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首次授予的800余名開國少將中,后來擔任正部級以上職務的并不多,而以軍人身份轉任“封疆大吏”的就更少了,但程世清就是例外之一。
程世清,河南新縣人,1918年7月出生,他11歲參加革命,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其戎馬一生,戰功赫赫。
由于程世清參軍時年紀尚小,因此部隊領導就沒有將他編入作戰部隊,而是將他安排到了宣傳隊,擔任一名宣傳員。就這樣,程世清參加革命后,干了近十年的宣傳工作。
不過,在艱苦而復雜的革命戰爭年代,宣傳員的工作也并不單純,很多時候還是得充當作戰部隊,上前線與敵人拼殺。
盡管那時的程世清年紀尚小,但打起仗來卻一點也不含糊,猛打猛沖、不畏犧牲,在1936年東渡黃河搶占離石戰斗中,他還活捉了閻錫山部的一名團長,因此深受部隊領導的賞識與器重。但這僅僅只是他軍旅生涯的開端而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程世清奉命趕赴東北實行接管工作。在此期間,他帶領僅有38人組成的長白支隊,先后接管了安廣、大來等縣,并在之后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將部隊擴編到了3個營、2個野戰炮連、2個騎兵連和一個汽車連,共計3000多人,為即將開展的解放東北的戰役積蓄了力量。
由于表現出色,程世清先后受到了提拔,歷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四軍第一三二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
建國后,程世清仍受到重用,先后擔任裝甲兵干部部副部長、部長、裝甲兵政治部主任,1955年還被授予少將軍銜。
在裝甲兵擔任政治部主任期間,程世清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而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改變了后面的人生命運。
那是在1963年夏的一天,裝甲兵司令部收到了一份公安部發來的絕密通報,該通報上說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的兒子與蘇聯駐華大使館的人員有往來。
由于此事牽涉到自己的頂頭上司,茲事體大,因此程世清接到通報后,片刻不敢耽擱,當即便按照組織程序將該通報呈遞給了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賀老總。
當程世清將該通報內容上報后不久,他就被調任第二十六軍政治委員了。不過,程世清雖然離開了裝甲兵,但他卻沒有忘記這件事情。
1966年8月,程世清奉命到濟南參加軍區黨委擴大會議,會議傳達中央軍委文件,號召給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提意見。
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其間,程世清與時任濟南軍區裝甲兵政委羅通(開國少將)給總政治部主任蕭華和楊成武代總參謀長上書,舊事重提,揭發許光達與蘇聯人員交往密切以及效仿蘇聯“一長制”之事,言辭極為犀利。
根據當時的規定,凡是呈給軍委首長的信件,均應抄送“林辦”。于是,這樣一來,林總便看到了程、羅二人的信,程世清也由此進入林總的視野,為其后來的“平步青云”和“命途坎坷”埋下了伏筆。
1967年初,程世清奉命率部前往江西制止武斗。在程世清的不懈努力之下,江西的局勢很快便穩定下來,而他也因此受到了提拔,先后擔任江西省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組長、省革委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等職,開始主政江西。
不過,盡管程世清與林總關系特殊,但在“九一三”事件發生后,他并未受到多大影響,依然繼續擔任江西省委書記,直到1972年6月底,程世清才被撤職,接受審查。但由于各種原因,此案一直拖到1978年后才有結果。
1978年10月23日,程世清被正式逮捕,關進了秦城監獄。
那么,程世清是不是就此“落幕”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1982年初,在秦城監獄待了3年多后,程世清收到了軍事檢察院向其宣布的《免予起訴決定書》。是的,64歲的程世清被免予起訴了。
事實上,當人們仔細調查時不難發現,程世清只是與林總關系相對密切,但與張、江、王、姚的關系并不好,甚至很看不起他們。
比如在當年的廬山會議上,王洪文不滿陳云的發言,當即批評道:老右派要翻案!
程世清聽后非常生氣,當即斥責王洪文:你個新兵蛋子懂個屁!
程世清之所以這樣稱呼他,是因為王洪文于1950年參軍,后前往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只是一名小軍官,而那時的程世清已經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了。
出獄后,程世清退出了現役,根據規定,他每個月可以領到200元的生活費,在政治和醫療上則按師級干部待遇轉地方安置。
事實上,就他原來所擔任的職務和級別而言,完全可以得到一個更好的待遇,但就后面他做的諸多事項而言,這又是一個非常合理且不錯的結局。
2008年4月29日,程世清將軍因病去世,終年9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