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了!等的望穿秋水,《白夜追兇》第二部《白夜破曉》,終于來了!
圖片來自@豆瓣《白夜破曉》劇照
尤記得2017年第一季《白夜追兇》播出時,因為精準(zhǔn)的人物刻畫、精彩的故事走向和嚴(yán)謹(jǐn)?shù)倪壿嬐评恚?strong>當(dāng)年直接拿下超過50億播放量;
甚至還被美國收費視頻網(wǎng)站購買,成為首部出海的國產(chǎn)網(wǎng)劇。至今仍舊被無數(shù)網(wǎng)友追捧為:硬核刑偵劇中的天花板。
而如今第二季《白夜破曉》,雖然是相隔7年后的再度回歸,劇情卻是發(fā)生在《白夜追兇》大結(jié)局的兩小時后,故事連貫過渡絲滑!直接把白夜1的精彩刺激貫徹到底。
角色連貫也超絕!不僅原班人馬全部回歸,劇組為了還原,甚至找回了7年前的演員服裝,一比一還原了7年前每一個場景,真熟悉的味道回來了!
而這熟悉的感覺,也要歸功于取景地!大家都知道《白夜追兇》取景地是東莞,而這次《白夜破曉》也幾乎全程在東莞拍攝,各個案件的痕跡,落在東莞的角角落落!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很多人抱怨東莞沒什么好玩的地方,就是巨大的工廠!那今天真要重新認(rèn)識一下它了!
東莞身處嶺南腹地,位于廣府文化圈中心地帶,這里宗祠遍布,可園與明清古村落都昭示著它的風(fēng)物繁華。
?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即使這些都打動不了你,但東莞是真的好吃啊!在廣東美食寶藏地圖上,前佛山順德,后有潮汕,東莞完全沒什么存在感。
可是廣東老饕最明白,東莞才是包羅萬象的饕餮盛宴。向東的丘陵中, 有著重口鹽焗和釀一切的客家痕跡,向西咸淡水交接處,水鄉(xiāng)清淡的廣府菜,和風(fēng)味時令海鮮,隨時發(fā)生著奇妙的美食化學(xué)反應(yīng)。
?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交匯融合,包羅萬象,別具一格,而又不拘一格,這是東莞飲食的氣質(zhì),也是這座城市的氣質(zhì)。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在大街小巷中尋找白夜的痕跡
白夜宇宙取景地!
粵暉園
雖然目前還未露出,但據(jù)導(dǎo)演透露,粵暉園是《白日破曉》最重要的取景地之一,大多警匪槍戰(zhàn)的場景都發(fā)生在這里!
作為中國最大的古典私家園林,粵暉園將嶺南園林的風(fēng)韻集中放大展示。引東江活水入園,整個園林在水上做足了功夫,兩千多米的榕蔭水道,與園內(nèi)湖水相通,水道回還,撐起一幅嶺南水鄉(xiāng)畫卷。
?
?來自馬蜂窩用戶@錦兒Amy?
全國最大的雕磚“百蝠暉春”照壁,可謂嶺南磚雕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而曲徑通幽的“繞翠廊”居然長達2.7公里,串起了一百多個園林景觀。
仿古樓群蘩文館,歸水橋,和荷花池都是古風(fēng)打卡圣地,南韻館也是東莞粵劇博物館所在之地,每日粵樂繞梁。
來自馬蜂窩用戶@錦兒Amy?
以前進入粵暉園需要60元門票,今年8月之后永久免費了,不花錢就可以get《白夜破曉》同款機位吧!
開放時間:08:30-18:00
莞城糧所
導(dǎo)演在發(fā)布會上曾說過,在東莞的眾多場景中,他最愛的是莞城糧所,認(rèn)為其極具年代感!周巡追捕人販子時的激情追逐戲就是在糧倉頂部拍攝的。
圖片來自@文化莞城.作者:Katherine
莞城糧所是東莞成立糧食總公司之后的第一個倉庫,分為方倉和圓倉兩類,大部分方倉建于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圓形糧倉則建于20世紀(jì)七十年代。
圖片來自@文化莞城.作者:Katherine
整個建筑簡潔而優(yōu)美,隨手一拍都是舊年代電影中的場景。
虎門新灣碼頭
在劇中,這是漁民中三無人員的聚居地,現(xiàn)實中,虎門新灣也確實是東莞漁民最為集中的地方,但同時也是東莞唯一省級漁港!
