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十大元帥中,羅榮桓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
特別在于,羅榮桓沒有出眾的軍事戰績。
一個軍隊的元帥,竟然沒有出眾的軍事戰績,那么,他是靠什么成為元帥的?
他有一項能力,是其他元帥都無法比擬的。
那就是,超一流的“政工能力”。
1、什么是“政工能力”?
一個軍隊想要打勝仗,需要這么幾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要有出眾的指揮將領。二是將士們思想統一,有遠景目標,對獲勝有著深深的渴望。三是,要有趁手的軍事裝備。四是后勤得跟得上。
這四個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前兩者,沒有出眾的將領,獲勝全是扯淡。沒有統一的思想,沒有對勝利的渴望,獲勝也是無稽之談。
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過程中,軍事裝備一直一般,落后于敵人好幾代。后勤也比較薄弱,全靠老百姓的支持。
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中,涌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支支隊伍,很少有不團結的情況,他們有著崇高的信仰、堅強的意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而讓大量的軍事人員在思想上追求上進,能夠良好服從上級領導,最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有一批優秀的政工干部。
政工干部的設置,對我軍的建設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毛主席提出“把支部建在連上”開始,政工干部們就奮戰在政工一線了,他們有著超強的執行力,他們善于做戰士們的思想工作,他們也對組織的用人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做好群眾工作,擴大隊伍也影響巨大。
總之,“政工工作”就像是一個軍隊各項工作的“靈魂”,它讓戰士們明白為什么而打仗,明白如何服從領導,明白如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羅榮桓就是我黨我軍最為優秀的政工干部,將帥中無人能夠相提并論。
2、羅榮桓的超級政工能力,在井岡山時期被發掘
羅榮桓是湖南人,屬于毛澤東一個省的小老鄉。
像這樣的小老鄉,毛主席多得很,畢竟,1927年9月,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大部分革命志士都是湖南人。
看近代史,湖南近二百年,棟梁之材頻出。獨特的地域和文化造就了湖南人的愛國熱情。
在廣大的秋收起義革命者中,羅榮桓略微有些特別,因為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兩個大學的大學生,先在私立青島大學上,后來讀了武昌中山大學。
因為毛主席出眾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很多人前來,不乏一些大學生,所以,羅榮桓即使潛力非常好,起初并未被毛主席完全注意到。
人才,就是在不斷的事件處理上成長起來的。
秋收起義后的1927年9月底,進行了三灣改編。
在三灣改編期間,毛主席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的重要觀點,這個觀點,使軍隊黨的建設形成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機關。
那時追隨毛主席的革命團隊比較簡單純粹,大家以毛澤東唯首是瞻,毛澤東讓大家這樣做,大家樂意這樣去做。
羅榮桓這個后生,非常認可毛澤東提出的“支部建在連上”。
支部建在連上,就意味著領導們要會做將士們的思想工作,會描述愿景,會解決將士們的心態問題。羅榮桓開始仔細琢磨這事,并付諸以行動。這就是我們日后所說的“政工工作”。
身體的成長需要日積月累,思想的成長可能會一日千里。
羅榮桓的工作很快變得得心應手,在井岡山期間,羅榮桓逐漸凸顯出來了。
他調到哪個連隊,哪個連隊的精神面貌就會強一些,他說什么,大家都是非常愿意聽的。
有時候,羅榮桓出去參加會議,過上兩三天,就有戰士主動打聽羅榮桓啥時候回來。
一句話,羅榮桓的政工工作相當突出。
一次,毛主席陪同中共中央從上海派來的同志,見到羅榮桓時,毛主席說道:“這個同志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干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
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羅榮桓的政工工作已經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關注,他們非常認可羅榮桓的工作。
1932年3月,羅榮桓擔任了紅一軍團的政治部主任。此時,紅一軍團的軍團長是林彪,政委是聶榮臻。
在兩位領導的支持下,在羅榮桓自己的努力下,紅一軍團的政工工作做得非常突出。
當時中央蘇區的工作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羅榮桓曾調到江西軍區擔任政治部主任,長征前期,也曾擔任紅八軍團的政治部主任。
后來,紅八軍團在湘江血戰中打沒了,剩余將士們編入了紅九軍團里了。就此,羅榮桓又回到了紅一軍團,擔任了政治部副主任。
這樣說吧,在國共內戰的前十年,羅榮桓的政工能力雖然已經出類拔萃,但整體數據并不亮眼,畢竟,那時,更多是求生存。
抗戰開始后,羅榮桓成為了八路軍115師的政治部主任。從這一刻開始,羅榮桓非凡的政工能力開始大放異彩。
3、抗戰、解放戰爭中,羅榮桓的政工能力非常突出
劇照
抗戰開始后一個多月,八路軍第一場重要的勝利誕生了,那就是“平型關戰役”,創造優秀戰績的團隊就是八路軍115師。在這場戰役中,人們看到了林彪的出色指揮,以及聶榮臻的各種調度,卻忽略了羅榮桓的巨大作用。
因為羅榮桓的政治工作極其突出,115師的凝聚力顯得極其突出,大家伙的思想狀態也顯得非常穩定。
很快,考驗來了,聶榮臻在11月從115師被調出去,創建了“晉察冀軍區”,這就是后來“華北野戰軍”的前身。
聶榮臻走了,第二年的3月,林彪被閻錫山的士兵誤傷(據說是誤傷,到底是不是,有些不好說了)。
聶走了,林也走了,悍將陳光成了代理師長,而不久后,羅榮桓成了115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事實說明,羅榮桓才是115師的定海神針,他就像所有將士們的主心骨。
而陳光后來的軍事表現,還是略顯不成熟。一句話,從一個八路軍旅長到師長,考驗還是非常大的。
1943年10月,陳光被調回延安學習。以后的兩年內,再也沒有回到115師。
這兩年,115師的整體管理,全靠羅榮桓,他不僅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還擔任115師的政委兼代理師長。
就在這兩年中,羅榮桓將隊伍發展到了近30萬人。
這是一個奇跡。如果沒有出色的政工能力、管理能力,是很難發展得如此迅速的。
1945年9月,當中央決定挺進東北時,羅榮桓抽調9萬人到了東北大地。這一次,他和林彪再一次開始合作。
從1945年9月到1948年9月,在這三年中,東北軍區發展迅速,將士們不僅和群眾關系非常和睦,而且將隊伍擴大到了百萬之眾。
大家想一想,一個隊伍要快速擴大,而且人人志存高遠,胸懷解放祖國的理想,沒有一個頂級的政工干部,是達不到的。
所以,東北軍區的大力發展,101自然功不可沒,高崗的后勤工作也很突出,但是,我們應該看見羅榮桓的偉大,沒有他,部隊擴大到百萬之眾,是有巨大挑戰的。
在遼沈戰役開始后,在先攻錦州,還是后攻打錦州的問題上,101和毛主席的意見并不統一,毛主席主張先打錦州,然后關門打狗。101有些猶猶豫豫。但是,羅榮桓看到了關鍵,他堅持先打錦州,并說服了101。這份功勞,值得銘記。
101非常厲害,但是,有羅榮桓這么一個優秀的政工干部,才讓他少了很多的后顧之憂。
從羅榮桓的戎馬生涯看,他為軍隊的政工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他方面不說,在政工方面,羅榮桓是完全超過另外9位元帥的。
具有非同一般的政工能力,并做出了卓越貢獻,這是羅榮桓成為開國元帥的重要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