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房齡近20年的老小區,大概是什么樣子?
相信大家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公區老舊,外立面破損、甚至剝落的畫面。
但如果一個房齡近乎20年的老小區,外立面、車庫和入戶大堂卻煥然一新,大家認為有可能嗎?
玲瓏灣花園四區37幢的業主就讓這件事,成為了現實。
前段時間,該樓棟的業主將改造成果分享在了社交平臺,視頻中的小區,整潔明亮,完全不輸如今剛交付的新房小區。
為什么這棟樓的業主能夠實現老舊小區更新?在這個過程中,到底哪些最重要?
對此,我們采訪到了玲瓏灣四區37幢的業主黃冠靈,一起聽聽他們眾籌更新的故事。
業主眾籌更新
玲瓏灣花園37幢改頭換面
我們先來看看,這棟已有近20年房齡的樓,如今是什么樣。
從外立面來看,37幢樓已經重新改造過。外立面平整順滑,不像周邊其他未改造的樓棟,有不少滲水留下的痕跡。
◎外立面改造前后對比,左側為改造前,右側為該小區未改造的外立面
目前外立面和雨棚的改造還沒有完全結束,室內的部分已經基本完工。
現在的入戶大堂干凈明亮,入戶需要人臉識別開門;出來則是自動感應開合。
◎實景圖
大堂內部也已經煥然一新,整面的石材背景墻;
◎實景圖
頂部是圓形吊頂,與地面的圓形圖案呼應。
◎實景圖
同時,大堂的左右兩側,擺放了可供休息的沙發、茶幾。
◎實景圖
光這樣的入戶大堂,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市面上不少剛交付的新房。但地下車庫入口的改造,同樣是豪宅感滿滿。
據業主黃先生透露,在未進行改造之前,車庫入口昏暗、臟亂,一看就知道是老舊小區。
◎改造前車庫平臺實拍,業主提供
但改造后的車庫入口和電梯廳,非常具體現代感。
電梯一打開,就是一面灰色的石材背景墻,盡顯尊貴。
◎實景圖
所有的門都是玻璃的人臉感應磁懸浮軌道移門,既智能,又通透靜音。
同時,電梯廳內還打造了一面玻璃磚墻,搭配綠植和氛圍燈光,朦朧又不失靈動。
◎實景圖
走進車庫內,最先感受到的是智能流水感應燈光,感應到有人經過,頂部的燈光似流水般經過,既能照明,又增添了幾分科技感。
車庫平臺處的背景墻,以綠色巖板為底,點綴香檳金色的小區樓棟標識,盡顯精致與奢華。
◎實景圖
而車庫入口處的道路都重新粉刷,頂部增加了金屬格柵,燈光也重新設計安裝,整體更加明亮的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美感。
◎實景圖
不僅如此,每天都需要使用多次的電梯也進行了更換,由原來故障頻發的“高齡電梯”,換成了進口的全新三菱電梯,更平穩寬敞,也保障了日常的安全使用。
◎實景圖
鄰里和諧
目標一致是重點
那么,如此大范圍的更新,不管是時間還是金錢成本上都需要花費不少。
▋鄰里和諧 94%的業主出資
據業主黃先生說,他們這次的更新,除了外立面動用了維修基金,其余部分的維修費用都是業主們眾籌而來, 平均每戶大概出了4.2萬元。
這個金額,其實也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業主黃先生透露,大部分業主還是非常配合的,整個玲瓏灣花園四區37幢樓,有94%的業主都愿意出錢改善居住環境 (未出資的業主多由于聯系不上) 。
▋房齡老舊 改善需求迫切
在談及最初想要改造的原因時,業主黃先生透露,一方面是小區房齡確實較老,已經接近20年,外立面等公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另一方面是 玲瓏灣花園 已經有過先例 , 利用維 修基金更新外立面,解決 一直困擾的滲水現象。
于是,玲瓏灣花園四區37幢的業主們,今年也開始尋求方法,更新自己的住區。
據了解,最開始玲瓏灣花園四區37幢,只動用了維修基金更新立面;后來大家都認為既然已經翻新了,不如再籌點錢,把電梯、入戶大堂、地庫入口都更新一下。
于是,從今年7月開始,經歷了四個多月的改造,玲瓏灣花園37幢終于改頭換面,全新升級。
◎實景圖
目前,改造過程還沒有完全結束,外立面還有些收尾工作,雨棚也還有待更新,其余部分已經完工。
▋過程雖有困難 但業主目標一致
當然,在改造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波折。
比如針對施工時間的問題,就曾經有過爭論,之前因為趕工期,周末也存在施工的情況,后來有業主反映后,就協調了具體的施工時間。
比如籌資也并不是一步到位;有部分業主一開始也會持懷疑觀望態度,但隨著樓棟更新進度的加快,業主們看到了成果初顯,就會更愿意出資,改善居住環境。
◎實景圖
不過總體上 ,改造過程 還是非常順利的 。
在談及這次改造成功的原因是,業主黃先生多次提到“鄰里和諧 目標一致”。
而這一點大概也是樓棟更新這件事,能夠做成的根本原因。
只有目標一致,樓棟更新才能成功開展;只有鄰里和諧,才能在施工期間,互相包容,促成樓棟更新的完成。
業主自發
老舊小區改造新途徑
事實上,除了四區的37幢樓之外,玲瓏灣花園小區已經有多個樓棟開始了更新改造。
玲瓏灣花園最早開始樓棟更新的是二區16幢,后來是二區的15幢。
今年玲瓏灣花園四區的37幢更新后,吸引了不少鄰居業主參觀,大家都很滿意改造后的成果。
據了解,目前玲瓏灣花園還有17棟樓正在推動眾籌更新,大家都希望擁有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
▋業主眾籌 老舊改新途徑
那對于老小區來說,業主自發眾籌改造,儼然已經成為了老舊改的新途徑。
具體需要怎么做呢?
簡單來說,樓棟的更新,首先需要征得業主的同意,才能去推進后續事情的開展;
其次,業主們可以成立一個工作授權小組,由小組成員跟進后續的更新事宜;
最后,這件事情的成功與否,還得取決于資金是否充裕,如果中途資金不夠,業主們是否還愿意繼續出資。
這次玲瓏灣花園四區37幢的更新中,就遇到了資金花光的問題。
據業主黃先生透露,在入戶大堂的更新中,眾籌而來的資金已經所剩無幾,黃先生作為業主,加上自己又從事家具行業,便主動贊助了大堂內的沙發、茶幾等家具,為更新后的入戶大堂,錦上添花。
◎實景圖
最后
業主自發眾籌更新老舊小區,其實在其他城市早就有過,比如杭州部分小區的業主們,就曾眾籌將小區外立面升級為鋁板外立面。
如今,業主眾籌更新的模式也開始在蘇州施行。
對于老舊小區來說,也終于有了一條可行的更新途徑, 并且這樣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決定小區改造的結果。
就像玲瓏灣花園四區37幢樓那樣,據業主黃先生說,接下來,他們還會考慮再進行一次業主眾籌,將樓棟架空層改造成活動空間,更便于業主日常生活。▋
編輯:張小果|主編:Miao
出品:City好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