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被拐20多年后,不識字的她寫了一本書

0
分享至


她就像那棵長刺的草,在遭遇風吹雨打甚至被拔掉后還能重新扎根。


?作者 | 劉車仔

?編輯 | 陸一鳴

三年前,出版品牌樂府文化(現已并入廣東人民出版社)的創始人涂涂收到了一份書稿。這些文字,和他以往看過的都不一樣,作者是一個不識字的苗族女性——阿包。

幾乎長達一年的時間里,在帶外孫女、干家務活、照顧丈夫的空隙,阿包終于坐下來,對著手機講述過去的故事。每一段最多60秒,她再把語音轉換成文字,然后仔細謄抄在紙上。

故事始于黔東南深山里。1968年,雷山縣固魯村,一個普通苗族家庭里,一個小女孩出生了。11月,貴州漫山遍野生長著一種長滿刺的植物,于是父親給她起名阿包,意思是長刺的草。這似乎隱喻了她日后的半生。


路邊長刺的草,叫作金櫻子。(圖/呂思音 攝)

在書稿的開頭,她寫道:

“我不知道該怎么來述說自己的人生,很多年里,我一直都在懷疑,我是不是一個因為投錯胎才來到人間的什么動物?我的前世難道是豬?是牛?是馬?還是別的什么牲口?我因為走錯來到了人間,卻依舊沒有改變一生是牲口一樣的命運?”

經過口述轉寫,這些連她自己都不能全看懂的文字直白卻有力,帶著強有力的對命運的控訴。幼年喪母后,阿包被迫退學,20世紀80年代,16歲的她從深山出發,外出當保姆、當保潔,在底層摸爬滾打,可遭逢的厄運接二連三。阿包被拐賣過、被詐騙過,在那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中,她就像那棵長刺的草,在遭遇風吹雨打甚至被拔掉后還能重新扎根。

2024年12月,在輾轉幾年后,《阿包》終于由樂府文化策劃出版。


便箋本上的寫作

阿包的丈夫潘年英是第一個打撈那些故事的人。

2021年的一天,很晚了,潘年英從臥室走到書房,看到阿包坐在書桌前,正在埋頭滴滴答地用圓珠筆在便箋本上寫字。阿包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怎么還會寫東西?

他湊近一看,阿包寫的字竟然還可以,筆畫清楚,故事也寫得好,只是錯別字挺多。

每天晚上或者中午,在把外孫女哄睡、潘年英也去睡覺后,阿包開始偷偷地拿起筆來。寫什么呢?她想像丈夫一樣寫。坐下來,漫長人生中的記憶如雪花般撲來,但她不知道該抓住哪一片。


阿包寫字的筆記本,另一邊是孫女在上面的畫。(圖/呂思音 攝)

2018年,潘年英因為腰椎間盤突出請阿包幫忙護理,兩個人因此重逢而結合。在每天給潘哥按摩的時間里,阿包不知不覺聊到了往事。任意一個思緒的線頭,都能拉出一段驚心動魄的敘事。潘年英聽得認真,阿包也講得越來越多。有很多記憶,她幾乎保存了半輩子,從來沒對人說過。

潘年英是湖南科技大學教授,出于對田野調查的敏感,他對阿包說,這些故事很有價值,可以寫一本書。阿包哪會寫?她就說:好嘛,那你幫我寫。

一生里,阿包幾乎沒有寫字的機會。這一生,阿包對寫字最難忘的印象是在北京的收容所里,工作人員讓她寫下名字,好送她回家。那時候她連名字都寫不好,生怕自己沒寫對就錯過了回家的機會。


阿包在寫字。(圖/潘年英 攝)

阿包想寫的愿望第一次浮現,正是在那次被拐之后。她想寫下來,讓女兒看到自己的日子是怎么過來的。

見潘年英一直忙自己的事情,她決定不等了,去超市買來兩本便箋本,像在微信和抖音上跟人聊天一樣,先講話給手機聽,再按“轉文字”鍵,語音就變成了文字,最后她再抄到本子上。

潘年英覺得驚喜,又給了阿包兩本筆記本,鼓勵她繼續寫。“它代表的是少數民族尤其是苗族,在(20世紀)80年代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滲透到城市各個領域。阿包的視角,是螞蟻的視角。”


