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
密切關注大灣區“智造”,這是魔燈當代藝術博覽會創立之初,便已確立的獨家特色板塊。2024年,第二屆魔燈當代設立“臻景藝場”,呈現三家中國家居龍頭品牌的藝術理想與實踐。藝術可以為實業帶來什么?這里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進入到第二屆,魔燈當代延續了首屆與廣州設計周的合作。不同的是,此次展覽時間延長了一天,這一時間長度也與國外藝博會時長同步。
2024魔燈當代以“大灣區時刻”為主題,將于12月5日至9日再次亮相廣州南豐國際會展中心,超過50家參展機構及藝術項目,與去年的45家參展機構及藝術項目相比,規模穩健增長。HdM畫廊、Rm68(馬刺畫廊)、德玉堂、藝博畫廊等為首次參展。
在劃分好的六大藝術單元板塊中,“臻景藝場”是最特別的一個。與以藝術為核心進行的展示不同,這是一個從設計到藝術的“反向輸出”。在魔燈當代創始人Tim看來,今年新增的“臻景藝場”會是今后魔燈當代重點發展的板塊。
“這一專為南中國特色產業量身打造的藝術單元,是魔燈當代團隊想要讓本土支柱產業看見藝術助推品牌、完成產業升級的可行性,同時也為藏家和觀眾帶來藝術與家居場景結合的無限可能。”Tim Li對《藝術栗子》說。可以說,家居場景是2024魔燈當代在堅持自身獨有特色的情況下,走向細分化的突破口。
2023年首屆魔燈當代鏞正堂×白石畫廊展位
據中國家具協會統計,目前在全國已形成50個家居產業集群,廣東省就坐擁9個,其中,佛山的家居品牌獨樹一幟。去年已經在魔燈當代參展的巴博羅和鏞正堂均來自佛山,本屆新參展的JUZHI矩制也來自佛山。這些品牌與藝術是“老朋友”,不僅常年關注、支持藝術項目,同時有多年收藏經驗。這樣意味著,他們的經驗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經歷真金白銀的檢驗。
進入21世紀,廣東家居產業轉型“中國智造”迫在眉睫,藝術賦能成為解藥之一。這也是魔燈當代設立這一板塊的重要原因。讓本土支柱產業品牌看見這一可行的發展方向,這也符合本屆主題“大灣區時刻”的深層含義。
這一單元特別邀請著名室內設計師、藝術收藏家林鎮擔任策展人,他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并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進修,當代藝術收藏10年。他為這一單元策劃了鮮明的主題故事性、視覺效果和觀展體驗。讓觀眾明確接收到作品信息,才能促成藝術與設計領域的交流對話,鏈接商業屬性并提升審美,享受場域中藝術、人文和自然的力量。
林鎮將這一單元形容為“翻閱一本隱秘的‘Black Book’”,三間暗黑房間組成的藝術空間,承載著三種情緒的逐步過渡。每個房間是一個篇章,把藝術、人文作為重要的感性表達手段以及美學靈感來源,凝聚藝術、設計和產品三方力量,讓“場景”逃脫出“盒子”空間的限制。整體空間不僅是視覺上的沖擊,更是一種自然、人文與藝術情感的深入體驗,這是廣東生產與當代藝術的在地合作表達方式。
2023年首屆魔燈當代現場
從首屆魔燈當代與廣州設計周的深度合作來看,設計一開始便根植在魔燈當代的基因中。2024廣州設計周展出上萬件最新產品及設計作品,其中,“豪宅100博覽”與2024魔燈當代在同一地點展出,以此形成高端設計與藝術的雙向導流。
廣州設計周聯合創始人張衛平認為,豪宅設計與藝術收藏的聯系非常緊密,設計是藝術、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應用,藝術是設計的靈感源泉。“背靠便利的交通系統和優秀的藝術高校資源,相信通過各方努力,假以時日,大灣區城市群可以成為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地區。”
對于魔燈當代而言,扎根灣區,挖掘廣東在地企業的更多可能性,嫁接企業與藝術鏈接的紐帶,這是一個藝博會的差異化特色,也是參展商、藏家、觀眾都樂意擠出時間來到現場的原因。
2023年首屆魔燈當代現場
在當前的經濟周期中,舉辦一個新的藝博會本身就是挑戰。對于藝博會最看重的交易,Tim Li在建立更多成交路徑:“我希望家居家具、美學產品跟當代藝術的結合場景可以彼此賦能成交,讓這種交易場景更復合,打動人出手消費的原因更立體。”
作為一個平臺,無論是參展商的交易,還是企業可以獲得賦能,這些都是魔燈當代樂于看到的。這也是這個平臺存在的意義。
Q&A
栗子對話
與藝術家共創
實現家居跨界
JUZHI矩制
作為藝博會的“常客”,JUZHI矩制選擇參加2024魔燈當代,這是品牌未來五年共造計劃中的重要一步。2019年成立至今,堅信并助力“每個人都是家的策展人”,圍繞“共創與策展”理念,JUZHI矩制每年都會舉辦藝術展覽,或受邀參展各大設計博覽會、藝術節等。
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展覽“美與實用”
寶龍美術館展覽“手卷”
目前舉辦或參展的展覽共計十幾場,如: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藝術的朋友”、寶龍美術館“手卷”等不同類型的藝術項目。這期間分別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師合作,包括陳彧君、劉珩、倪有魚、謝山、Thomas Dariel等。
