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狐網訊: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人民法院結合區域商都文化特色,通過完善“共享法庭”“三調聯動”機制和嵌入多行業調解組織等,推出“商和管成”多元解紛機制,促進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層、止步在訴外。2024年1月至10月,管城區萬人成訟率同比下降了25.41%,民事一審收案同比下降23.25%。
圖①:管城區法院院長郭曉堃(中)調研火車站“無訴商圈”工作。 李甜田 攝
圖②:管城區法院干警在火車站商圈提供法律咨詢。 徐曉艷 攝
圖③:河南省鋼鐵貿易商會訴調對接工作室內,管城區法院法官和調解員一起調解糾紛。 葉曼 攝
圖④:管城區法院法官在某村解決糾紛。 徐曉艷 攝
圖⑤:管城區法院法官到南曹鄉蔬菜大棚走訪農戶。 徐曉艷 攝
圖⑥:管城區法院法官圍繞“共享法庭”編排快板為社區群眾表演。馬恪 攝
圖⑦:管城區法院人民調解員成功化解一起糾紛。 曲茜 攝
共享法庭 訴前訴中“全線”解紛
“‘共享法庭’在身邊,小事也能問法官。”受益于“共享法庭”的張某感慨地說,“一部手機就幫我們解決了糾紛,真的太方便了!”
“法官,我們在調解中遇到一些專業法律問題,需要您的指導。”2024年6月,鄭州市代書胡同社區“共享法庭”調解員郭彥在調解張某和鄰居因樓上下水道漏水引起的鄰里糾紛時,向入駐“共享法庭”的法官王文霞尋求幫助。
王文霞指導調解員通過電腦進入“智慧矛調系統”,點擊“視頻調解”的“邀請專家”,選擇“共享法庭”法官作為指導調解專家。雙方當事人則在家通過手機與調解員、法官進行連線。
在“共享法庭”視頻連線中,王文霞詳細了解了案情,向當事人釋明法律規定,并且與調解員一起耐心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管城區法院依托信息化建設成果,以“不增編、不建房、快落實、廣覆蓋”為原則,充分發揮法院專業優勢和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通過打造“共享法庭”,將司法服務的載體和觸角延伸至群眾身邊,讓群眾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戶化解糾紛的便利。
2024年7月,在管城區某商鋪做生意的楊某欲加裝空調,卻發現自家房屋外墻安裝空調外機的地方,已被鄭州某琴行有限公司的3個空調外機占用。后楊某多次要求琴行移除外機及支架,但琴行卻沒有在合理期限內拆除。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楊某遂將鄭州某琴行有限公司訴至管城區法院。
管城區法院法官翻閱卷宗并詳細了解案情,認為案件基本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具備調解的基礎和可能。考慮到該案件當事人訴求的特殊性,如果能夠成功調解,就能讓當事人盡快解決糾紛,管城區法院法官于是聯系駐區平安建設促進中心“共享法庭”的調解員共同參與案件調解。
法官、調解員聯系屬地街道辦事處、社區的工作人員以及物業公司共同調解。起初,當事人雙方情緒比較激動,互不相讓:楊某要求抓緊拆除,而琴行則認為空調所占用位置為公共區域。見此情形,法官和調解員分別與當事人耐心溝通,法官從法理入手,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講解,分析雙方存在的問題;調解員從情理入手,講解相鄰關系法律規定,引導當事人換位思考。經過幾個小時的不懈努力,雙方終于達成一致意見:琴行同意將自家空調外機拆除并更換位置,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幫被告選擇合適安裝的位置。
管城區法院以“共享法庭”為紐帶,采用“法院﹢社區﹢物業”的方式化解了這起相鄰關系糾紛,使當事人雙方握手言和。
“共享法庭全覆蓋,滿足群眾新期待……”2024年6月4日,管城區法院精心編排的快板,在代書胡同社區的代書戲苑上演,臺上竹板聲聲,臺下掌聲陣陣。“我們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擴大‘共享法庭’的受眾面和影響力,讓‘共享法庭’的理念深入人心。”管城區法院立案庭庭長張延恒介紹。
