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們的移民意識逐漸增強,中國也不例外。
根據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OM)的數據,有大約2.81億人生活在其國籍之外的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3.6%,而中國更是國際移民的第四大來源群體。
那么,移民這個事情,真的就這么好么?
如今的中國,高鐵地鐵、高速公路的便利是在國外很多國家都享受不到的,美食外賣、富有煙火味的日子,更是絕大部分西方世界無法提供的。
異國他鄉,文化差異、飲食差異、語言差異等等,難免讓人難以適應。
既然如此,我們國家都發展的這么好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想要移民呢?
特別是那些有錢人,都在拿海外第二身份,難道我們的國家已經容不下這些人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移民和愛不愛國沒有多大關系。
移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拿永居,像美國綠卡、加拿大楓葉卡、歐洲黃金居留等,但依然是中國國籍。一種是入籍,放棄中國國籍,成為某個國家的公民。
而我們經常提到的移民,其實是拿永居身份,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綠卡。
然后我們再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想要移民?
其中最具有普適性的一個答案就是:為了子女教育。
1、教育資源的差異
現在很多家長都明白一個道理,想給孩子一個好的人生,那么教育非常重要。
但國內教育資源有限,僧多粥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式的高考,考上名校的難度很高。
所以不少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
就美國而言,在QS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中,美國占據了半壁江山;而在全球排名前10的大學中,美國更是獨占8席。
這些名校不僅擁有卓越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學設施,還為學生們提供了廣闊的學術視野和豐富的實踐機會。
2、名校錄取率的差異
以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大學為例,90%錄取的都是美國本地人(包括綠卡持有者),沒有綠卡的人想要被美國名校錄取,難度非常大。
哪怕足夠優秀被美國名校錄取了,那么學費也會是本地生(包括綠卡持有者)的3-4倍,而且留學的專業選擇會非常受限制。
畢業后也不能自由地留在美國,哪怕運氣好抽中了H1B,在就業、職業發展和日常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局限性。
所以,如果能早點拿到綠卡讓孩子去讀美高,不僅有助于日后考上美國頂尖名校,還有助于在美國找到一份頂尖的工作。
3、升學路徑的差異
眾所周知,國內中考五五分流,高考更是卷得不能再卷了,現在孩子的升學壓力非常大。
而精英家庭的父母都懂得,與其把孩子逼成“考試機器”,不如利用海外身份來另辟蹊徑,給孩子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比如孩子有了海外身份就可以參加華僑生聯考,競爭壓力小,考試難度低,錄取率高,錄取分數線低,400分以上即可入讀國內985/211大學。
不過華僑生聯考也有條件,需要在海外生活兩年,因此有計劃的家長們還得趁著孩子小的時候早點謀劃。
如果是香港身份的話,還能參加香港DSE考試,上港八大或者到海外知名學府留學,都比內地的考生要容易得多得多。
4、社交圈層的差異
在國內,一些家庭出身不太好的孩子很難進入高層次的社交圈子,缺乏與優秀人才接觸的機會。
而在一些移民目的地國家,社會階層相對平等,人們更容易接觸到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國外名校也成為進入世界上流社會的必經之路。
例如今年南加州大學的第140屆畢業典禮,張藝謀導演為了女兒親自出席參加典禮。
與張導同框的家長,有約旦國王、漫威總裁凱文·費奇、奧斯卡最佳導演朗·霍華德,甚至還有我們熟知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世界上優秀的人才匯聚在此,這種擁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圈子的機會是國內無法比擬的。
當然,除了子女教育外,完善的社會福利、先進的醫療制度、宜居的氣候環境等等都是國人移民的原因。
移民已經不是少數人的特權,也不是只有有權有勢的人才有資格移民,普通人也有機會移民到自己心儀的地方。
最后,小編想提醒大家的是,移民不是逃避一切的萬金油,也不是成功的唯一法寶。
我們也不鼓勵大家盲目隨大流移民,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