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魚是鱸形目、鲹科、鰤屬魚類的統稱,是一類棲息在海洋中上層的暖溫性大型魚類,具有全球水域長距離洄游的特性。
鰤魚最突出的外觀特征是它們的眼睛附近有一片黑色斑塊兒,且身體表面貫穿著一條黃色帶子。鰤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在水溫20~30℃范圍內活動,主要分布在低緯度海域,如我國臺灣省和海南省附近的海域,以及日本的一些海域。
鰤魚作為中型魚,成年可生長至80cm,重15kg左右。由于鰤魚身上魚刺少,宰殺后出肉率可達60%以上,歷來是日本料理中刺身上品,品質可比肩藍鰭金槍魚,是頂級的刺身食材。
目前,日本是鰤魚的第一大消費國,這主要是由于鰤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相比金槍魚的分布范圍(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要小很多,因此,其消費群體較小,市場認知遠不及金槍魚。尤其是在中國,消費者對鰤魚的認知度較低。
常見的三種鰤魚
鰤屬魚類全球主要有九種,且存在“同種異名”、“同種異形”的現象,現已查明在我國分布有3種,分別為黃條鰤 、高體鰤 和五條鰤 ,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渤海、東海和南海海域,三種鰤魚形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鰤魚養殖最早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養殖模式,國內鰤魚養殖起步較晚,并且養殖的鰤魚多數都出口國外。鰤魚的養殖模式主要是網箱養殖,全世界95%以上的鰤魚養殖產量來自海上網箱養殖。
3種鰤魚表型形態鑒別示意圖
注:圖中相同字母(A、B、C、D)表示形態差異辨識位點。A:頜骨后上角;B:眼后到鰓蓋的距離;C:胸鰭與黃帶位置關系;D:尾部開叉程度。
生活習性
環境:鰤魚是暖水性魚類,常成群結隊的活動于淺水域中上層,棲息水深18~36米,最適生長水溫20~30℃,水溫低于15℃停止生長,水溫低于10℃死亡,最適鹽度20~25‰。
食性:鰤魚是肉食性魚類,主要以甲殼類、頭足類、小魚等為食,其中稚魚主要以貝類幼蟲、海膽卵、臂尾輪蟲等為食,幼魚主要以橈足類、甲殼動物、頭足類、魚類等為食。
繁殖:鰤魚是卵生型魚類,從春季到夏季由南向北洄游,從秋季至冬季由北往南回游。
產卵期
鰤魚成長需要幾年時間。不同地區產卵期不同,在東海區為2~3月,在日本的九州和四國島周圍海域為3~5月。卵浮性,直徑1.15~1.44毫米。鰤魚通過產卵繁殖,雌性釋放卵子,雄性在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適溫條件下約48~75小時破膜孵化。
鰤魚的產卵策略為多產,每年的4月至6月,在太平洋和日本沿岸海域出現鰤魚魚苗,太平洋沿岸水域中的含苗密度高于日本海。
美味的鰤魚
作為食用魚類,要體現其價值,不外乎是評價是其驚艷的令人難忘的口感。鰤魚最美味的是寒鰤,即冬天從北方南下的肥嫩鰤魚,此時鰤魚的肥度最高,是最好吃的狀態。
也就是說,鰤魚一年四季都能吃,但寒鰤的美味程度和一般鰤魚可不是一個級別的。因為寒鰤的肉質甜美,脂膏豐腴,入口即化。特別是腹部的肉,被稱為“肥鰤”,有著奶油般的溫潤光澤,入口根本不像是在吃魚,而像是在吃肉,那份濃厚的肉香脂香卻又因著是魚肉而絲毫不膩。
透著油光的頂級寒鰤肉
一起來關注未來24小時海況預報~
浙江海洋預報
12月2日20:00-12月3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預報
今天夜里,杭州灣是0.3-0.6m的小到輕浪,浙北、浙中和浙南海域有0.6-1.2m的輕浪,到明天上午,全省大部海域都將增大到1.2-1.8m的輕到中浪,杭州灣有0.5-1.0m的輕浪。
全省海域風浪稍大,小型船只出海請注意安全。
濱海旅游區預報
明天,五個濱海旅游區的浪高都在1m上下,整體海況稍差,較適宜海上垂釣和游覽。
足不出戶了解更多海洋資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浙江海洋預報網 (www.zjocean.org.cn)
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
/發布浙江海域海洋環境預報信息/
微信號 : zjhyy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