據了解,管城區法院搭建黨委領導下的區、街道、村(社區)三級“共享法庭”,以“1名庭務主任﹢1名調解員﹢1名聯絡法官﹢1名執行員”團隊模式運行,優勢在于共享調解資源,將人民調解和法院訴前委派調解、訴中委托調解、訴后調解履行以及線上司法確認有機結合,搭建線上線下“訴前—訴中—訴后”全鏈條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2024年4月,“共享法庭”在管城區平安建設促進中心、北下街和西大街街道、代書胡同和新華社區等地進行試點運行,目前已在轄區全面展開。自2024年試點運行以來,管城區法院開展“共享法庭”操作技能培訓5場,入駐法官參與指導調解37次,調解物業服務合同、相鄰權、婚姻家庭等各類糾紛527件,化解成功144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難事不出區”。
“三調聯動” 把矛盾化解在源頭
為了使矛盾糾紛能在源頭得以化解,管城區法院向前延伸職能,在商圈設立調解工作室,由法官指導網格員調解糾紛,打造火車站“無訴商圈”,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橫向加強部門聯動,構建“警調、信調、訴調”三調聯動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警前、訪前”,助力轄區平安建設。
河南杞縣的商戶陳某6年前在鄭州火車站商圈某商場進貨,但在支付貨款后,對方僅提供部分貨物便不再供貨。陳某多次往返杞縣、鄭州兩地催要貨物或要求退款,但對方均以各種理由推脫。
商圈的網格員得知情況后,將雙方引導至“無訴商圈”調解室,由調解員蔡玉林組織調解,并最終調解成功。“商場門口的調解室真方便,沒想到6年前的貨款竟還能給要回來。”陳某對調解員表達謝意。
據了解,管城區南關街街道辦事處所轄銀基商貿城、天榮服裝城、錦榮商貿城等七大市場組成了鄭州有名的“臨火車站商圈”,1萬余名商戶在此經營,買賣合同、勞動爭議、房屋租賃等各類糾紛層出不窮。南關街辦事處臨火車站商圈調解工作室的設立,為商圈提供了普法宣傳、訴調對接、訴訟指引等糾紛化解服務和公共法律服務,在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以來,“無訴商圈”調解室化解非訴糾紛480余件、法院分流并成功調解180件,所屬的南關街辦事處萬人成訟率為71.64,較2023年同期下降42%。“有糾紛先找調解工作室”成了臨火車站周邊商戶的口頭禪。
“在社區找共享法庭,在商圈找調解室。”管城區法院副院長常青說,“此外我們還有‘三調聯動’對接工作室,方便群眾及時表達訴求,促使矛盾就地化解、問題及時解決。”
2024年春節前夕,火車站商圈某商場內,多名工人圍在一家商鋪大聲喊著:“不給工錢,我們不會走的!”“快把我們的工資發了,我們要拿錢回家過年!”在場工人言語激烈、情緒激動,眼看矛盾即將升級。
“大家別著急,有什么事咱們慢慢說,我們一起幫忙想辦法。”管城區法院調解工作室工作人員及時趕到現場,穩定工人情緒。南關街街道辦事處、商圈派出所、市場管理方迅速響應“三調聯動”機制,派員到達現場。隨著法官、人民調解員、民警、辦事處工作人員的介入和疏導,工人們的情緒漸漸趨于平靜,現場緊張的局面得到控制。原來,工人們為這家店鋪進行裝修后,店主尚未結清勞務費,除討薪現場的工人外,還有數名已返鄉的工人未討回勞務費。在摸清欠薪情況后,法官和調解員現場展開調解,并電話聯系到店主和返鄉工人,指導他們通過移動設備上傳證據、線上協商還款方案,最終成功達成了調解協議,并完成了司法確認。
因案施策 行業糾紛專業化解
行業問題行業解、專業糾紛專業調。管城區法院因案施策,加強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堅持“走出去”指導和支持人民調解員、行業調解員等解紛力量,借助其行業專業優勢化解糾紛。
“有‘商和管家’高效解紛,我們解決物業糾紛省時省力更省心。”河南正商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法務韋夢雪高興地說。
據介紹,近年來,住宅小區物業糾紛日益增多,成為當前基層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為促進物業糾紛源頭化解,2023年5月,管城區法院邀請轄區部分物業公司代表,召開物業糾紛預防與化解工作座談會,通報了物業服務合同案件的情況,并就物業收費困難以及物業服務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
2024年8月,在多次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商和管家”物業糾紛調解室應運而生。該調解室設立在管城區平安建設促進中心,管城區法院和平安建設促進中心指派經驗豐富的人民調解員,專門負責物業糾紛調解和相關法律宣傳工作。
