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領袖地位絕對不是天上掉下來給他的,更不是哪個讓給他的,而是他身上具有的三個優(yōu)勢,決定了他就是領袖的不二人選!
毛主席
總有人把毛主席的成功歸結為集體領導的功勞,這話其實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我們必須承認集體領導的確是有功勞的,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任何一個集體領導能不能建立功勞,以及能建立多大的功勞,往往取決于這個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是不是真正杰出和英明。
如果這個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不杰出、更不英明,或者很杰出、卻不英明,那么這個領導集體不但不能建立功勞,反而會拖歷史前進的后腿;只有這個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既杰出、又英明,那么,在他的領導下,這個領導集體才能建立功勞,而且是建立很大的功勞!
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圍剿”,前三次是在毛主席和朱德的領導下,取得了非常驕人的戰(zhàn)績;第四次毛主席被排擠出紅一方面軍,但好在還有周恩來和朱德的領導,他們沿用毛主席的“誘敵深入,集中優(yōu)勢兵力,在運動戰(zhàn)中各個殲敵”的作戰(zhàn)原則,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戰(zhàn)績。
第五次反“圍剿”前夕,毛主席不但遭到進一步的排擠和打壓,“左”傾錯誤的臨時中央更是直接從上海轉移到了中央蘇區(qū),他們對中國革命從在上海遙控變?yōu)橹苯釉谝痪€干預甚至到最后直接領導,這就導致了中國革命和紅軍的深重災難了,他們把革命帶到了瀕臨覆滅的邊緣。
在第五次反“圍剿”之前,紅一方面軍連續(xù)4次徹底粉碎了敵人的“圍剿”,紅軍隊伍的發(fā)展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頂峰,中央蘇區(qū)也大為鞏固。敵人則是連遭失敗、損兵折將。再加上“福建事變”完全打亂了敵人的陣腳,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本來,完全可以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
但歷史沒有假設,進入中央蘇區(qū)的臨時中央三下五除二就把軍事指揮權牢牢抓在手里,然后交給了德國人李德,此人完全照搬蘇聯(lián)那一套,對紅軍和實際情況根本不了解,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里面,在地圖上勾勾畫畫,這樣指揮紅軍作戰(zhàn),紅軍怎么可能打勝仗?
好不容易熬到了1935年1月,紅軍攻占遵義后,1月中旬,就在遵義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此次會議成功地糾正了“左”傾錯誤的臨時中央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初步確立了毛主席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油畫作品《遵義會議》
當時,有不少人甚至是紅軍高級指戰(zhàn)員對于遵義會議只解決軍事路線問題而不涉及政治路線問題感到不理解,尤其是沒有完全明確毛主席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而深感不安,他們都擔心事情又隨時會變卦,毛主席又有可能隨時被排擠出領導層。
遵義會議后,張聞天成為黨的負責人,其實,張聞天起初非常坦誠地希望由毛主席來做黨的負責人,但被毛主席婉拒了。很多人就是這里看不懂,直到幾個月后,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會師,張某人仗著兵強馬壯、人多槍多而野心膨脹,一意孤行地分裂黨、分裂紅軍。
在同張某人的分裂主義行徑作斗爭的過程中,大家才猛然省悟過來,毛主席看得比所有人都深遠——他在遵義會議上不涉及政治路線的是非問題,會后又婉拒張聞天,是因為當時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解決得好政治路線的是非問題,直到幾年后的延安整風才具備了解決的條件。
而當時極為危急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也不允許黨的領導層因為政治路線的是非問題而爭論不休,當時最緊迫的問題是軍事問題,是怎樣帶領紅軍活下去,只要解決了軍事問題,能夠挽救紅軍就能夠把革命力量保存下去,就能夠挽救革命。
而且,暫時不涉及政治路線的是非問題,也更有利于團結那些曾經(jīng)犯過“左”傾錯誤的中央領導人,就能有力地維護黨中央的團結一致。后來張某人鬧分裂,幾乎所有中央領導人都和毛主席站在一起,與張國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張某人完全陷于孤立,才沒能最終成功。
直到與張某人的分裂主義斗爭取得勝利后,許多人才猛然醒悟過來,這就更加深受震撼,震撼于毛主席在遵義會議上只解決軍事路線問題而不涉及路線問題的處理方法是極為英明、極為有遠見的。這表明,毛主席的第一個優(yōu)勢是非常有能力。
至于在遵義會議上就已經(jīng)暴露出來的政治路線的是非問題,毛主席并不是視而不見,而是一直在等待條件成熟的時機,這個時機就是幾年后的延安整風,那時才具備了解決政治路線是非問題的所有條件。條件一成熟,毛主席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實現(xiàn)了黨的高度團結。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油畫)
5月初,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到川南地區(qū)。紅三軍團強攻會理未克,還遭到不小傷亡,只好撤圍,就在會理附近駐扎下來了。5月12日,中央召開會理會議,會上,毛主席對劉少奇、林某和彭德懷進行了嚴厲批評。
前不久,林某曾致信毛主席,要求由彭德懷指揮部隊,因為他覺得毛主席指揮“四渡赤水”走了太多彎路。毛主席批評林某和彭德懷,說他們這是違背了遵義會議決議,企圖改變中央的軍事指揮。劉少奇認為革命處于低潮,提議不要在貴州一帶打圈子,而受到毛主席的批評。
毛主席認為劉少奇的這種觀點是對革命喪失信心,是右傾機會主義。毛主席非常有個性,只要是他認為錯誤的觀點和事情,一定會及時糾正,沒見過哪個遇事只會妥協(xié)、視若無睹、和稀泥的人成領袖,非常有個性是毛主席的第二個優(yōu)勢,這也正是領袖所必備的素質和特點。
6月12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的先頭部隊在達雅附近地區(qū)勝利會師。16日,中央紅軍全部抵達懋功地區(qū),兩大主力紅軍終于勝利會師。此時的中央紅軍只有2萬余人,而且個個衣衫襤褸、人困馬乏、裝備不整,紅四方面軍見此情形,內心大失所望。
尤其是張某人,他率領的紅四方面軍正是鼎盛時期,兵力近9萬人,兵強馬壯、人多槍多,幾乎在一夜之間,他的野心急劇膨脹,不再把中央紅軍放在眼里,自此開始,張某人再也不愿聽從中央號令,反而處處掣肘,妄圖搶奪中央領導權和軍權。
任由毛主席等人一再挽留和爭取,張某人還是鐵了心地在分裂黨和紅軍的路上越走越遠,直至最后另立中央。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開擴大會議,當時有人提出要開除張某人的黨籍,毛主席不同意。最后,會議作出了《關于張某人同志的錯誤的決定》。
這一《決定》把紅四方面軍與張某人區(qū)別開來,有力地把紅四方面軍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最終成功地戰(zhàn)勝了張某人的分裂主義。在與張國燾的斗爭中體現(xiàn)了毛主席的遠大格局,這是毛主席的第三個優(yōu)勢。正是這三個優(yōu)勢,決定了毛主席是領袖的不二人選!
參考書目:
《黃克誠自述》:黃克誠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