普通人嵌在時代里的視角一直稀缺。(圖/《三峽好人》)

斷斷續續寫了半年多,阿包寫滿了兩本便箋本和兩本筆記本。潘年英接過手來,做起了最初的編輯工作。一來文本里錯別字很多,也沒有標點,一大串連在一起;二來很多句子的語義讀起來并不完整,很多時候他要重新去問阿包,才能把故事的來龍去脈寫清楚。

之后,潘年英找了好幾家出版社,有出版社熱情接待他,但覺得文本太口語化,希望能把書稿改成像《秋園》一樣的文本。但潘年英覺得不對——楊本芬是有文化的人,要求阿包的文字變成《秋園》,不對。

他希望保留阿包原本的講述風格。他說,如果變成文學化的文本,還不如當事者用口述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來得有力,不僅不能改,還要保留阿包的語氣。

他說:“因為現實的荒誕已經超過了作家的想象。阿包的口述,力量如此巨大,它很直接,幾乎就能沖撞進你心里。”

眼見出版無望,他打算只打印出來就給阿包的女兒,完成阿包的愿望就好了。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樂府文化的涂涂找了過來。他也同意潘年英的看法,這些文字不能改,改了它原本的力量就會消失。

最終,樂府文化接過了這本書稿。他們決定最大限度地保護阿包的講述,除了錯別字和標點、講述順序的改動,幾乎是原來的樣貌。


《阿包》

阿包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樂府文化,2024-12


“像我們這樣卑微的生命”

2024年11月初,我跟著阿包和潘年英去擺貝苗寨過苗年。在賓館的廚房里,阿包端著牛癟火鍋走出來——這些年來,即便在外面,只要有條件,阿包都會做飯。

阿包一米五出頭,穿著牛仔褲和一件暗紅繡花的上衣,飽滿的臉看起來有些親切可愛。在飯桌上,她親切明快地招呼人,以至于跟她待在一起,會很自然地和她親近起來。


阿包會隨時拿起手機來記錄生活。(圖/劉車仔 攝)

在吃飯前,安排好大家的碗筷,她便拿起手機來錄一段抖音視頻。在隨后幾天的路上,只要開一個話頭,只要有人想聽,阿包便會進入某一段往事的講述中。我發現,每講一句話,她會把尾音稍微拖長,那是一種訴說的、感慨的調子。這也許來自苗族歌謠的傳統。

有時候坐下來,阿包會主動提議唱首苗歌,歌詞是現想的,想到什么就用歌謠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寨子里高高的山頭上,遠處的霧慢慢散開,視野十分開闊。對著遠方的山,阿包開始唱了起來,我聽不懂歌詞,卻感到這歌聲里強烈的訴說和情感意味。她連唱了幾首,第一首是表達今天出來擺貝苗寨玩,很開心。她唱的最后一首,是傷心的歌,也是她最不喜歡的:

“在娘家愁啊,在夫家也愁,去到那山崗,去尋找一株茂盛的草、去找一棵蔥郁的樹,拿一根繩索,吊死算了,誰人在乎我呢?”

她解釋說:“(我)家里窮,想著嫁人會好過一點,可嫁到夫家發現日子更難過,還不如回家。”從小,沒有人告訴阿包,女孩的命運轉折,除了嫁人,還有讀書這一種。阿包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讀書。

她說,自己小時候對于“讀書才有出路”并沒有概念,但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特別想上學。

8歲的時候,阿包的母親生病去世了;隔年,繼母帶來了4個孩子,家里一下子有了8個孩子要養活。“女孩子讀什么書”,于是,家里只有兩個哥哥能上學。


阿包小時候的家庭照。(圖/受訪者提供)

直到12歲的時候,阿包通過采草藥賣錢,才為自己爭取了兩年上學的機會。但在那之后,缺乏勞動力的這個家很快又把作為女孩的阿包叫回家。她在書里寫道:“每當路過學校,聽到里面瑯瑯的讀書聲,心里就很難受。”

