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之中,以秋季最為清爽,所謂秋高氣爽,晴空一鶴。即便是到了夜間賞月,也比其他季節(jié)所見的月亮更大更圓更亮,因而才有“春有百花秋有月”的說法。
唐詩宋詞中描寫秋月的名篇佳句數不勝數,如白居易的“露似真珠月似弓”、老杜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輪秋”、蘇東坡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姜夔的“淮南皓月冷千山”等等,無一不是膾炙人口的詠月名句。
也有一些詠月詩,比較冷門且鮮為人知,但讀來卻極為驚艷。比如宋代這首有爭議的詠月詩,冷門而驚艷,無一字寫月,卻處處是月:
秋月
南宋·朱熹
清溪流過碧山頭,
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
白云紅葉兩悠悠。
關于這首《秋月》的作者,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北宋的哲學家、詩人程顥,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此詩為南宋哲學家、詩人朱熹所作,至今都爭議不休。
此詩雖短,境界卻超凡脫俗。前兩句起筆寫景: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清澈的溪水何以能流在青山頭上,實物自然不可能,而虛擬的倒影則存在清溪在山頭之上的情況。可知此句描寫的其實是“碧山頭”的倒影在“清溪”中流蕩晃動。可見溪水之清澈,山巒之青翠。
“空水澄鮮一色秋”化用謝靈運“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的意境,將水天融入一色澄清純潔。而這一切絕美之景的造就者便是秋夜的月,只有在皎潔明亮的月光下,方才能欣賞到水之清、山之碧、天之澄,也只有在月光下才有倒影呈現。
后兩句“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是詩人即景抒懷之語。這秋色月光把人世間隔斷在三十里外,使人生出幾分超凡脫俗的物外心境。白云、紅葉既是這心境的象征,也是詩人所見之景,月光下的白云紅葉悠然自得,詩人的心境也隨之清靜自然。大有幾分言外雋永之意和超脫哲理,令人咀嚼不盡。
整首詩僅僅題目中有個“月”字,詩中無一字寫月,筆觸盡都集中在山間小溪,從溪水起筆帶出碧青峰巒、澄凈夜空、悠悠白云、飄飄紅葉,眾多意象無一不在渲染月光的明亮皎潔。可以說全詩無一筆寫月,卻處處可見月。而且月的背后是超凡脫俗的哲思,令人回味不已,更加難能可貴。足以見得,此詩雖然冷門卻足夠驚艷,可謂是名家手筆!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