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驚夢/文
不盡如人意,是絕大多數觀眾對于等待了七年的《白夜破曉》一致評價。更有甚者,則是給出了極端的惡評。
這種強烈的落差感,當然與七年前橫空出世,被封為“神作”的《白夜追兇》有著密切的關系。無數當年追過此劇的觀眾都將其視作“白月光”,每年有關于《白夜追兇》續集開拍的消息都能遛一波粉,要說它是“有生之年”一點也不為過。
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就不難理解大家對于《白夜破曉》的期待值。只是七年過去了,網劇的世界早就變了。七年前,網劇的代名詞還只是“粗制濫造”,導演要么是初出茅驢的野路子,要么是混跡多年沒混出名堂的老油子,出演劇集的也多是那些“有人模仿我的臉”的山寨小演員和網紅臉們。
至于潘粵明誤打誤撞出演《白夜追兇》,還是因為那幾年他因為與董潔的離婚糾紛,以及好賭的負面纏身,導致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戲可拍。出演網劇,用現在的話來說完全就是“降咖”的無奈之舉,畢竟誰不是為了討口飯吃。
就是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白夜追兇》以降維打擊之勢橫空出世,迅速點燃觀眾熱情也就不足為奇。本身質量加上同行幫襯再加上對于行業而言劃時代的象征意義,將《白夜追兇》抬上了“神劇”的高度。
所以《白夜追兇》確實浪費了最應該趁熱打鐵推出續集的時機,關隊被抓兩小時,外面已七年。七年時間,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傳統電視臺日益式微,視頻網站強勢崛起,張藝謀、馮小剛、王家衛這樣的名導都已經下場試水網劇,張譯、秦昊、范偉、廖凡、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這樣的影帝影后也都紛紛現身網劇,網劇的制作體量規模早已經原地飛升。以《繁花》為例,高達五億的投資已經是中等院線電影的投資規模。所以《白夜破曉》即便沒有退步,但是放到現在的市場環境里確實已經不驚艷,甚至有些顯得平庸。
更讓觀眾吐槽的是,除了盡可能保留了《白夜追兇》的原班人馬以外,《白夜破曉》劇情故事質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譬如第一個案件完全是立意高于實際,為了給關隊兄弟們的“決裂”強行上沖突又強行上價值。至于案件的難度是幾乎沒有的,一個遺落在案發現場周邊的手機,成為了重要案件的重要突破口,反過來似乎卻是印證了其他人辦案搜證不利。
第二個“地下囚禁”案,也是充滿了各種巧合,恰巧周舒桐遇上了賣假表的販子,恰巧這個販子賣了表給兇手,恰巧兇手又在周邊活動,幸運buff全部疊滿,唯一有些許推理邏輯的還是不知名網友從氣壓表細節的推測,難道是印證了“破案靠網友”?
第三個“雨夜劈頭士”主打就是隨機搖號激情犯罪,推理邏輯不能說完全沒有,只能說約等于無,如果不是小老頭自己跳反,結果還真說不定。唯一的教育意義大概就是在戾氣普遍比較重的當下,真的對陌生人都和善些。
截止到目前為止,《白夜破曉》給人的感覺是關宏宇關宏峰兄弟們的身份游戲,遠重于破案本身。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種種,讓人多少心生不如預期的感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