后來,因為再也沒有機會,她幾乎忘光了上課的知識,就連名字也忘記怎么寫了。多年前,當她好不容易從被拐賣的家庭中逃出來的時候,在北京的收容所里,她被要求寫下自己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驚魂未定中,她怎么都寫不出來貴州兩個字,連自己的名字下面的一個“日”也寫得歪歪扭扭。她生怕寫錯了,就回不了家。

這一生,阿包的人生充滿了欺騙與厄運。她覺得,這一切都跟“沒有文化”有關。

1984年,16歲的阿包第一次走出大山,到省城貴陽給表姐當保姆。她不僅不識字,也不會說普通話,城市對她來說就像大型的迷宮。每次表姐帶她去買菜,走在路上,她就記路上的標志,記住不同的電線桿上的廣告,以自己的方式標記空間。

后來,又過了曲折的幾年,她經人介紹,認識了大她20歲的同鄉老趙。她慨嘆自己“頭腦簡單”,當時以為只是交個朋友,稀里糊涂結了婚,后來生了兩個女兒。她說,當時為什么會在老趙家留下,其實是心里很想有個自己的家,想出去就出去,想回來就可以回來。


16歲的阿包。(圖/受訪者提供)

在城市里,沒有文化的阿包,為了養家糊口,幾乎使盡渾身解數,挑煤、掃廁所、幫人做家務、賣菜。幾年后,她努力經營的家在一場因為“超生”引發的處罰中,被打回原型。

最慘痛的記憶,發生在小女兒3歲的時候。那時已接近年底,在貴陽人才市場,阿包遇到了承諾給她找活做的陌生女人,三天后,她登上了開向河北的火車。直到進村住下那一刻,她才后知后覺——自己被騙了。那家人花了3500元,從人販子手里買下了她。

其實最初她有過被解救的機會。拐賣的家庭聽說阿包已經結扎,沒有生育能力了,便讓阿包發電報到家里發來贖金賠償損失。阿包發去電報后不久,兩個穿制服的人上門來問阿包,要不要回去。當時阿包心里沒底,懵懂地拒絕了,“當時哪里知道嘞,怕又來了個騙子,不知道要被騙到哪里”。消息傳回老趙那里,老趙以為,阿包跑了,不回來了。后來,在書稿里,阿包講述了自己如何出逃,在兩個多月后回到家里。

但像阿包這樣最終逃出的被拐女性,少之又少。在阿包被拐之前,她的親妹妹也曾經失蹤長達5年。大約在1989年,阿包妹妹和同鄉一個女孩初到貴陽找活計,阿包記得妹妹和那個女孩一大早就搭乘公交車到人才市場,之后就沒回來。

5年后,阿包與妹妹重逢。妹妹不是一個人回家,她還帶著丈夫和兒子。阿包說,當年妹妹被拐到安徽一個偏僻的農村,發現這男人勤快、人挺好,就留下來了。但關于妹妹當時的掙扎和最終如何接受命運,無人知曉。

與妹妹一同被拐到安徽的那個女孩就沒有這么“走運”——那家男人喜歡打人,且好吃懶做。多年后,女孩離婚并逃回老家,后來再婚了,可日子并不幸福。


阿包在查看手機消息。(圖/劉車仔 攝)

在書的結尾,阿包寫道:“像我們這樣的卑微的生命,本來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

潘年英說,阿包把她的遭遇都歸結于不識字,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前工業社會的人來到了現代社會所遭遇的困境,像寨子里很多知識分子,懂得藝術、醫術和地理,卻也并不識字,因為苗族本沒有書面文字”。

對于阿包開始寫自己的故事,潘年英覺得驚訝,同時又覺得合情合理。他說,“某種意義上,大家都覺得她有點蠢,老是犯低級錯誤導致被騙”,但實際上,她“很聰明,很多東西一學就會”。在醫院檢驗科打掃衛生的時候,阿包甚至是醫生的“助理”。

潘年英說起前幾天汽車的擋泥板掉了,他從網上買了一個回來,結果阿包自己拿了個工具就把它裝好了。

阿包的確聰明靈活。在擺貝游玩的幾天,我拿著個相機跟著跑,遇到有趣的人卻不好意思拍,阿包就熱心地拉著我直接跟村民溝通。在苗年節儀式開始后,村民們吹著蘆笙轉圈跳起了舞,場面熱鬧無比。阿包幾乎沖到最跟前,舉著手機盡情拍。


