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椰子
來源 | 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最近,全網鋪天蓋地都被“一米糖葫蘆”給刷屏了。
在一根快一米長的竹簽子上,串上橘子、草莓、青提、楊桃等好看的水果,裹上冰糖。
有賣88元的、99.9元的、168元的,甚至還有賣492元的。
一串的時候不好賣出去,給你好幾串串在一起,價格就可以翻上好幾倍了。
別管這么重拿久了會不會手酸,別管吃起來瘋狂滴糖稀會不會狼狽,也別管吃不完到底要怎么保存,問就是值碼了。
反正誰還沒有送自己另一半一串一米糖葫蘆的,就是不夠愛,提供不了情緒價值。
收到一米糖葫蘆的女生們,都幸福感十足地曬出自己是被愛著的:
“過慣了撒個嬌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日子,發現愛我的人都愿意為我的開心買單。”
“是誰擁有了男朋友買的一米長糖葫蘆呀?”
“88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用一米糖葫蘆來證明自己有沒有被愛。”
有“霸道總裁”為了讓老婆吃上一米糖葫蘆,特意開車200公里去買。
評論區里都羨慕哭了:
“幸福大概就是隨口說的一句想吃什么,就有人給買。行動永遠比語言更讓人心動。”
實在買不到的,就必須學會自己給老婆做,否則就是不夠愛老婆:
“看誰還沒吃到老公做的第一根糖葫蘆。”
商家們不失時機地推波助瀾,用充滿誘惑力的文案撩撥著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這個冬天檢驗真愛的標準就是一米冰糖葫蘆。”
也不明白為什么這屆年輕人對一米有這么深的執念,一米糖葫蘆的風還沒過去,又出現了——
一米玫瑰花:
一米荷花:
一米烤腸:
一米金條:
豐儉由人,總有一款適合你。
這些視頻底下的評論區,除了密密麻麻@對象給自己買之外,也漸漸出現了嘲諷的聲音:
“草莓塔、十根淀粉腸、烤紅薯、瑞士卷......年年不一樣,年年上當的還是同一批。”
所有一夜爆火的網紅美食,背后的走紅邏輯幾乎都離不開那句流量密碼:
要想賦予商品額外的價值,就讓它與愛掛鉤。
糖葫蘆本身不值錢,給它套上個“愛”的濾鏡,價格就可以瞬間飛升。
你會發現,賣不出去的東西,只要跟“被愛”或者“愛自己”綁定,就可以引發一波又一波的跟風潮流。
從2018年的泡泡機,2019年袖子里的棒棒糖,2020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2021年的10根烤腸,2022年的草莓蛋糕,2023年的草莓塔,2024年的青草蛋糕、烏梅子醬,以及前段時間的瑞士卷,到現在大火的一米糖葫蘆、一米玫瑰花......
總有人能得出簡單粗暴的結論:
沒收到這些東西,就沒辦法證明自己被愛。
而打著“愛自己”的旗號,實則瘋狂收割你韭菜的就更多了。
比如,鼓勵你拍一組預制孕照,趁自己身材好的時候,假裝懷孕。
男朋友都還沒有,就先拍好孕婦照,到時候就可以發美美的朋友圈;
比如,“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的,一定是賣沖鋒衣或推廣旅行團的;
說“女人唯有美不可妥協,唯有自己不可辜負”的,一定是醫美機構的。
安東尼·加盧佐在《制造消費者》中說得好:
“當這些消費陷阱裹上‘取悅自己’的綢帶,并將其與一種生活方式相關聯,就代表了一種‘正確’的態度,還引發人想象一種美好而幸福的生活狀態。”
然而,購買這些產品,真的能證明自己被愛,或者愛自己嗎?
在“KnowYourself”上看過這樣一個概念——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假性自我關懷”,由精神病學家Pooja Lakshmin提出,指的是:
那些表面上看似在關愛自己,但實際上并沒有滿足內心真實的情感需求,甚至給人帶去壓力或以其他方式侵蝕了健康的行為。
有四個標準,可以讓你自查,是否正在進行“假性自我關懷”:
1、你做這件事,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嗎?
消費主義之所以能夠盛行,常常是利用了人們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迎合外部期待,或通過和他人比較來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心理。
就像為了發條朋友圈,讓對象開好幾個小時的車給自己買根一米糖葫蘆、一米玫瑰花。
這種跟風、從眾的“自我關懷”,其實是建立在低自尊基礎上的討好行為,很難使人從中獲得與之匹配的快樂。
2、你執著于要通過這件事取得某種成就嗎?
比如,模仿別人騎行,原本是為了好玩、證明自己青春有活力。
結果為了到達目的地,卻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好幾天都緩不過來。
騎行這件事就不再能給你帶去任何松弛、樂趣,反而變成了一項必須完成的指標。
3、審視現實:你的生活實際上是因此變好了還是變差了?
一米糖葫蘆,拍完照發完朋友圈,真的能一口氣全吃完嗎?血糖會升到什么程度?
打著“愛自己”的名號給自己買的一堆好看卻雞肋的小擺件,除了放著積灰,真的給你帶來其他作用了嗎?
4、你會在事后感受到焦慮、愧疚或是不安嗎?
草莓塔、瑞士卷、一米糖葫蘆......很多人孜孜不倦地試圖趕上每一個潮流。
只要另一半有一次沒有給自己買,就陷入了精神內耗之中:
他不給我買一米糖葫蘆,是不是不夠愛我?
很喜歡《基層女性》一書中的一段話:
- “愛自己,并不是指給自己買支口紅、買雙鞋,用物質來獎勵自己、犒勞自己。這是商家希望的‘愛自己’。
- “真正的‘愛自己’,是你懂得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當你能夠把影響你命運走向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被一雙雙無形的大手推著走,不加抗爭地接受被安排的命運時,你才是真正地‘愛自己’。”
營銷洗腦下的愛,最終會掏空你的錢袋,去滿足自己淺層的炫耀欲望。
- 而真正的愛自己,是引導自己往更好的方向改變,不要將救贖的責任轉移到他人身上,也不要寄托希望于跟風的物質享受。
愿我們都能告別假性自我關懷,學會真正的愛與被愛。
共勉。
*作者:小椰子,用獨特視角解讀熱點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暢銷書《你的自律,給你自由》正在熱賣中。在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回復“爆文”,送你一份我整理的提升自我方法電子文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