通過與藝術家進行深度鏈接,挖掘其藝術創作語言、重要展覽經歷等,找到與JUZHI矩制品牌愿景“每個人都是家的策展人”契合的點,成功推出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藝術成果,借助各類主題展覽將藝術家具推向大眾視野,以此傳遞品牌的藝術理念。
JUZHI矩制樂從展廳
陳彧君個展“地中‘海’”
發掘藝術作品在家居領域的潛力,推動藝術家具走進大眾視野,讓藝術在家居生活中觸手可及。在本屆魔燈當代“臻景藝場”單元,JUZHI矩制選擇呈現品牌在2021年推出的、以陳彧君個展“生長”為原型設計的首件共創藝術家具《生·長一物 美術館001,2021》。這件作品是陳彧君對“生長”主題的一次跨界探索與延伸,也是JUZHI矩制集“策展、藝術、跨界”于一體的共創理念的綜合呈現。
一方面,JUZHI矩制相信隨著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大眾對藝術的認知和追求與日俱增,藝術家原創家具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通過藝術家具,優秀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當代藝術與
家具設計共生
巴博羅總經理
馮志亮
“巴博羅”的名字源自畢加索,出于對這位藝術大師的敬仰,品牌將藝術美學融入家居創造的每一處細節中。這是巴博羅第二次參加魔燈當代,本屆在“臻景藝場”單元展出品牌經典作品與藝術家盧麃麃合作打造的“雙生”概念當代藝術作品。這不僅是為了延續品牌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創作方向,更是希望借助這一平臺,讓更多人感受新質生產力給家居生活帶來的變化。
巴博羅一直堅信家具是文化的載體,是當代人生活觀念及生活哲學的衍生品。不管身處何方,所在何地,唯有藝術可以抵御時間的風雨。品牌持續支持藝術家創作,協助藝術家與機構辦展,并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家“走出去”“走遠點”,為更多海外觀眾所熟知。從簡單的功能性需求邁向更深層次的美學、精神需求,在家具生產與藝術結合這條路上,巴博羅已堅持不懈地走了39年。
法國盧浮宮展覽現場
早在2016年,巴博羅在上海與藝術家張鼎聯合創作新作品及展覽,以及為藝術家余友涵在國內舉辦展覽等一系列與藝術跨界的互動,重新定義生活的可能性,踐行著“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2024年7月作為從中國家具協會遴選的代表中國參加中法文化旅游年官方項目的四個家具品牌之一,巴博羅帶著盧麃麃《順德·龍》于巴黎奧運會期間在盧浮宮亮相,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李邦耀個展“物物”
10月,藝術家李邦耀全新個展“物物”在北京舉辦,他通過重新利用巴博羅的皮革邊角料等廢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賦予這些材料新的生命,這種工業化產品的再造與藝術重生,呈現出對物質生命循環的深刻思考。正如李邦耀所言,巴博羅的家具不僅是功能性的物品,更是消費社會的符號和文化的載體。
劉可作品展現場
11月,在巴博羅藝術館舉辦藝術家劉可的作品展,以及“在場敘事:抽象藝術的多維對話與收藏導向”主題藝術沙龍。劉可作品被巧妙地融入客廳、餐廳等場景,觀者不僅可以感受作品的藝術價值,更能沉浸式體驗藝術融入家居空間的美好。
巴博羅和當代藝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將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打造富于人文情懷的居住空間,讓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成為藏家人生的見證者與陪伴者。通過世代相傳,成為藏家的“人生藝術品”,也為巴博羅留下屬于這個時代的品牌印記。
在東方基因里
讓銅煥發新生
鏞正堂主理人
陳煥枝
在首屆魔燈當代的特別企劃中,鏞正堂與白石畫廊聯袂呈現“工匠與當代藝術對話”特展,植根于鏞正堂構建的美學系統,可以直觀感受到銅這一金屬元素在家具藝術設計上的巨大潛力。2024魔燈當代中,鏞正堂推出重磅作品“藏盒”系列中島臺,以純手工的銅表面處理集合生活收納功能,為空間增添一抹亮色。
2023年首屆魔燈當代鏞正堂×白石畫廊展位
銅在當代藝術中的運用并不少見,只是因其工藝復雜,能把這一元素提煉得當、設計適宜的藝術家很少。鏞正堂成立于2017年,其母公司是一個深耕有色金屬產業30年的家族企業,天然有做銅的基因。以銅為家具設計的原材料,定期與當代藝術機構、藝術家合作,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技術支持。這樣的雙向奔赴,使得銅與當代藝術碰撞后,煥發出全新的創意能量。
鏞正堂銅文化藝術中心
作為一個開放、包容、樂于做不同嘗試的新銳品牌,鏞正堂不僅延續了和白石畫廊的深度合作,今年還邀請到香港的sin sin fine art畫廊舉辦聯展。秉持以現代藝術詮釋東方神韻的藝術理念,期待通過原創的匠心設計,與更多志同道合的藝術創作者產生鏈接。
文字|Cecilia
圖片|魔燈當代、參展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