阿包給村里的老人拍照。(圖/劉車仔 攝)

坐在亭子里休息,阿包開始整理素材。我發現她的照片構圖竟然很好。她熟練地把人物表情太僵硬的照片刪掉,說“不自然”。這幾年,阿包已經成了潘哥的攝影助手,因此也學了不少。


老來的愛

2019年,潘年英正式提出和阿包在一起,當時阿包的丈夫老趙已經因癌癥去世多年,阿包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你是大學教授,我一個字都不認識,怎么配得上你?”阿包的女兒也覺得潘年英在開玩笑:“以他的條件,怎么看得上你?”

但某種程度上,是阿包拯救了潘年英。2018年,潘年英與妻子的婚姻走到尾聲,腰椎間盤突出以及各種毛病都找上門來,他的身體十分虛弱,“當時連走路都成困難了”。他心里預判,自己“可能是到尾聲了”。

潘年英想到了前妻的表妹——在醫院做護工的阿包。16歲剛到貴陽的時候,阿包就是幫她的表姐和潘年英照顧他們的小孩,后來潘年英和阿包還有幾次相遇,互相留了電話號碼。他想請她來照顧自己的最后一程。

在貴陽高鐵站,阿包見到了潘哥,“穿著一個軍大衣,提著一個包,拄著拐杖,戴著一頂帽子,像個老人,看那個臉”,阿包一下忍不住掉了眼淚。

在貴陽女兒的家,阿包像在醫院當護工護理病人那樣照顧潘年英:每天,先用灌滿熱水的玻璃瓶子熱敷,接著每次按摩一個小時。那時候,阿包才有時間問起潘哥怎么變成這個樣子。她也講起自己從前的經歷,潘哥總是靜靜聽。有時候聽著聽著,潘哥難受得掉眼淚。阿包說:“很少看到男人流眼淚。”當時她心想:“這個男人的心好軟啊。”

他形容自己像“一個落水的人”,而阿包是那根浮木。在阿包家里的40天,他感到久違的家庭溫暖,他想到小時候生病,只有母親這么關心過他。


阿包與潘年英在擺貝苗寨。(圖/劉車仔 攝)

他聊起與前妻失敗的“知識分子式”婚姻。兩個人因為文學愛好走到一起,但是“知識分子都太有主見了,固執、復雜,太難溝通。知識分子想象有一種靈魂的交流,其實那個東西并不存在,靈魂永遠屬于你自己,是很孤獨的,反而我覺得阿包很簡單,我也很簡單”。

在與前妻離婚后,潘年英凈身出戶,把房子和幾萬本書留給了前妻,身上只剩下80元,住進了學校的辦公室。阿包來了之后,看到潘年英的床是一塊木板,用書疊起來墊著。

阿包的到來,帶著重建家園的魄力。2020年,阿包帶著潘年英,一起在外面租了個很破的房子,花了幾千塊錢裝修,買來書架、電視、洗衣機、冰箱和一張上下鋪的床,把日子重新過了起來。此后,潘年英的腰病沒再復發,身體狀態也日漸好轉。

在去往擺貝苗寨的路上,同行的潘年英的兩位舊友告訴我,潘年英這些年年輕了好幾歲,狀態都不一樣了。潘年英笑著,“就像魚離不開水,魚到了水里就會活過來”。

這些年,他們幾乎寸步不離。一起出門鍛煉,一起接送外孫女,空閑的時候,兩個人開著一輛一樣上了年紀的車四處看風景。有時候潘年英出去拍攝,阿包就是攝影助理;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課,潘年英也叫上了阿包,讓她坐在最后一排聽課。


潘年英給阿包拍照。 (圖/劉車仔 攝)

前不久,潘年英寫了一個小說,小說里記錄了他和阿包一次出行的真實經歷。在黔東南深山的寨子里,他們遇到了幾乎無法通過的野路,旁邊就是懸崖,卻無法掉頭,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潘年英讓阿包下車,去前頭幫忙看著。

