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31日的搶渡湘江戰役,可以說是紅軍非常慘烈的一次戰役。
而在這次戰役中,紅軍主力之所以能保留下來,多虧了這個人。
他被稱為“斷腸將軍”。
他的名字叫陳樹湘。
他因腹部中彈不愿被俘虜,自己咬斷腸子就義,年僅29歲。
陳樹湘于1905年出生于湖南長沙縣的福臨鎮,父母是貧苦的佃農,陳樹湘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羊,當童工。
9歲那年,因為家鄉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大旱災,一家人不得不在父親的帶領下逃荒到長沙市小吳門外的陳家垅。
好在父親腦子靈活,在陳家垅開辟了一些荒地,以種植蔬菜為生,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
從小看父母通過做苦力謀生活,陳樹湘懂得光靠下苦力沒有前途,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前途在哪里?
1919年,五四運動的風吹到了陳樹湘所處的陳家垅,受到新思想洗禮的陳樹湘也蠢蠢欲動,卻愁沒有合適的機會。
圖|修復后過的陳樹湘照片
兩年后,陳樹湘在去長沙清水塘送菜的時候,結識了住在清水塘的毛澤東、何叔衡、楊開慧等一批早期的革命家。
在毛澤東等人的影響下,陳樹湘終于找到了出路,他扛起了革命的大旗,并加入了我黨。
從此,他在革命的這條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21歲時,陳樹湘就組織了一批青年農民骨干,組成農民自衛武裝,隨北伐軍參加攻打長沙的戰斗。
后來,他進入葉挺領導的部隊,并成為了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第四連的排長。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
因為表現出眾,紅四軍成立后,他就擔任了紅四軍的連長及政委一職。
還參加了贛南和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及軍委、機關86000余人,不得不撤離江西瑞金革命根據地,開始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在長征的過程中,有一次重要的戰役,就是搶渡湘江這一戰。
當蔣介石頭得知紅軍要搶渡湘江時,任命何健為圍剿總司令。
何健又調集了30萬兵力,在瀟水和湘江盆地布下一個袋形陣地,形成第四道封鎖線。
企圖徹底消滅紅軍,而紅軍恰好就處于敵人的袋形陣地之中。
在我黨的生死存亡關頭,紅34師接到掩護紅軍主力搶渡湘江的指示。
當時劉伯承拍著34師的師長陳樹湘的肩膀說:你們必須要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也要做好萬一被敵人截斷后,孤軍作戰的準備!
圖|搶渡湘江
軍令如山。
陳樹湘表示要堅決完成這次光榮的任務。
之后陳樹湘帶領著34師開始布防準備。
11月28日,天氣十分寒冷,陳樹湘指揮34師在湘江的東岸筑起陣地不久,敵人就蜂擁而來。
擁過來的正是陳樹湘的老對手周渾元部。
早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周渾元就吃過陳樹湘的敗仗,這次周渾元來者不善,不止有何健布置下來的任務,還有與陳樹湘的私人恩怨,周渾元決定在這一次圍剿中扳回一局,一洗前恥。
面對十倍于自己部隊的敵人,陳樹湘帶著部隊奮力抵抗三天三夜,才打退了周渾元部及大部敵人,成功掩護紅軍主力渡過湘江。
然而,正如劉伯承所擔心的,湘江沿岸各渡口被敵人封鎖,紅34師被敵人截斷在了湘江東岸。與紅軍主力失去聯系。
此時,34師不得不孤軍作戰,進行突圍。
面對十倍于自己的敵人,無法硬碰硬突圍,陳樹湘只好帶領部隊翻越海拔1900米的寶蓋山,準備從鳳凰嘴徒步渡過湘江。
結果還是遭到了敵人兩個師的阻擊。
在這次突圍中,師政委和師政治部主任都犧牲了。
陳樹湘作為34師的主帥,他知道與主力軍匯合已經無望了,他決定帶領部隊先退進龐嶺蟄伏下來,等待時機。
在撤退的過程中,他們還與廣西民團的敵人激戰了一天,好在將敵人擊退。
此時,紅34師也接到了團部的指令,讓他們退回湘南打游擊。
在退回湘南的時候,敵人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攻勢,在100團的掩護下,陳樹湘帶領101團和102團,成功突圍。
突圍后,紅34師只剩下200多人,陳樹湘帶領余部到道縣境內的空樹巖村進行調整休息,為了壯大隊伍,他宣傳革命,動員村里的青年參軍。
然而,第二天,廣西民團的敵人又追了上來。
為了保存實力,陳樹湘只能帶著余部避開敵人,繼續撤退。
在搶渡牯子江時,渡船行到河心,埋伏在對岸的江華民團又圍了上來,陳樹湘站在船頭指揮部隊搶渡的時候,不幸腹部中彈。
陳樹湘忍著疼痛,咬牙指揮部隊渡過牯子江后,便暈了過去。
戰士們用擔架抬著陳樹湘,因為失血過多,陳樹湘的臉色慘白,昏迷不醒。
這時,一個戰士大吼著要跟敵人拼命,要為師長報仇。
戰士的喧嘩聲驚醒了昏迷中的陳樹湘,他連忙制止了戰士的行為,并讓他們不要意氣用事。
接著他將部隊委托給了參謀長,命令參謀長將部隊帶出去。
參謀長知道陳樹湘的意思,哽咽不已,說什么也不肯,要和陳樹湘一起走。
陳樹湘用綁腿的布條死死的扎緊傷口,并大吼著讓參謀長帶走了大部隊伍。
他一個人掙扎端著機槍,帶著兩個警衛員和一個機修員,阻擊著敵人。
在戰斗的過程上,警衛員和機修員相繼犧牲,陳樹湘在彈盡糧絕后,敵人叫嘯著撲向了他,將他抓了起來。
敵人因抓住了紅軍師長陳樹湘得意的“嗷嗷”尖叫著。
并將陳樹湘抬到一個布鋪里,為他找醫生送飯,好等他傷愈合后,從他的口中套取重要情報。
陳樹湘卻拒醫絕食。
敵軍拿陳樹湘沒辦法,怕錯過了表功的機會,次日天不亮就抬著陳樹湘往道縣縣城趕。
就在快接近道縣縣城時,陳樹湘趁著敵人不防備的時修,緊咬牙關,強忍巨痛,從自己受傷的腹部拉出了腸子,使盡全力咬斷了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犧牲時年僅29歲。
圖|陳樹湘
陳樹湘犧牲后,立功不成的敵人氣極敗壞,將他的頭割下,掛到長沙城門示眾。
群眾看到后,很不忍心,偷偷將陳樹湘的遺體與犧牲的警衛員、機修員一同葬在了道縣城的飛霞山上。
因為陳樹湘犧牲時沒有留下子嗣,后來34師的幸存者韓偉,讓自己的兒子韓京京稱陳樹湘為“大爹爹”,并每年帶著兒女到陳樹湘的墓前祭拜。
我為什么要寫下這篇文章呢?
陳樹湘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蘇維埃流完了最后一滴血。
正是有千萬像陳樹湘這樣,血灑湘江,斷腸明志的戰士,才有了今日的盛世繁華。
陳樹湘讓我們看到了什么信念的力量?
信念的力量,讓長途跋涉的人能夠抵住沿途的誘惑;信念的力量,讓失敗的人重新站起;信念的力量,讓遠足的人永不言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