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農村地區,野菜通常被視為貧困階層在食物短缺時的替代食物,因此并不被重視,也沒有經濟價值。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逐漸變得受歡迎。許多人好奇為什么野菜會變得如此流行。
深入分析野菜的生長環境可以揭示其受歡迎的原因。大多數野菜生長在偏遠的山林中,這些地區通常沒有受到現代污染,也沒有施用農藥,因此野菜可以被視為真正的天然綠色食品。此外,許多野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和高營養價值,這些特性使得它們在現代飲食中變得非常受歡迎。
關于食用野菜的季節性,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只有在春季才能享用野菜。實際上,由于我國南北氣候的顯著差異,一些野菜在冬季也能生長,例如“刺五加芽”就是其中之一。
說到刺五加芽,咱們就得講講刺五加這種植物。刺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屬的多年生矮小灌木,高度一般在 1 到 6 米,植株不大,跟其他樹木比起來算很矮小的了。不過刺五加可讓人害怕,為啥呢?因為它渾身都是刺。
刺五加不光葉子、花、果上有刺,整棵植株從上到下都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刺,而且刺又尖又硬,一不小心被扎一下,那可疼得厲害,所以好多人害怕它。每次從它旁邊過,都得特別小心,不然一站不穩,容易被它的刺扎到。
刺五加因為渾身是刺,在民間就有了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針、老虎潦這些有趣的叫法。
雖說人們怕刺五加,但并不討厭它,反倒還挺喜歡。為啥呢?因為刺五加可是個全身是寶的植物。
先說刺五加的根皮能當藥,入藥后叫“刺五加皮”,在我國用得很早也很普遍,能代替“五加皮”,有“補中益精、堅筋骨、祛風濕,補益肝腎”的功效,而且效果挺好,在民間還有“寧得五加一把,不用金玉滿車”這樣的說法。
再者,刺五加的嫩芽能當野菜吃。刺五加剛長出來的嫩芽能作為野菜,跟根皮比起來,嫩芽的價值更高。畢竟根皮得挖根才能得到,根挖出來刺五加基本就沒活頭了。而嫩芽每年都能長,年年能采摘,價值自然就比根皮高不少。
刺五加的嫩芽叫“刺五加芽”,在民間也叫“坎拐棒”。以前刺五加芽可不值錢,都是山區的農民摘來吃,拿到城里基本沒人要。但現在情況不同了,現在野菜被大家當成綠色食材,很受歡迎。刺五加芽生長在深山老林里,沒污染,是純天然的綠色食材,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就成了一種大家都喜歡的頂級野菜。
當然啦,說它是頂級野菜,主要是對那些喜歡它的人來說的。刺五加芽本身有點苦味,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覺得不好吃,但如果處理好了,吃過一次可能就想吃第二次。
刺五加的吃法有很多,可以涼拌、炒著吃,還能做餡包餃子、包子,或者做湯,吃起來有一種特別的清香味。
刺五加在我國分布不太廣,主要在東北和西南那邊,多數長在海拔 1000 米到 2000 米的森林或者灌叢里。分布范圍小,自然就讓刺五加芽的產量不高,所以它在市場上的價錢一直比較貴。前幾天我還在網上買了一些,20元/斤。
刺五加芽價錢高,也讓它在最近幾年像香椿一樣,慢慢變成了一種特色野菜被種植。現在主要的種植地方在吉林、遼寧和云南這些地方。當然啦,現在人工種的量也不算大,價格還是貴。我從一位種植戶那兒知道,新鮮的刺五加芽平均一斤 15 元,速凍的一斤大概 10 元。
刺五加芽算是難得的在冬季也能吃到的野菜,在你家鄉說不定就有,有空可以去山里找找看,摘點回來。它在冬春兩季都會長新芽,不過只摘嫩芽就行,別把刺五加整棵砍了!
各位朋友,你們有沒有吃過刺五加芽呀?覺得好吃不?歡迎大家留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