事后,他對阿包說,其實當時是想讓她下來,萬一自己掉下去了,她可以回去通風報信。阿包說,你都死了,那我還活什么,跳下去得了。


看得到光的房子

汽車繼續開往擺貝苗寨。車行駛至榕江縣,我們遇到趕場天,便下車去湊熱鬧。阿包見到本地的百香果,熟練地講了價,爽快地買下了10斤百香果,接著又買了不少獼猴桃和丑蘋果,滿載而歸。

回去的時候,我和阿包一時找不到潘哥的車。過了會兒,潘哥著急地找了過來,嘀咕著,“女生就是方向感太差,你看女司機……”

阿包不服氣,“我們女的方向感不好?我們女人一天忙幾十件事情,忙這忙那,你們男的一天就忙兩件事,就是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

阿包很忙。每天早上5點多起來,跟著手機上的視頻跳舞一個小時,接著準備早餐,通常是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和饅頭,然后洗衣服、打掃衛生、給潘年英做護理。每天忙完一切事情,阿包會在自己的房間里唱歌、跳舞,看看短視頻;而另一間房里,潘年英則看書、寫東西,互不干擾。這是他們的日常。


阿包在摘菜。(圖/呂思音 攝)

前幾年,大外孫女沒有人帶,她就到貴州興義的女兒家帶大外孫女;小外孫女出生后,她把小外孫女帶到湖南湘潭一起生活。

阿包幾乎忙個不停,在興義、長沙以及潘年英的老家之間奔波。直到去年,外孫女上了幼兒園,阿包終于有了一些空閑。但緊接著,潘年英的媽媽病重,不能自理,阿包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職責,給老人洗漱、翻身按摩、喂飯、做理療。最近,阿包生怕老人夜里有需要,干脆跟老人睡在一起。

在外出的幾天,每到一處,只要有廚房,到了飯點,阿包就會就地取材,張羅起飯菜,連早餐都不會放過。她給我看她的手,“你看我的手,咦,干活太多,都成這樣了”。我問她辛不辛苦,她說“當然辛苦,但我已經習慣了照顧別人啦”。

從前在醫院的時候,她護理病人;之后她又晝夜不停地照顧病重的老趙;父親生病的時候,也全由她照顧。有一次父親身體不能動彈,她給父親刮痧、熱敷,沒過幾天父親竟然又能走路了。她似乎就是有這樣的生命力,有她在的地方,即便原先寸草不生,也能重新長出花兒來。

阿包說:“其實這(照顧潘年英)像是我自己的一份工作,有我的好處,也有他的好處,我看他電腦里已經存著好幾個書稿要寫。”

潘年英說:“在阿包整個人生中,(她)沒有見過一個人是像我這樣安安靜靜地一個人待著的。她是向往這種文化生活的,她自己沒有讀書很遺憾,所以拼命讓兩個女兒上完大學。她之所以很愿意為我做很多事情,是想讓我節約更多時間坐在書桌前看書寫字。”

阿包有一個樸素的信念——人心換人心,對別人很好,別人也會對你好。潘哥說,多來年,她靠著自己的善良掙扎出自己的命運,就像在醫院打掃衛生的日子里,她為別人考慮,也因此換來了一些機會。


阿包在路上。(圖/劉車仔 攝)

阿包剛與潘年英在一起的時候,阿包的女兒小菊就經常問媽媽:“我說媽媽,你跟潘叔叔平時到底有沒有話說?他整天看書、寫作、去上課,你干啥呢?”小菊一度覺得:潘叔叔是不是就是找了個保姆?但后來她發現,好像不是這樣,媽媽也在向潘叔叔學習,媽媽這些年改變了很多,現在竟然寫起了書。

自從小菊記事起,媽媽就沒有一天不上班,一天打幾份工。她說,媽媽童年時,家里有8個小孩,“在當時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里,后媽當家,她很需要去表現自己,不然會被罵——你不為別人做什么,別人憑什么給你飯吃、給你地方睡?這個經歷造就了她一輩子都需要不停地忙碌,不停地做事”。

“一定要給別人創造價值,不然就會被別人拋棄。”小菊說,“我覺得她特別有被人拋棄的感覺,但我沒有這種感覺,我很感謝她,拼命給了我完整的童年。”

