身呢?還會受到這么高的待遇呢?
棄筆從戎,追隨馮玉祥
1884年,鹿鐘麟出生于河北定縣的一戶名門望族,祖上有多位出入清朝之中的大臣,其中家中伯父就曾入朝為官過,但因其一直沒有孩子,于是鹿鐘麟4歲時就過繼給了伯父,并進入家中的私塾讀書學習。
1905年,鹿鐘麟參加科舉末科考試不第,然后就在本縣羅莊鋪村當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先生,但是他對于這樣的生活并不滿足,于是第二年就棄筆從戎,拿起幼時喜歡的騎馬耍槍的愛好,投新軍第六鎮當學兵。
面對這種情況,家里也只能全力支持他,但是他伯父希望他將來能夠有一個更大的發展,看到鹿鐘麟已經磨練了兩年,已經有了一個當兵的樣子,于是就在1908年,托了一個關系,將他安排到北洋軍中當學兵。
當時,革命思想在北洋軍中廣泛傳播,馮玉祥、王金銘、施從云等青年軍官組織了一個“武學研究會”,把學兵營作為活動的重點,鹿鐘麟也加入了其中,逐漸開始接受先進思想。
馮玉祥
而鹿鐘麟的腦瓜子活泛又有來頭,僅僅兩年就混成了副官,頗受長官的器重。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爆發后,馮玉祥等青年軍官發動了灤州起義,但是起義很快就失敗了,馮玉祥也被捕,而鹿鐘麟在長官的保護下得以幸免。
之后,馮玉祥又出來搞軍閥混戰,鹿鐘麟就追隨他走南闖北,建功立業。馮玉祥本人長得很魁梧,但是說話又是字正腔圓,需要辦一些的事情時,鹿鐘麟就負責出頭。兩人配合得相當不錯,于是鹿鐘麟也就跟著一路高升。
1922年10月,馮玉祥擔任陸軍檢閱使,鹿鐘麟為其第22步兵旅旅長,成為馮玉祥的五虎之一,后期更是馮玉祥的左右手。
驅趕溥儀離開紫禁城
1924年10月,馮玉祥下定決心準備反戈一擊,鹿鐘麟奉命星夜回師,先行入城,占領北京。而鹿鐘麟也不負所命,僅僅用了三天時間,一槍一彈都沒有出,就把北京全城控制住了。之后,他被任命為國民軍京畿警衛總司令和北京警察總監。
11月5日,鹿鐘麟受命將清朝末帝溥儀遷出紫禁城,他接到這任務后,也是十分地胸有成竹,先是在紫禁城門口擺放了一個炮營,派人把紫禁城的電停了十個小時后,雖然紫禁城有2000個護衛,但他就帶著20個人去找溥儀商談遷出紫禁城的事宜。
紫禁城中人心惶惶,溥儀不得不親自接見鹿鐘麟,溥儀面對鹿鐘麟的炮火脅迫,不得不答應所有的條件遷出紫禁城,甘愿選擇做一個平民。失去紫禁城的溥儀,將一生陷于風雨飄搖之中,面對強勢的日本人,只能被迫作為一枚棋子。
鹿鐘麟、溥儀、熊秉坤
摩擦將軍思想轉變
在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后,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各派勢力之間,因地盤分配問題發生矛盾。在1930年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軍閥混戰,被稱為“中原大戰”,馮玉祥和鹿鐘麟在蔣介石強大的軍事力量下落敗。
之后,鹿鐘麟與老上司馮玉祥一起被蔣介石受邀,奔赴南京共商國事,如何對待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活動。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鹿鐘麟接受了蔣介石的任命,為抗日作戰做貢獻。1938年,鹿鐘麟出任河北省主席、省黨部主任兼任河北游擊總司令,按照蔣介石的指令多次與我黨制造摩擦。
1939年初,蔣介石秘密頒布《限制異黨活動之辦法》,鹿鐘麟更是充當急先鋒。為爭政權和底盤與我黨制造“摩擦”問題。然而,這樣的摩擦將軍,由于是在地方收編的雜牌軍,蔣介石卻不看重,手下各自為政。
鹿鐘麟
1940年,鹿鐘麟見局勢無法挽回,他既無法聯合八路軍共同抗日,又制止不了國民黨張蔭梧和朱懷冰的武裝的破壞活動,省主席也是有名無實,于是就辭去了一切職務來到了重慶寓居。
住在歌樂山悠閑度日的鹿鐘麟,放下了執念,準備沉淀自己,于是就開始與進入人士來往,同我黨人員進行接觸。在度過了幾年的閑暇時光后,蔣介石在1944年又開始任命鹿鐘麟為兵役部部長,軍銜為二級上將。
在這年的3月12日,是鹿鐘麟的60大壽,周總理送出了一套《馬克思全集》作為賀壽禮物,鹿鐘麟看完后,思想此后徹底轉變,開始積極反對內戰。
在抗戰勝利后,鹿鐘麟雖被任命為華北宣撫使,但因為非嫡系不久就被排擠出局。1946年,他回到天津,開始為我黨地下組織提供幫助,自己開辦的印刷廠,也提供給地下組織作為秘密活動據點。
1941年1月,鹿鐘麟并沒有選擇跟隨國民黨軍隊南撤,而是留在天津,迎接了天津解放,甘心當做一個平民協助解放軍開展接到居民工作,為所在的街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毛主席約見鹿鐘麟
在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對于城市管理工作十分重視,對于街道工作更是倍加關切,在獲悉鹿鐘麟如此熱心接到工作后,非常贊賞。因此就有了南漢宸專程來到天津看望鹿鐘麟之事,在受到馬刀后,毛主席更是提出要見鹿鐘麟。
在1952年6月16日,滯留在大陸被解放的一些原國民黨軍官,因為沒有工作機會而導致生活困難,聯名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國家予以收容和改造,安置工作,不使流浪社會。
因此,毛主席安排周總理在失業救濟會議討論、處理此事,要求對陷入困難的舊軍官伸出援助之手,給予謀生的工作,目的是讓這些人融入國家建設的生力軍行列,成為新社會的一員。
而鹿鐘麟也是國民黨舊軍人,也被毛主席受邀參加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久后,他被正式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隨后,他應邀赴京參加頒發任命書大會。
在會后,毛主席親自接見并宴請鹿鐘麟,詢問其在街道上做工作情況,稱贊其是"辦街道工作的專家"。
毛主席接見鹿鐘麟后,北京的《團結報》發表《鹿鐘麟同志在街道工作中》專題報道,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
在毛主席的關懷和指引下,殘留大陸的上百萬國民黨舊軍官紛紛成為了新中國建設大軍中的一分子,也變成了人民群體的滄海一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