“小區道路堵塞,衛生臟亂差,我真的不想交物業費。”業主張某說。原來,2024年9月,鄭州某物業公司因物業費問題與業主張某產生糾紛,雙方找到“商和管家”物業糾紛調解室尋求幫助。
接到案件后,調解員張春菊通過查閱卷宗、并多次線上溝通當事人了解到,該業主因小區物業基礎設施維修不到位、物業工作人員對業主反映問題回復不及時等問題拒繳物業費。隨后,調解員聯系雙方當事人到“商和管家”物業糾紛調解室進行面對面調解。
調解過程中,張春菊積極疏導雙方的情緒,從情、理、法多角度做雙方思想工作,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從物業和業主“相互理解,共同獲益”的角度為雙方分析利弊、提出建議,并制定了合理的調解方案。隨后物業公司整改相關問題,優化了服務細節,業主全額繳納了物業費。
管城區法院充分發揮調解示范效應,以個案的示范處理帶動批量糾紛的高效解決。“商和管家”物業糾紛調解室自成立以來,指派專人調解糾紛857件,成功化解358件,督促業主繳納物業費36.4萬元。2024年1月至10月,管城區法院受理物業糾紛訴訟128件,較同期下降63.11%。
在勞動爭議領域,管城區法院主動與區總工會、人社局、工商業聯合會、勞動仲裁委加強溝通聯絡,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建立不予受理會商機制,推動落實仲裁裁決出具前溝通前置,打造勞動爭議融合仲裁的多元化解機制。2024年以來,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共化解勞動爭議案件524件,同比上升150.74%;法院新收勞動爭議案件992件,較2023年同期下降16.56%。
探索“賦強公證”在糾紛化解中的應用,管城區法院與鄭州市商都公證處積極對接,采用“賦強公證”的方式,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以公證賦予強制執行效力,一攬子化解糾紛。2024年以來,商都公證處以“賦強公證”的方式結案107件。
在專業化特色調解方面,管城區法院指導豫宛商會、河南省鋼鐵貿易商會、河南省標識行業協會、中小企業協會等設立5個專業化特色調解室,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促進糾紛高效化解。自對接專業化特色調解室以來,法院分流糾紛2197件,化解成功1385件,化解成功率達63.04%。
作為鄭州市知識產權案件的專業審判法院之一,管城區法院持續探索知識產權領域糾紛的多元化解新模式,與鄭州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召開知識產權糾紛百日化解動員大會,開展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員培訓,旨在建強調解隊伍、提升專業解紛能力。2024年以來,管城區法院調解分流知識產權糾紛1149件,經專業調解團隊釋法解紛后,部分糾紛以自行和解、撤回申請和訴前調解等方式得到化解。2024年以來,管城區法院受理知識產權糾紛1284件,較2023年同期下降49.8%。
“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抓前端、治未病,將‘如我在訴’的意識融入解紛工作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努力實現實質性化解糾紛。”管城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郭曉堃說。
如今,“商和管成”已成為管城區法院打造多元解紛機制的一張靚麗名片,它是管城區法院在新征程上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也是管城區法院人在新時代背景下司法為民的堅定決心。管城區法院將繼續以“如我在訴”的意識切實擔負起司法為民的職責使命,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來源:中國法院網
責編:宋景輝
校對:尹妮子
統籌:肖建賀
審稿:宋家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獵狐網系信息發布平臺,獵狐網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