小菊看過阿包還沒寫完的書稿,她在電話里突然說了很多,“我知道我媽媽確實不一般”。她不敢想象媽媽被拐的那段經歷,她說:“感覺如果換作是我的話,可能就死定了,出門回不來了,但我媽媽好像有一股勁……”

阿包記憶中最灰暗的其中一段,是在那個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地下室。在逃出河北家庭的時候,她被送進了北京的收容所。那個“地下室沒有窗戶,一間一間的,沒有門,里面七八十個女人,有的在哭,有的在打架”。在等待的日子里,地下室日夜開著燈,沒有自然光進來,不知道白天與黑夜,她覺得自己隨時也要像其他人一樣,又哭又笑地瘋掉。


阿包戴起了眼鏡。 (圖/潘年英 攝)

想起這些,她對我說:“所以說,我死過一次,重生了。”

十幾年前,貴陽市開始規劃一個名為花果園的龐大的棚戶區改造搬遷項目,在市中心的南明區,將會建一個全國最大的動遷小區。阿包在當時的雇主程麗(化名)的鼓勵下,決定去買一個屬于自己的房子。

當時花果園樓盤還未動工。房產銷售問阿包:你想買幾樓的?阿包心想,越高越好,高處有光,最后她選了39樓。此后幾年,樓房拔地而起。

她喜歡這個房子,可以俯瞰整個貴陽,看得見全城的風景。后來她和潘年英搬進去住過,潘年英恐高,老擔心失火。阿包笑話他,“我說老潘,你怕死啊。”潘年英喜歡安靜,阿包喜歡城市的熱鬧,在貴陽幾十年,她有許多姐妹,逢年過節經常一起出來唱歌跳舞聊天。她跟我說,其實,“如果沒有跟潘老師,我現在的日子也不會差。打幾份工收入起碼有四五千。我可以一直憑我自己的能力,把日子過好”。

現在,她把房子租了出去,跟著潘年英到老家去。潘年英一輩子的書寫與家鄉有關,退休后,他有個愿望,想在老家盤杠村建一個書院。這幾年,潘年英的積蓄和退休金也幾乎都用于書院的建造,兩口子因此省吃儉用。阿包說,“他是個名人,想要回家建房子,我能理解,也支持他”。


阿包和潘年英一起上山。 (圖/呂思音 攝)

在潘年英的鼓勵下,這兩年,阿包已經寫完另外一本書,預計叫作《姊妹》。那些憋在心里的故事,她還有好多好多沒講完。

· END ·

作者丨劉車仔

編輯丨陸一鳴

校對丨遇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王毅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通電話

王毅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通電話

界面新聞
2025-04-27 20:26:49
美財長會晤亞洲開發銀行行長,要求停止對中貸款!而中方早有對策

美財長會晤亞洲開發銀行行長,要求停止對中貸款!而中方早有對策

書雁飛史oh
2025-04-27 17:53:34
短評:別整天嚷嚷拋美債了!丟人!

短評:別整天嚷嚷拋美債了!丟人!

財經飛說不可
2025-04-14 18:18:09
實在是太不穩定了!榜眼郎這樣的表現,火箭想要晉級真是不太容易

實在是太不穩定了!榜眼郎這樣的表現,火箭想要晉級真是不太容易

稻谷與小麥
2025-04-27 23:51:17
日本女星三吉彩花終于下海了,為藝術犧牲

日本女星三吉彩花終于下海了,為藝術犧牲

吃瓜黨二號頭目
2025-04-26 08:23:55
兵馬俑也被韓國成功“偷”走了!還“正大光明”在國外展出!

兵馬俑也被韓國成功“偷”走了!還“正大光明”在國外展出!

阿矗論古今
2025-04-27 11:59:41
真猛!22歲+場均32.3分,狀元郎可以啊,5年2.46億沒跑了

真猛!22歲+場均32.3分,狀元郎可以啊,5年2.46億沒跑了

球童無忌
2025-04-27 16:03:09
兒子從國企辭職“二戰”考上北大研究生 母親被驚成靜止畫面

兒子從國企辭職“二戰”考上北大研究生 母親被驚成靜止畫面

封面新聞
2025-04-26 12:42:07
毛豆,一定是這世界上最全能的食物!

