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原圖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轉載!
1959年 趙永西攝
進行典型區(qū)測量
內蒙古自治區(qū)治沙造林綜合勘察設計大隊第一分隊270多人來到巴彥淖爾盟三盛公,進入烏蘭布和沙漠。他們要在年內把140萬公頃烏蘭布和大沙漠勘察完畢,并要提出具體的治理方案。
1959年 趙連升攝
伊克昭盟盟公署所在地的東勝縣,機關、部隊、學校三千多人,上山造林。當年已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了全年造林43萬畝的任務。
白皓攝
將播下沙蒿、梭梭、沙米和棉蓬等適于沙漠中生長的植物種籽40多萬斤
1959年6月3日,中國民航局派飛機在呼倫貝爾盟進行了飛機植林的試驗,2架安-2型飛機滿載胡枝子樹種,飛抵呼倫貝爾草原西部阿木古郎附近的沙丘地帶播種。
社員們正在忙著搭棚搭圈 1959年 趙連升攝
巴音策勒牧業(yè)社成立了托兒所
為了適應畜牧業(yè)高速度的發(fā)展,本著自愿原則,巴音策勒、巴音敖爾、巴音寶爾、那仁寶力格等4個小型牧業(yè)社137戶牧民合并成了巴音策勒牧業(yè)社,在短短的4個多月里,不論從畜牧業(yè)生產以及定居地的福利設施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雪印攝
鄂倫春族14歲的小獵手畏列(臥者)在男子小口徑競賽專用步槍打破全國紀錄
內蒙古隊尤家棟次輕量級雙手抓舉競賽中以103.5公斤的成績創(chuàng)全國紀錄
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賽馬、馬球競賽1959年9月1日在呼和浩特舉行開幕式。馬球競賽已于8月27日起先行開始。
包鋼金屬結構公司組長陳啟榮在大會上發(fā)言 劉慶瑞攝
內蒙古自治區(qū)代表團的代表們
內蒙古自治區(qū)代表:金山(右)、虎秀英(左)、楊振起
1959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全國工業(yè)、交通運輸、基本建設、財貿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阿爾泰攝
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架瑪吐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在公社統(tǒng)一領導下,社員修建了四個中小型水庫,使57000多畝農田得到灌溉。興修了一條長14.5公里、寬5米的排水渠,使1959年遇到60年來特大的洪水時免受水災。
1959年 趙連升攝
伊克昭盟達拉特旗樹林召人民公社田家營子生產大隊,由于貫徹執(zhí)行了“公養(yǎng)和私養(yǎng)”方針,養(yǎng)豬事業(yè)獲得了空前大發(fā)展。全隊共有大小豬2013口,僅社員養(yǎng)豬就有875口,一戶養(yǎng)三口豬的占該隊農戶的30%。
1959年 袁汝遜攝
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紡織廠提出了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消滅機械事故以及合理安排勞動組織等四項指標,以生產更多的毛紡織品供應各地需要。
1959年 阿爾泰攝
哲里木盟架馬吐公社新河管理區(qū)社員積極積肥,為第二年豐收準備足夠的肥料。
1959年 何禮蓀攝
一支60余名優(yōu)秀射手和摩托車手組成的打獵隊,是在11月下旬到達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在內蒙古草原上,黃羊成群結隊,牧草被吃得精光,危害著牧民的生產。
1959年 阿爾泰攝
內蒙古自治區(qū)適應牧民流動牧放的特點,辦了巡回流動文化館——“烏蘭牧騎”。說唱藝人、歌舞演員和宣傳員經常趕著馬車,帶著收音機、幻燈片、民族樂器和各種圖書畫報等,活躍在牧民定居地上,為牧民進行小型的歌舞表演和幫助牧民開展文化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