圖片來自@東莞時報
其周邊是疍家文化的集中地,每當(dāng)開漁時,可以看到海面上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場面極為震撼。
圖片來自@東莞時報
虎門新灣始建于上世紀(jì)80年代,已使用約四十年,歷經(jīng)幾十年的風(fēng)雨洗禮,也見證了虎門的歲月變遷。
2023年12月碼頭升級改造完成,如今的碼頭,不管是航標(biāo)燈塔、特色的景觀雕塑,觀景大階梯、臨水圍欄……都頗有特色。
圖片來自@東莞時報
振華路、旨亭街、光明路
振華路、旨亭街和光明路是 《白夜追兇1》的取景重點!
圖片來自@文化莞城
歷史上振華路曾是東莞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如今兩旁依然留存許多騎樓,上面住人,下面經(jīng)營商鋪,非常有特色!
圖片來自@文化莞城
在光明路上,你隨便走個十米八米,都能遇見一間二三十年的老店鋪,如光明市場、冠群道滘粥、高佬粥店、華興燒鵝店、光明書店、3元大賣場、水果街、零食鋪等“老字號”,主打一個平、靚、正,是體驗東莞的傳統(tǒng)生活和文化氛圍的絕佳選擇!
圖片來自@文化莞城
旨亭街歷史悠久,得名于明代此地有一驛站及一亭,圣旨來莞時,縣令在此接旨。
到如今,巷內(nèi)兩邊建筑基本與清末民國時期風(fēng)格保持一致,文化氛圍濃厚!
圖片來自@文化莞城
嶺南遺風(fēng)與千年古村
東莞還能去哪里
或許很難想象,世界工廠的名聲在外,但東莞,依然保留著近千年的歷史古村和原汁原味的嶺南風(fēng)情。
可園博物館
建于清代的可園,不僅是嶺南畫派的策源地,也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這里集合了嶺南園林的經(jīng)典元素,僅三畝三的土地上,每一處空間都被精巧布景,虛實得體,恰到好處。
來自馬蜂窩用戶@KuLa
綠綺樓的三處樓梯,可以領(lǐng)略不同角落的可園精妙之處,最高建筑邀山閣上,可憑窗眺望整座莞城景色。可堂和草草草堂,是創(chuàng)建者張敬修生活的地方。
來自馬蜂窩用戶@泡芙有點甜
博物館新館(綜合館)就在可園后花園的可湖邊,園內(nèi)常年陳列嶺南園林文化相關(guān)展覽,還會不定期的進行書畫策展及藝文活動。
不要錯過荷塘邊的嶺南美術(shù)館,這棟白色房子便是嶺南畫院的主體建筑。還有余力,可園向北的歷史城區(qū),騎樓與舊民居依舊保存完整,老城生活氣息十足。
來自馬蜂窩用戶@KuLa
不遠處的迎恩門城樓,保留了明代的基座,飛檐斗拱,紅墻碧瓦,依舊氣勢非凡,是莞邑文化的原點地標(biāo)。
實用信息:開放時間:09:30-17:30,逢周二閉館景區(qū)
門票:可園古建筑門票8元;綜合館區(qū)免費
塘尾明清古村落
由古民居,祠堂、書室、古井、池塘、古榕、圍門與炮樓等組成的嶺南聚族農(nóng)業(yè)村落文化景觀,被完好的保存下來。 依自然山勢緩坡而建,布局合理。最特別的是以紅石做墻基的建筑風(fēng)格,和重視學(xué)習(xí)的風(fēng)氣。
來自馬蜂窩用戶@faintdb
村內(nèi)擁有多間雅致清秀的書房建筑,尤以耀宸書房為代表,寶卿家塾,早期為家祠與民居結(jié)合的建筑,現(xiàn)存東莞清末探花題書的“寶卿家塾”紅石門匾。
來自馬蜂窩用戶@faintdb
村中十幾棵古榕樹也十分醒目,建于明代保存較完整的古村圍墻,也值得一看。尤為可貴的是,還未進行商業(yè)開發(fā),得以保存較原始古樸的氣息,是尋幽訪古的好地方。
來自馬蜂窩用戶@faintdb
逆水流古村落
這座370多年前的“樂高”古村堡,外觀取形于“龜”,村堡四周環(huán)水,龜似逆水而上,故稱逆水流龜,從空中俯瞰仿佛是樂高積木搭建而成,十分有趣。
來自馬蜂窩用戶@劉一瞬
