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問面哥:你擁有幾代BMW 3系,還有它家的摩托車……到了新能源時代,BMW依舊能打動人心嗎?我的回答很簡單:“BMW”這個豪華品牌固然能打動人心,但開過之后更能“舞”動人心,特別是全新的i5十分地撩人。
為什么“挺”i5?從E12開始,到E28、E34、E39、E60、F18、G38、G68……跨越半個世紀(參數丨圖片)的演進,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一輛屬于自己的THE 5。作為BMW品牌的中高端車型,它既不像7系那樣商務屬性過滿,也不像3系一樣年輕張揚。
可以說BMW 5系選擇在豪華感和運動感中間找到一個中間值。最重要的是,純電時代的5系,油車與電車在外形設計上完全相同,這個說明了i5是“原生”的純電平臺,這就十分地有優勢了。
兼顧舒適和運動的外形
在我看來,第八代5系不再像上一代一樣在舒適方面過度妥協,相反高度兼顧了舒適和運動,從設計和操控角度來說,達到了一個極致的平衡點,是駕駛起來最喜歡的一代。視覺上,這代5系繼承了短前懸、長軸距、轎跑風格車身比例。
細看,i5采用了家族化的雙腎形進氣格柵設計,內部使用橫幅式結構,展現出層次感。同時,i5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格柵設計,一款是常規的銀色豎紋樣式,另一款則是平行條紋樣式,均在格柵輪廓邊緣位置增設了一圈發光燈帶,與大燈一同點亮,增強了夜間的辨識度。
側面看去最大的感受就是修長,這次長軸距版本的車身長度來到了5175mm。因為車身加長的原因,車尾這次也做了溜背造型,但得益于車身長度的增加,能夠在不損失后排頭部空間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運動感。
輪轂采用了雙五輻式熏黑造型,搭配大尺寸剎車盤以及紅色卡鉗,有效增加了運動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側面經典的霍氏拐角處,這一次加入了數字“5”標識,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其作為i5的車輛身份。并且純電車型在充電的時候,這個數字標識還會展現出呼吸燈效果,非常獨特。
i5的尾燈設計簡潔大氣,與前臉相得益彰。后備箱頂部設計有略微上翹的小鴨尾,尾燈組的造型扁平,牌照框區域采用了內凹式設計,下包圍部分的造型簡潔。
“小i7”的內飾設計
內飾部分,依舊是以駕駛員為中心的環抱式設計,并且有不少7系的影子,12.3英寸液晶儀表 +14.9 英寸觸控屏組成的一整塊曲面雙聯屏,還有略微向駕駛的方向傾斜,這點每一次看到都覺得很貼心。
源自7系車型的環抱式交互光帶也被運營到了這次的i5之上,并貫穿于整個前排儀表盤及車門,裝飾氛圍的同時,還將觸控式按鍵和氛圍燈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更加溫馨的感覺。
方向盤采用平底式,也進一步提升整體運動感。
車內多處采用水晶元素,比如水晶換擋桿,水晶iDrive旋鈕,以及大量的觸控按鍵,提升了內飾檔次的同時,也確保了不錯的操作體驗。
座椅是專屬為中國消費者設計的雙拼色座椅,還加厚、加長,并加配了舒適軟枕,靠背上還印有漢字“五”的專屬徽標,據說海外版沒有的。
智能化加持的i5
i5 搭載了新一代BMW OS 8.5 車機系統,除了有基本的導航、車輛信息、 CarPlay 等功能以外,還有很多專為中國消費者打造的內容,例如微信、 QQ 音樂、喜馬拉雅等,算是應有盡有了,還引入巧控浮窗設計,整體操作起來很順手,響應很快,體驗感非常不錯。
還有一些干貨,如在高速場景下,帶視線確認的自動變道功能:在車輛進入高速巡航后,用戶可以開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這時如果車輛前方遇到慢車,需要變道,車輛就會自動判斷路況,在符合變道的情況下,會向用戶發出提示,建議變道。
這時,盡管車輛已經開啟了輔助駕駛,但駕駛人員可以依舊保持以往的駕駛習慣,去看一眼變道一側的外后視鏡,智駕系統在通過紅外攝像頭追蹤到駕駛員視線和頭部的動作后,車輛隨即就會完成自動變道。整個過程非常地絲滑,并且可以讓用戶在開啟智駕的同時,依舊保持一個與過往一致的駕駛系統,很好地展現了BMW“人心工學”的理念。
這不僅僅體現在高速路口,在擁堵路段,車輛自動起步、跟停同樣基于了這一理念,只有系統在檢測到駕駛人員的視線是關注在路面上、并雙手輕扶方向盤,才能夠自動跟隨前車起步、停車,如果駕駛人員注意力沒有專注在駕駛上,從而確保行車的安全性。
為了打造這套i5所搭載的L2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BMW在中國進行了超2000個特色調試,本土研發測試遍布了400多個城市,從而能夠讓這套系統深入適應中國不同地域的交通環境和駕駛系統。在這一試駕過程中,在高速路段開啟智駕之后,確實能夠帶來一種能夠令人放心、舒適的駕駛體驗, 感覺在車內是有一個“老司機”在為你開車,技術過硬的同時,也提高了通行效率。
在一些細節上,i5也做了一些能夠提升體驗的設計,比如在經常通行的高速口,你可以進行標記,那在下一次到達這個收費口時,車窗會自動下降,方便你進行繳費等操作。
操控到血液里的基因
試駕的 i5版本為eDrive35L,搭載第五代BMW eDrive電驅系統,提供 210 千瓦的最大輸出功率和 410 牛·米的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只要 6.7 秒,在中高速路段時也同樣表現出優越的加速性能。
實際開起來的第一感受是非常絲滑,BMW的調教維持著一如既往的高水平,轉向力度、加速踏板響應、動力回收的狀態等,整體感受都很細膩,不會有很突兀的加速感。需要加速和超車的時候,可以撥一下方向盤左側的 Sport Boost 撥片,在短時間內提升動力。
i5 搭載了前雙叉臂 / 后五連桿獨立懸掛,后橋還標配空氣懸架,在路面較顛簸或通過減速帶的時候,可以清晰感受到底盤的扎實性和穩定性。BMW貼心的提供了單踏板模式以及自適應能力回收模式。單踏板模式下就能夠最大程度提升續航水平,同時不會帶來太突兀的拖拽感,整體較為線性,這點確實做的不錯。
而自適應能量回收模式下,就是根據前車距離、坡度等等來自動調節滑行回饋扭矩,幾乎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動能回收體感,與燃油車行駛狀態差不多。
同時,i5 也配備了可變轉向比的轉向機,在小角度轉向時更加精準,大角度轉向時更加靈活,也是提供到了更好的轉向手感。
益于純電車型的低重心,在通過減速帶或者起伏路面的時候,懸架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好,舒適模式有韌性,運動模式有支撐,車身不會出現過多的晃動,做到了舒適和運動的一個兼容。
i5 搭載容量 79 度的三元鋰電池組 ,CLTC 純電續航里程提供 567 公里以及 536 公里,無論上下班通勤、旅游都綽綽有馀。
面哥總結:i5 在保有原先的經典元素下,新增了很多更人性化、更貼心的功能跟細節,同時維持一貫的駕駛樂趣,確實是商務新貴人士社交的新選擇,如果新年有想換新車的朋友, i5 絕對是靠譜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