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這是《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區別,也可以叫做損補之道。本章就從損和補的角度,說一說天道、人道的損補之道。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
假如把天道比作一張弓,弓臂就相當于陰,弓弦就相當于陽,人施加于箭矢之上的氣力就相當于氣。
也可以說,弓臂弓弦為陰,箭矢為陽,人力為氣。
也就是說:靜者為陰,動者為陽,無形者為氣。
這就是所謂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
我們都知道,現實宇宙是由物質和能量組成,陰和陽就相當于物質,氣就相當于物質中所蘊含的能量。
天道萬物、宇宙萬物皆蘊含著自身的陰和陽。一張弓、一只碗、一雙筷,或者梅蘭竹菊、琴棋書畫,或者一花一葉一菩提,它們皆有自身的陰和陽,它們也都是天道萬物之一。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假如美是陽,惡就是陰,惡就相當于不美,這里的惡與善惡無關,而是指美的反面——不美;
假如善是陽,不善就是陰;
同樣的道理:有是陽,無就是陰;難是陽,易就是陰;長是陽,短就是陰;高是陽,下就是陰;音是陽,聲就是陰;前是陽,后就是陰。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所謂天道,就好比一張弓。弓箭是人類的一種生存利器,然而對天道的有效掌握,又何嘗不是人類的另一種更大的生存利器呢?
對于一張弓來說,那些生存能力高超的人,或許根本就不需要借助弓箭的力量也可以生存的很好;那些生存能力低下的人,反而把弓箭奉若至寶。
能力高超者就會抑制減少弓箭的使用,能力低下者則會依賴推舉使用弓箭。
弓箭是一種很好的捕獵工具,卻未必是最好的那一種捕獵工具;比如:繩索、陷阱、養殖等,都同樣可以達到捕獵的效果。
對于一張弓來說,高者未必就能用到它,下者卻會很依賴它;有余者就會把它束之高閣,不足者就會用它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天之道也是這樣,懂的就懂,不懂的就不懂;高者將它束之高閣,下者將它奉若神明。
所以,所謂天道也并沒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假如你學會了,就說明它不難;假如你感覺難了,就說明你還沒學會。正所謂:會了不難,難了不會。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損有余,就是有余者損之;補不足,就是不足者補之。
拋開幾千年來傳統的解釋,這句話還可以這樣理解——比如,假如一個人要減肥,“損有余而補不足”,就是指胖了你就要減肥、瘦了你就要增肥。
這是多么簡單而又樸素的道理啊!當你過于肥胖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減肥嗎?當你過于瘦弱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吸收營養增肥嗎?
人胖了就應該減肥、瘦了就應該增肥,這就是天之道。
而人之道則不然,人性總是那么的貪得無厭。有了逾想有,富了逾想富,美了還想更美。吃喝玩樂,無不如此。吃了還想再吃,樂了還想再樂,毫無節制。
很多不足者也不是去想著奮起直追,而是選擇躺平、得過且過。他們即使有了點機會、有了點財富,也不是去彌補自身的不足,而是寧愿把它們留給下一代、或者讓給別人、照亮別人。
很多善良的人總是在照亮別人,其實他們才是最應該被照亮的人。
人道的這種“貪得無厭、得過且過”,與天道的這種“胖了就減、瘦了就增”,是完全相悖的。
也可以說:天之道,損自身的有余以補自身的不足;人之道,損自身的不足以奉自身的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倘若誰能夠把這種“富了還想更富,美了還想更美”的心態,轉移到全天下人身上,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自己身上,誰便是有道者。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所以,圣人便是有道之人。所以圣人才會“雖有所作為卻又不自恃能力出眾,雖有功績卻也不居功自傲”。
這是因為圣人總是在遵天道克人欲,他們不希望讓眾人看到自己的賢能,從而崇拜自己、膜拜自己。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人人都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才能更好地照亮別人。
人人都散發一點光以照亮前路,總比踩著一部分人的尸骨前進要好。
天之道,當損則損,當補則補。這便是損補之道。
而人之道卻不是這樣,人們往往都是貪生而畏死、喜富足而厭減損。
天下眾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它就像天道之下的一個普通物體一樣,只有在“當損則損、當補則補”的情況下,才可以長長久久。
肥胖之人,會死于肥胖之病;瘦弱之人,會死于瘦弱之病。
富余之人,會困于富余之災;貧窮之人,會困于貧窮之厄。
天之道,胖了就要減,瘦了就要增,富了就要濟世,窮了就要奮起。然而富人大多不懂得如何濟世,窮人也大多不懂得如何奮起。
天下之難治,就在于“富人的貪婪、窮人的急躁”,人們很難損之分毫。
然而,要想天下大治,要想遵循天道,又必須減一減富人的貪婪,穩一穩窮人的急躁。
貪婪、霸占優質資源,是富人的通病;急躁、怨恨也是窮人的本能。
我們無從期待貪婪的人去濟世,也無從期待急躁的人能成事。
其實,不貪不占就是濟世,不急不怨就是奮起。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
一個內心充滿急躁與怨恨的人,是很難把事情做好的。
人們大多都不明白:損什么、補什么,以及什么時候應該損、什么時候應該補。
損補的標準,就是是否符合天道規則。天道萬物都有其本身最完美的狀態。
所謂損補,就是讓天地萬物回歸到自身最完美的狀態而已。當其不完美的時候,要么補,要么損。這便是損補之道。
天道損補只在自身,不假外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