為明末清初年間虎門白沙人鄭瑜所建,村堡前有龜首樓,后有龜尾吊橋,四周碉樓為龜腳,堡內(nèi)巷道、房屋、水渠似龜腹分布,呈“豐”字狀,至今都不過時的排水系統(tǒng),是古代建筑仿生學(xué)的典型。
來自馬蜂窩用戶@劉一瞬
這座方形廣府圍村古堡也是典型的軍事防御村堡,6米高的圍墻、18米寬的護村河、吊橋、堡壘樓、逃生井等處處都體現(xiàn)了,大明王朝將走到盡頭時,鄭瑜辭官回家設(shè)計堡壘村的用意。
來自馬蜂窩用戶@劉一瞬
多元豐富又淳樸低調(diào)的風(fēng)物美食世界
東莞美食
相比鄰居廣佛美食的聲名遠揚,東莞真的低調(diào)很多。 但是如果看過《尋味東莞》,一定為其美食之寶藏, 驚喜叫絕!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燒鵝
外皮薄脆,里肉香嫩,色澤油亮,肥瘦適中的燒鵝,絕對是東莞美食界頂流的存在,不僅體現(xiàn)在街巷透明櫥窗中最高的出現(xiàn)率,還體現(xiàn)在它多樣又考究的做法上。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荔枝木燒鵝就是其中佼佼者,腌制后吊干的鵝,配上大嶺山本土耐燃結(jié)實的荔枝柴,進入弧形狀的陶土器具里進行高溫?zé)尽?/p>
來自馬蜂窩用戶@羊蔥兔豆魚
剛出爐的燒鵝色澤金紅,外皮油光锃亮,隔著櫥窗就讓人口水直流,特別是被烘入獨特的荔枝香,透出高級的香氣,是傳統(tǒng)老廣食客心頭的白月光。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瀨粉
「金鵝銀瀨」、「吃鵝不吃粉,滋味少一半」是東莞人的美食偏執(zhí),將大米經(jīng)過多道復(fù)雜工藝做成的瀨粉浸過高湯,使之彈牙又爽利,再蓋上新鮮的燒臘。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最地道的搭配還是配上新出爐的燒鵝肉,淋上一勺點睛之筆——鵝油燒臘醬汁,粉條帶湯鮮美開胃,是不少游子的美食記憶。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碌鵝
在無鵝不成宴的東莞,鵝還有更多的吃法,適合消夏的清爽白斬鵝、獨具嶺南風(fēng)味的南乳燜鵝、塘廈的碌鵝等,每一種都是牽動肉食愛好者神經(jīng)的存在。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和燒鵝有著相似地位的,就是屬于客家菜的碌鵝。「碌」字是「頻繁滾動」的意思,碌鵝的做法是把煎過的鵝放在鍋里煮,期間不斷翻動鵝身滾來滾去,把醬汁淋在鵝身上,直至鵝肉滾熟入味。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碌鵝肉質(zhì)緊實嫩滑,醬汁更是一絕!獨特而濃郁的香味,讓人禁不住大快朵頤。碌鵝醬汁也可以拿來拌飯,每粒米飯都滲透著濃濃的醬香,一口氣扒光一碗。
來自馬蜂窩用戶@蠢蠢欲動的自駕行
排骨飯
常見的排骨,在廣東人的料理之下總能帶來驚喜,飲茶時常見的蒸排骨之外,東莞這道排骨飯看似也沒更多花樣,卻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滿足感。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已經(jīng)開張30多年的旨亭街排骨飯,做法并不復(fù)雜,把排骨用生粉、蒜蓉和豆醬腌制過,切成小塊放在飯上用明火慢蒸,做法簡單卻實打?qū)嵜牢丁?/p>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用勺子把排骨與熱騰騰的米飯攪拌均勻,汁水與蒜香味的醬汁滲進米飯里,再配上一盅燉湯,喝一口湯吃一勺飯,你會發(fā)現(xiàn)東莞呈上的味覺體驗竟是如此平凡卻余韻悠長。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道滘肉丸粥
