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中華地區扶持的傀儡政權罄竹難書,企圖按照英國的分治方式,實現占領中華的目的。今天來盤點一下日本在中國扶持的最具代表性的傀儡政權。
偽滿洲國
1. 偽滿洲國。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急需在東北地區扶持代理人,于是他們盯上了清末帝溥儀。從1932年3月,在日本關東軍策動下,吉林率先易幟,宣布脫離國民政府,日本關東軍發表宣言,成為偽滿洲國。同年3月9號,宣布定都長春,以新五色旗為國旗,年號為“大同”,溥儀出任“執政”,鄭孝胥任“國務總理”,趙欣伯任“立法院院長”,于沖漢任“監察察院院長”,張景惠任“參議院議長”。偽滿洲國成立后,溥儀就同日本簽訂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甘當被日本人玩弄的傀儡。1934年3月,偽滿洲國改稱“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改為“康德”。在1932-1945年的13 年時間里,偽滿漢奸協助日寇在中國東北瘋狂搜刮戰爭資源,并大肆進行殖民教育,給東北人民帶來深重苦難。
偽冀東自治政府
2. 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日本在東北成立偽滿政府后,嘗試著建立第二個偽滿政權,于1935年10月關東軍派土肥原到華北,“積極建立滿洲所希望的親日親滿政權”。土肥源指示掌控冀東軍政大權的殷汝耕脫離國民政府,實現華北自治。并于同年11月24日宣布自治,次日便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殷汝耕擔任“委員長”。“自治區域”除原冀東22縣外,還包括延慶、龍關、赤城3縣。12月25日,殷汝耕將“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改組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務長官”。全面奉行親日賣國政策:在軍事上,與日本建立攻守同盟;在政治上,大聘日本人作顧問;在經濟上,大肆出賣國家經濟主權。打著“自治”的旗號,徹頭徹尾的傀儡漢奸行徑。1938年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吞并。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3.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華北傀儡政權
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侵華日軍為打擊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指令親日分子、原北洋政府財政總長王克敏組成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發表宣言,以五色旗為“國旗”,以卿云歌為“國歌”,“定都”北平,并將北平改為北京,轄河北、山東、山西、河南4個“省公署”和北平、天津2個“市政府”。為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后,日寇為把華北建成“以戰養戰”的戰爭資源基地,對華北資源進行了空前野蠻、貪婪的掠奪,不計其數的煤、鐵、鹽、棉及糧食被日軍戰爭機器吞噬。日寇還在華北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大肆宣揚所謂“王道思想”,以泯滅我民族抗戰精神。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后,華北群奸一片混亂,歷時8年之久的華北偽政權也曲終人散。
汪偽政權
4. 偽國民政府:汪偽政權
1938年7月,日本對蔣介石的誘降工作失敗后,轉頭勾結汪精衛,11月中旬,雙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簽訂密約,并擬定汪精衛從重慶出逃。12月18日,汪精衛、周佛海等人秘密逃離重慶,后經昆明到達越南河內。12月29日,汪精衛在香港向蔣介石等人發表了臭名昭著的“艷電”,明確表示了其賣國立場,希望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與日和談。1939年底,汪精衛和日本秘密簽訂《日華新關系調整要綱》,以出賣國家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
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將北平、南京的傀儡政權合于一體,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自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汪在“就職”典禮上稱:“全國以內只有此唯一的合法中央政府。”汪偽政權一方面實行與日本所謂“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原則,瘋狂劫掠淪陷區經濟資源,協作“大東亞圣戰”;另一方面,積極在敵占區建立各級偽地方政權,組建偽軍,以“和平反共建國”為口號,破壞抗戰,配合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清鄉”和“掃蕩”,殘酷殺害淪陷區人民。
以上列舉的偽政權,只是所有偽政權最具代表性的,雖然抗日勝利已75周年,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從歷史的發展軌跡看,不缺賣國求榮之輩,春秋陳國有司徒招,戰國趙國有郭開,明有洪承疇,賣明奉清,成為滿清的主力先鋒,吳三桂,放清軍入關,致使漢民族被壓迫幾百年。歷史帶給我們的反思是,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清醒,有國才有家,有過我們才能過的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