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于水邊,財富向水而生,有水的地方,大多有悠久的故事。
說到虎門,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但是,真正有人類居住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虎門如今隸屬廣東省東莞市,曾經名為古太平市,是中國最早的鎮級市之一。
雖然如今沒有鎮級市這樣的劃分,但在民國時期,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曾有多個鎮級市,也包括虎門,新中國成立后,東莞全境迎來解放,虎門所屬的太平地區,沿襲之前的行政劃分,成為東莞下轄的太平市,但很快就被定為虎門鎮。
很多地方的名稱,都與地形地勢有關,虎門也不例外。
與長江入海口的大面積沖積平原不同,珠江的入海口兩岸有高山突出,讓河道突然收窄,宛如花瓶瓶口。
在入海口附近的遼闊江心,臥著兩座小島,一大一小,遠看造型像猛虎伏低身子,昂首長嘯的姿態。因此,民間將大的島嶼稱為大虎山,小的則稱小虎山,而被大小虎山守衛的土地,便是虎門。
這里明代稱虎頭門,到了清代中期改稱虎門,一直沿用至今。
關于大小虎山,以及另外幾座小島等名稱的由來,還有相關的民間傳說:
據說遠古時,珠江口有水妖作亂,南海龍王派三太子前來駐守,從此江海綏靖,物產豐富,水道流光泛珠,珠江的名字由此而來,而龍王駐守的地方則取名為龍穴島。
結果,東海龍王壽辰時,南海龍王父子前往祝壽,海中長鯨得知龍王不在,便來到虎門附近,趁機吞食民女。
恰逢之前下凡巡察山林的神虎,因為懷胎九月正打算前往東岳生產,見妖鯨禍害百姓,長嘯一聲,抓傷妖鯨,救出被吞吐的民女,同時虎嘯也引來在龍穴修煉的龍王之女,一起與妖鯨纏斗搏殺,終于將妖鯨趕走。
但神虎此時也在江中提前分娩,小虎出世,神虎卻決定留在江中,守護一方平安,此刻菩薩乘蓮云而至,神虎母子化為江心中小島,這就是大虎山與小虎山,戰斗中,打斷的船槳化為“上、下橫檔”兩座小島,掉落的繡花鞋則是“阿娘鞋島”(威遠島),還有被踩塌的山崗“缺口”,搏擊后歇息的江灣,便是“太平”。
虎門鎮中心區古稱“太平”,但從近代開始,這里就一直不太平。
這里是鴉片戰爭的爆發點,是鴉片戰爭最先被攻擊的地方,這里不僅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承受了這場浩劫最初的炮火。
隨著歲月流逝,曾經雄壯的虎門炮臺,只剩下舊址,墻壁上已經苔蘚斑駁,這里在1982年就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不斷維護修繕,一座座原本掩映在草木叢中的炮臺遺址得以重生,而這片歷史意義重大的遺址,現在由鴉片戰爭博物館管理。
這里不僅是中國近代海防工程中規模較大、保存最完整的立體軍事防御設施,更是中國近代史開篇的重要見證,是東莞市寶貴優質的歷史文化資源。
100多年前,這里炮火轟隆,彈片飛濺,如今只剩下古炮銹跡斑斑,護欄裹著青苔,但前來參觀和紀念的游客卻很多。
不過,東莞作為我國南部沿海的重要城市,虎門鎮作為面朝南海的重要港口,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沿革,更有迅猛的發展成果。
虎門鎮如今處于濱海灣新區,珠江口的東岸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點,連接廣州、深圳兩大城市,同時與廣州南沙自貿區僅有一江之隔,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虎門地區的交通建設迅速發展,形成集高鐵、城軌、高速公路為一體的水陸交通體系,同時又大幅度拉動經濟發展,文娛生活也更加豐富。
今年8月底,正值虎年初秋,粵港澳大灣區集郵展將“移師”虎門。
主題為“郵通海內外,票展灣區情”的國家級郵展——東莞虎門2022第2屆粵港澳大灣區集郵展覽,將在8月26日至29日在東莞市虎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東莞首次舉辦國家級郵展,也是一次與超過千份珍貴郵票相遇的好機會。
虎年在虎門的郵展,自然少不了老虎,無論是本屆郵展的展徽或是吉祥物,以及用于評審頒獎的獎牌,都帶有老虎形態。其設計靈感,來源于廣州南越王博物院的鎮館文物,“錯金銘文銅虎節”,呼應虎年虎門辦虎展的主旨。
屆時將有32個省級集郵協會以及港澳集郵協會參展,參展展品為1192框,超過50種珍罕郵票,同時還有配套的非遺文化展覽,連續四日的燈火夜市。
虎門不止有大家熟知的銷煙歷史,同樣也是服裝名城,文化美食名城。
這次的展覽時間,剛好開漁,鮮美的海鮮也是不容錯過的盛宴。
虎年在虎門,看虎虎生威的盛大郵展,體味厚重的傳統與文明,是如何沖破歷史的塵埃和傷痕,走到發展騰飛的如今,走向更加蓬勃輝煌的未來。#虎門加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