道滘肉丸粥是東莞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起源于東莞道滘鎮(zhèn),是把豬五花肉不斷捶打成肉泥制作而成。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點餐時選好配料加上粥底一倒,就是一碗熱騰騰的肉丸粥,粥底綿滑而有米粒感,肉丸個 頭不大卻很飽滿,入口彈牙,細細咀嚼,肉香味逐漸擴散到整個口腔,讓人回味無窮。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虎門麻蝦
這種獨產(chǎn)于咸淡水交接處的蝦,漲潮時浸在咸的海水里,退潮時就浸在淡的江水里,如此「反復(fù)橫跳」,練就了一身格外緊脆鮮甜的「腱子肉」,白灼或清蒸便能呈現(xiàn)其脆甜鮮美的肉質(zhì)。
東莞向西的臨海片區(qū),有7個鎮(zhèn)都擁有海岸線,其中虎門擁有全東莞最大最新鮮的海鮮交易市場。靠海又愛吃的東莞人,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咸淡水交接的地域環(huán)境帶來的獨具風(fēng)味的海鮮。
青蟹
「西風(fēng)報道明蝦美,還有膏黃蟹更淝」,虎門食蟹出名,除了盛產(chǎn)青蟹之外,更是因為有其獨特的烹飪方法,和應(yīng)季節(jié)不同的吃法。
每年秋風(fēng)起,是品青膏蟹的最佳時節(jié),其中口感最醇香濃郁的當(dāng)屬黃油蟹,一千只青蟹中只能出一只的極品屬性,是不可多得的鮮物。
將青蟹放入密封瓦煲中,用油與紹酒進行焗烤,至蟹殼油光發(fā)亮,肉質(zhì)緊俏鮮美,簡單的作料就足夠好吃。除此之外,虎門人的拿手菜還有以鮮肉和雞蛋做輔的蒸蟹餅,香氣濃郁,口感綿密。
油焗奄仔蟹虎門蟹餅
矮仔腸
在眾多廣東臘腸的排位賽里,高埗的矮仔腸可拔得頭籌。它矮小粗圓的萌趣外形,藏著創(chuàng)始人的趣事,制作歷史已有百年之久。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綁扎臘腸用的是一種莞草,短小的腸衣里塞滿了豬肉,肉餡沒有選擇當(dāng)?shù)爻R?guī)的玫瑰露酒或米酒作調(diào)味,而是使用濃烈的汾酒加入肉中進行腌漬,將矮仔腸與米飯一起燜制,做成的煲仔飯,醬香,肉香,米香俱全,也是老餮們最愛的吃法。
油鴨
東莞臘味最地道的當(dāng)屬油鴨,以虎門白沙的最出名。油鴨制作十分考究,在秋天灌養(yǎng),等到皮下脂肪變得豐厚時宰殺后刷鹽疊腌,再經(jīng)過掐點計算的晾曬和風(fēng)干吊起,等到油脂完全溢出,肥美的白鴨肉,便能散發(fā)出油脂的甘香。
制好的油鴨,皮白肉厚,肉瘦味香,油脂豐盈。佐以芋頭蔬菜等,做出香芋油鴨煲、鴨脾糯米飯、鴨頸芥菜湯、金銀鴨肝腸、鴨腎燉西洋菜等等名菜。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東莞還有很多地方特色美食,道滘的裹蒸粽,麻涌的香蕉,高埗的冼沙魚丸,石龍的麥芽糖等,都昭示著此地多元豐富又淳樸低調(diào)的風(fēng)物美食世界。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比如開店近15年的東莞人家、經(jīng)營超過15年,擁有多樣懷舊老味道的和慶食館、口碑穩(wěn)定的市井老字號翠華記面食館、承載不少老莞人團聚記憶的莞香樓。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NG翔哥
十一月出游目的地推薦
100%
點個在看,進入《白夜破曉》的三次元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