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收藏家 張宗憲
2024年11月30日,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逝世,享年97歲
張宗憲192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蘇州,其祖父張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其父張仲英當年在上海從事古董生意,是上海灘古董界之翹楚,開設的“聚珍齋”古玩、珠寶行是當時非常著名的大鋪店。張仲英先生18歲當掌柜,鑒別文物眼力極佳,就連大古玩商仇焱之也自稱晚輩,經常到“聚珍齋”購物。
張宗憲天資聰慧,加之家學淵源, 十幾歲開始到北平古玩市場進貨。每次到北平,都吃住在東四牌樓的“敦華齋”。當時“敦華齋”是馳名全國的古玩店鋪,老板是鑒定瓷器的泰斗孫瀛洲,張宗憲與在這里學藝的耿寶昌成了莫逆之交,故張宗憲一生即從陶瓷珠寶取得成就,漸次改為書畫藝術。
25歲的張宗憲早已到香港打拼天下
1948年,20歲的張宗憲為躲避戰亂,只身前往香港,彼時他兜里僅有24美元,可謂白手起家。初到香港,他面臨諸多困境,不會講廣東話、不會說英語、沒有親戚朋友,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他先是經營服裝生意,1951年才正式開設自己的古董店“永元行”。當時,北京的舊王孫、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紛紛避居香港,帶來了大量的文物藝術品,造就了香港古董市場的繁榮,張宗憲幸運地趕上了這波潮流。為籌集本錢,他硬著頭皮向熟人借了10兩金子,后與父親聯手,從上海外貿工藝品公司進貨,旗開得勝,很快便淘到了第一桶金。此后,他的古董生意越做越順,憑借貨物全、品種多、質量精、信譽好,店鋪客戶盈門,仇焱之、胡惠春、葛氏翹等業內人士都是他的常客。
1960 年,張宗憲在永元行堅道倉庫
1965年 張宗憲在香港石板街貨艙
張宗憲在國際拍賣會上的表現堪稱傳奇,他也因此被稱為“1號先生”。從1968年首次參加倫敦拍賣會開始,他成為第一個出現在國際拍賣會上的中國香港人。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張宗憲興趣漸次趨向中國書畫。他廣交書畫界朋友, 好學多問,十幾年間終有所獲,貯諸“云海閣”中已經百千計。2002年6月,他在上海舉辦“張宗憲中國近現代書畫收藏展”,展品有208 幅,其中齊白石作品108幅,張大千、林風眠、徐悲鴻、傅抱石等17位名家之作共100幅。
張宗憲在大英博物館欣賞大維德基金會藏品
張宗憲對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的貢獻不僅體現在收藏與拍賣上,更在于他的慷慨捐贈。2023年以來,他先后兩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40套共計55件銅胎掐絲琺瑯器。這些琺瑯器制作年代從明代至晚清民國,年代跨度廣;器形豐富多樣,包括陳設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時期造辦處琺瑯作的作品,精品眾多。上海博物館為此舉辦了“金瑯華燦:張宗憲捐贈掐絲琺瑯器展”,讓公眾得以欣賞這些珍貴的文物。
張宗憲在“金瑯華燦:張宗憲捐贈掐絲琺瑯器展”開幕式現場發言
張宗憲先生曾說,“我與上博之間有很深厚的感情”“我出生地是上海,我一定要捐到上海,捐給上海博物館”“今后我還要捐,希望我捐第二次的時候,諸君都能再次來到這里。”
“金瑯華燦:張宗憲捐贈掐絲琺瑯器展”展覽現場
張宗憲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用自己的勇氣、智慧和勤奮,在香港打拼出一片天地,成為中國及世界古代藝術品收藏界和拍賣界的重要人物。
圖文來源于藝術頭條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