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不少媒體在評論普京于11月28日談到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不安全”,他的用意何在?這是在與特朗普拉近乎,還是在譏諷美國政治的極化,其政治對手將越過“底線”對他及家人構成威脅。
01
因為俄烏戰爭,美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已跌至冰點,在2016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就讓司法部對特朗普進行了“通俄門”調查,他們懷疑普京干預了“美國大選”,不相信特朗普“打敗”希拉里,最后因缺乏證據不了了之。
在2024年大選前,因為特朗普主張盡快結束戰爭、當選后將啟動“俄烏和談”,美國主流媒體再次拋出“通俄門”,他們擔心“烏克蘭利益被出賣”,特朗普會與普京做交易,民主黨中的主戰派和軍工復合體希望加大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未來是擴大戰爭還是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盡快達成和平,這將取決于特朗普1月20日上任后,美國議會的投票和俄、烏立場。
普京28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出席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峰會,在會后新聞發布會上,普京談到了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認為他“現在不安全”。
普京表示,他對美國大選期間的事態發展感到震驚,并指出,“美國政府采取了完全不文明的手段來對抗特朗普,包括屢次暗殺未遂”。今年7月,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遭遇首次暗殺未遂事件,耳朵在槍擊事件中受傷,1名觀眾死亡。9月份,特朗普再次遭遇暗殺未遂。
“順便說一句,在我看來,即使現在他也不安全。畢竟美國歷史上發生過各種事件。”普京說道。
普京還提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遭到的“侮辱性的”“毫無根據的”司法指控;更令他震驚的是,特朗普的政治對手竟然將目標對準了特朗普的家人和孩子。
普京認為,美國政壇這種相互攻擊的行為“令人厭惡”,他覺得在俄羅斯,即使是犯罪集團也不會“碰婦女和兒童”。
這聽起來好像是普京在為特朗普的遭遇鳴不平,但在“敏感時期”,有觀察者認為普京是在挑起美國內部的矛盾。
很顯然,普京希望俄羅斯與美國對話,他稱贊特朗普是一位經驗豐富、聰明的政治家。
從俄羅斯當前的情況來看,普京也希望盡快結束戰爭。
02
特朗普在大選前遭遇到兩次“暗殺”,還有一次“飛機故障”和在集會外一位持槍嫌疑人被逮捕,他已經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1月20日上任前及上任后的執政期間,還會不會遭到“暗殺”,這些都有可能。盡管拜登告誡美國不容許任何“政治暴力”,但兩次“暗殺”的細節至今沒有調查出來,這說明事情的復雜。但普京在新聞發布會上“暗示特朗普”,這會被認為在有意內涵美國。
畢竟美國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美國與南美、拉丁美洲不一樣。
諾獎作家馬爾克斯在小說《百年孤獨》里以哥倫比亞的“軍閥混戰”為背景,他在領獎時的講演以“拉丁美洲的孤獨”為主題揭示了拉丁美洲這些拉美國家“暴力”的根源,他期望他們能用愛戰勝仇恨。
馬爾克斯最后是樂觀的,他說不論“暴力”、死亡如何強大,但拉丁美洲每天新出生的嬰兒總大過死亡的人口,這就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
馬爾克斯是位左翼作家,但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他卻很傳統。
馬斯克這位科技狂人,被進步派女性稱為“繁殖癌”,他在生孩子上也很傳統,這也是他支持保守派、特朗普的原因,他們都認為孩子是人類的希望,并認為覺醒文化、LGBT等在美國掀起的“文化戰爭”,其核心就是破壞美國的家庭、中斷生育,這將使西方文明衰落。
03
生育率下降,不僅在歐美,在日韓,甚至在中國都面臨“人口危機”。
很多擁有高學歷、持有進步觀的男、女,他們的生育意愿很低,希望多生孩子多是一些有宗教信仰和遵守傳統價值觀的人。
因此,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演講中說“文化斗爭也是一場階級斗爭。”
他說,現在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就是,你必須要說正確的東西。你必須用正確的方式談論特定的議題。我記得,即使是在15年以前,尊重男女同性戀者就已經是一種恰當的討論性與性別議題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LG”。然后又有了“B”,雙性戀者,“T”,跨性別者。現在,每當你瀏覽別人的個人信息或者推特賬號時,這個詞已經變成了“LGBTIAQ+”,而我甚至不知道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我對我們的激進派朋友說的是,謝謝你們用了個加號,不然我們還需要記住更多的縮寫。
但是,讓我們想想,對于那些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家庭的孩子來說,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如果你不說正確的東西、如果你不采用正確的詞匯,你就是在政治生活里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不說那些他們想讓你說的東西,你甚至不能在我們國家最好的一些公司里上班。
就是說大學教育的細分和科技主義,使這些掌握制定社會規則和議程的人,他們不斷創造新的名詞和概念,發展出一套身份標簽和語言系統,用以篩選進步派非進步派,然后把你的思想評定為進步、保守,先進、落后,多元還是具有歧視、種族主義,這是用文化來代替傳統的經濟劃分一個人的地位。
這套“身份政治”已經從歐美向藝術界、國內大學、中學滲透,畢竟大眾都喜歡追捧美國文化,有朋友的孩子在上北大附中,她說孩子們的觀點是異性戀太老舊了,現在他們都覺得同性戀、跨性別才時尚。
他們現在看的書都是《垮掉一代》,電影是詩人蘭波和魏爾倫的《全蝕狂愛》,這是從美國上世紀60年代就掀起的“嬉皮士運動”,那么對于一個工人階級或者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們是不知道這類影視作品和說話方式的。
那么,對于這些從小就接受這套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他們一定會認為保守派是反自由,因為在這套敘事下,大家會理所當然覺得“自由不受限,每個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感受生活,包括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但這種圍繞個人身體的自由敘事看似讓自己做主卻縮小了自由的內涵,讓人專注于身體體驗,反而失去了對意義、靈魂和超驗價值的更高追求,讓人變得貧乏。
這兩套不同的價值觀自然會帶來社會撕裂和政治極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