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5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2025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超過98.85億元。此外,2025年清潔能源發展專項資金預算達31.85億元。
在車市競爭加劇的當下
此次財政部提前下達
總額超130億元的資金預算
無疑給處于波動期的汽車消費市場
注入了強大信心
車市利好政策提前落地
有助于新能源車消費增長
明年汽車市場是否有利好政策落地?
從以往經驗來看,這一懸念大多保留至次年一季度后,根據車市實際發展情況來確定政策落地情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汽車市場補貼政策會緊密結合當前汽車市場發展問題及趨勢,圍繞消費市場動態需求,定向進行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陳士華表示:“今年車市整體銷量創歷史新高,但不得不承認這是很多廠商通過‘以價換量’實現的,行業的感受并不好。”
一組數字反映了車市發展的現狀:今年,我國車市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10%以上,隨后新車銷量呈持續性回落,截至10月底,新車市場累計銷量同比增速不足3%。
為進一步提升汽車消費市場信心,相比以往補貼政策會于次年落地不同,《通知》明確提前撥付明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補貼對象直指市場地位不斷攀升的新能源車。有關利好政策提前落地,緩解了車市發展壓力,營造了良好消費市場環境。
近年來
新能源車在強有力的補貼政策支持下
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將首次突破千萬輛大關,新能源乘用車新車市場占比連續4個月突破50%。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行業專家章弘對記者表示,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車認可度較高,從《通知》可以看出,將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維持在較高區間范圍內會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政策布局的主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發布后不久,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二級調研員宋英杰在日前舉辦的2024汽車金融產業峰會上透露,在繼續落實好已出臺補貼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基礎上,商務部正提前謀劃明年汽車以舊換新接續政策,以穩定市場預期。
補貼額度關聯地區表現
北京補貼額度最高
記者注意到
此次補貼分配未采用平均化的方式
而是根據地區新能源車市場
推廣程度水平有明顯差異
具體來看,北京補貼額度最高,累計獲得12.13億元補貼。緊隨北京之后的是上海、江蘇、河北和河南,補貼金額分別為9.25億元、8億元、7.1億元和6.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地區補貼分為兩部分,寧波單獨獲得了1.7億元,其他地區獲得了5.9億元。章弘認為,這種分配方式體現出政策對重點城市新能源車發展的重視。
此外,云南省、深圳市和大連市等地補貼金額為負數,主要是因為上述地區之前預撥資金比實際用得多,因此需要歸還部分資金。相比之下,廣西、海南、寧夏和內蒙古的補貼金額相對較小,補貼金額在幾百萬元。這種差距背后,折射出各地區新能源車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規模差異。
受《通知》影響
國內多地新能源車補貼政策
持續落地
廣東:
11月24日,廣東省財政廳發布《關于提前下達中央2025年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提出按規定將資金撥付至有關企業,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及時到位和安全有效。
貴州:
11月28日,貴州省宣布加大汽車以舊換新、舊車聯動疊加政策宣傳力度,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讓名下舊乘用車,購買新能源車的最高補貼標準提高到1.95萬元,購買燃油車或符合條件的二手乘用車(含二手新能源車)最高補貼標準提高到1.9萬元。
在多重利好政策帶動下,各大車企也紛紛加大優惠促銷力度,其中不乏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優惠幅度達5萬元以上。
燃料電池汽車再迎助推
實現市場化將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國內以氫氣為代表的燃料電池汽車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市場體量較小,車企研發成本較高,導致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售價成本普遍偏高。在新能源車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的當下,補貼政策向擁有更大市場空間的氫燃料汽車傾斜是市場各方的期待。
《通知》顯示,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等10個省級行政區的25個市(區)可獲得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第二年度獎勵資金,共計獎勵資金約16.25億元。
這并非今年首次對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政策支持。今年4月,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第一年度獎勵資金11.42億元,此次再次下達第二年度獎勵資金超過16億元,這被認為是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化應用的關鍵舉措。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表示,在傳統購置補貼基礎上,特別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車示范應用的支持力度,表明國家正在推動新能源車產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再單純依賴純電動車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綠色氫能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萬輛,加氫站保有量超1000座,綠氫產能將接近100萬噸,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由此可以預見,借助政策利好以及消費市場用車需求,如果燃料電池汽車可以快速降低研發生產成本、提升性價比優勢,實現市場化將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吳博峰
編輯/李曉雨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