毛豆,一定是這世界上最全能的食物!

探索視線
2025-04-26 12:44:24
8強出3席,首場1/4決賽出爐!世錦賽國手形勢不妙,8強或僅剩1人

8強出3席,首場1/4決賽出爐!世錦賽國手形勢不妙,8強或僅剩1人

阿柒體訊
2025-04-27 07:43:48
打臉來得太快!小S女兒疑似借用大S遺物,天價包包背著到處炫!

打臉來得太快!小S女兒疑似借用大S遺物,天價包包背著到處炫!

一盅情懷
2025-04-27 18:13:56
北京市16個區GDP:海淀區近1.3萬億,順義區第6,門頭溝區第14

北京市16個區GDP:海淀區近1.3萬億,順義區第6,門頭溝區第14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04-27 07:57:30
就差直接點名了!央視通報某公司手機為間諜提供“后門”,危險了

就差直接點名了!央視通報某公司手機為間諜提供“后門”,危險了

小噎論事
2025-04-26 11:12:44
業績飆升16370%!半導體芯片“第一龍”,國家隊重倉6.6億元

業績飆升16370%!半導體芯片“第一龍”,國家隊重倉6.6億元

小牛論事
2025-04-27 14:21:58
謝霆鋒澳門演出意外暴露重要部位,尺寸驚人女粉絲:不忍直視襠部

謝霆鋒澳門演出意外暴露重要部位,尺寸驚人女粉絲:不忍直視襠部

chen7
2025-04-14 09:56:37
一個被低估的動作——懸垂舉腿,4大好處找上你

一個被低估的動作——懸垂舉腿,4大好處找上你

增肌減脂
2025-04-05 17:41:50
A股:管住手不要動!千萬不要太沖動!下周一大盤也許會這樣走?

A股:管住手不要動!千萬不要太沖動!下周一大盤也許會這樣走?

神秘作手
2025-04-27 18:11:03
李兆基靈堂照曝光,李澤楷不穿黑色引熱議,郭晶晶夫婦手牽手出席

李兆基靈堂照曝光,李澤楷不穿黑色引熱議,郭晶晶夫婦手牽手出席

小seven的囧囧啊
2025-04-27 20:06:09
施瓦辛格談李連杰:李連杰的動作像舞蹈,這是別人無法復制的

施瓦辛格談李連杰:李連杰的動作像舞蹈,這是別人無法復制的

陳耳朵先生
2025-04-16 21:49:06
男生18cm有啥壞處?妹子現場演示長短對比太生動,看完動圖秒懂哈哈

男生18cm有啥壞處?妹子現場演示長短對比太生動,看完動圖秒懂哈哈

經典段子
2025-04-14 23:34:48
2025-04-28 00:20:49
刀鋒時間 incentive-icons
刀鋒時間
新周刊旗下品牌,從刀鋒圖書獎出發,發現全球好書,捕捉文化鋒芒。
971文章數 507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體育要聞

我們來自北極圈,我們有全球最恐怖的主場!

娛樂要聞

華表獎獲獎名單!張譯二影帝惠英紅勇影后

財經要聞

2千億!核電開閘 國常會核準10臺新機組

科技要聞

充1秒跑2.5公里,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激戰

汽車要聞

蔚來李斌的"十年磨一劍" 從看得見 到看不見

態度原創

教育
家居
健康
公開課
軍事航空

教育要聞

全省德育工作會走進二十一學校

家居要聞

明亮溫馨 質感且奢華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哈馬斯同意釋放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員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马| 嘉善县| 凯里市| 启东市| 民权县| 阜城县| 孟津县| 商丘市| 丹巴县| 长宁县| 乐东| 芷江| 彩票| 偏关县| 泰兴市| 淳安县| 梓潼县| 雅江县| 来凤县| 桂林市| 临高县| 金溪县| 黄梅县| 蓝山县| 营山县| 莱芜市| 闸北区| 昌江| 玉溪市| 共和县| 梓潼县| 绍兴市| 旅游| 景洪市| 凌云县| 东源县| 吉林省| 基隆市| 玉林市| 北票市|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