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的野外環境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植物。在這些植物中,有一部分并不受農民歡迎,例如葎草(民間亦稱作鋸鋸藤、割人草等)。葎草偏好生長在農田周邊,常常形成大片的群落,這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此外,葎草全身覆蓋著刺,若在夏季不慎從旁邊經過,很容易導致腿部受傷,因此許多農民對其感到厭惡。
還有一些野生植物不僅長有刺,還含有毒性,這也同樣引起農民的反感。總的來說,任何一種植物如果具有刺或者毒性,或者兩者兼備,那么它們很可能會被人們討厭。然而,許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這些帶刺或有毒的植物實際上也具有很高的價值。
在本期文章中,筆者將向大家介紹一種一身是刺的樹,不妨認識下,目前價值很高,曬干做茶葉60元/斤。
說到有刺的樹,農村野外有不少,但不是每種都有價值,有些帶刺的樹啥價值都沒有,不過有些就不一樣了,像 “ 貓兒刺 ” 就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樹。
貓兒刺是冬青科冬青屬的植物,它不高,一般才 1 米左右,高的能有 2 米。跟大部分冬青屬的植物一樣,貓兒刺也是四季常綠的,而且冬天還能結果子,它的果子特別像櫻桃,紅紅的,可漂亮了。
不過以前很多農民朋友不太喜歡貓兒刺,就是因為它全身都是刺。
跟好多有刺的樹不一樣,貓兒刺的樹干和樹枝上都沒刺,刺都在葉子上。貓兒刺的葉子有點像貓耳朵,有 4、5 個角,每個角上都有根長長的尖刺,這些刺看著不起眼,可要是不小心碰到,準能扎得你疼得叫起來。
我記得小時候,稻田邊老長貓兒刺,有時候從稻田里上來腳下一滑,就容易撞上去,那叫一個疼。
貓兒刺本來就矮,它頂部的葉子正好能扎到成年人的上半身,所以以前很多農民不喜歡貓兒刺,看到它在田邊長著,就直接砍了當柴火燒。
貓兒刺在我們國家分布可廣了,基本上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我覺得你可能也見過。那你討厭它不?要是討厭的話,那就重新認識一下吧,因為它很有價值。
貓兒刺的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就是吃、藥、看。吃的方面體現在它的果實上,貓兒刺的果實能當野果吃,不過得等成熟了才行,成熟的表現就是果實從青色變成鮮紅色,這時候摘下來洗干凈就能吃了,味道酸甜可口,還很多汁。以前,不少農村孩子拿它當零食,現在水果多了,就沒什么人吃了。
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根和葉子上。唐代有個叫陳藏器的藥學家說過:“枸骨樹就像杜仲。”他認為用枸骨泡酒能起到食補的效果,其實枸骨就是貓兒刺在民間的叫法。
當然啦,貓兒刺不是整個都能拿來當藥材,能入藥的主要是葉子和根皮,入藥的時候分別叫“枸骨葉”和“枸骨皮”。
枸骨葉主要是清熱養陰、益腎平肝的,枸骨皮主要是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現在在民間,枸骨葉一般是曬干了當茶葉用,市場價還不便宜,大概 30 到 60 元/斤(品質不一樣,價格不一樣),枸骨皮主要用來泡酒,價格相對便宜,一般在 9 元/斤。
看的方面就是在觀賞上,貓兒刺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果子在冬天成熟,葉子綠果實紅,所以現在它成了觀賞價值挺高的景觀植物。像歐美一些國家過圣誕節,就喜歡用貓兒刺,不過貓兒刺可是咱們國家特有的植物,所以現在好多種植戶專門種貓兒刺,當成“圣誕樹”賣到國外去。
咋樣?是不是對這種帶刺的貓兒刺又有新的了解啦?所以別因為它有刺就討厭,得多了解一下,多認識一下,你會發現它其實挺有用的。
各位朋友,你們見過貓兒刺不?知道它這些價值不?歡迎大家留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