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鄰居”們名聲太盛,上海遠郊藏著一座古鎮,即便坐擁江浙滬二省一市交界之地利,卻長久以來被時光悄然遺忘。這座古鎮,便是青浦區西南隅的金澤,它被上海的朱家角、江蘇的周莊、浙江的西塘三大古鎮環繞,宛如三顆璀璨明珠中的靜謐珍珠。相較于周遭的喧囂,金澤顯得尤為低調古樸,默默無聞,仿佛是遺世獨立的桃源。
金澤古鎮,始于宋,興于元,明清之時更是繁華至極。其名寓意“水鄉澤國,魚米豐饒,價值賽金”,四周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棋布,幾乎囊括了上海所有的天然水域。歷經數百載春秋,金澤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于2014年榮獲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美譽。
如多數古鎮,金澤的精粹亦沿市河鋪展,兩岸風光旖旎,形成獨特的兩市夾一河景致。沿河而建的,是古色古香的商業街,分為上塘街與下塘街,乃古鎮之心。相較于上塘街的微熱鬧,下塘街則是一片寧靜祥和,明清時期的老宅白墻黑瓦,錯落有致。彼時,河邊駁岸便于裝卸貨物,虹橋橫跨河面,商旅絡繹不絕,店鋪鱗次櫛比,一派繁榮景象。
昔日的輝煌已隨風逝去,唯有市河上遺存的宋、元、明、清四朝七座古橋,默默訴說著金澤的悠久歷史。金澤古鎮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其橋多,鼎盛時期曾有42座古石橋,因而被譽為“江南第一橋鄉”、“古橋博物館”。諸如宋代的普濟橋、元代的迎祥橋、明代的放生橋、清代重建的天皇閣橋與如意橋(祖師橋)等,皆是歷史的見證。
其中,始建于宋景定年間(1260-1264年)的萬安橋,尤為古老,素有“金澤四十二虹橋,萬安為首”之說。此橋為單孔石拱橋,橋上曾建亭閣(今已不存),歷經多次修繕。其建造時間,僅晚于上海現存最古老的松江望仙橋(公元1190-1194年)七十年,此類古橋,在江南地區亦屬珍稀。
往昔客商云集,金澤鎮廟宇林立,香火鼎盛。據《金澤志》記載,金澤曾有六觀一塔,“橋各有廟”亦為其特色之一。時至今日,金澤古鎮仍保留著城隍廟、總管廟及頤浩禪寺。尤其是頤浩禪寺,每逢秋日,銀杏葉金黃滿地,已成為滬上知名的賞秋勝地,其名聲甚至蓋過了金澤古鎮本身。頤浩禪寺始建于宋,盛于元明,七百年來,寺內一株南宋古銀杏,每年秋天都如約而至,灑落一地金黃。
除了橋與寺,金澤古鎮的魅力,更在于其淳樸的民風與原生態的水鄉景致。這里遠離商業化的喧囂,沒有千篇一律的特產店,沒有網紅餐廳的排隊人潮,也沒有旅行社的小旗飄揚。金澤仿佛被時光遺忘,游客稀少,卻也因此保留了難能可貴的煙火氣。老式的理發店依舊開門迎客,偶爾光顧的,多是鎮上的老人,歲月靜好,悠然自得。
地處“吳根越角”的金澤古鎮,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透露著歷史的韻味。如今,春秋的河、唐宋的鎮、明清的屋與現代的人,在這里交織共融,演繹著金澤的日常。千年光陰,轉瞬即逝,而金澤,依舊靜靜地訴說著它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