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時代大潮中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么樣的大事,正如1914年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不清楚自己一發子彈改變了世界局勢,也正如1979年南下的中國農民,不清楚自己的決定將會徹底改變命運。
預測歷史本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但總有一些蛛絲馬跡會讓我們窺見這個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美博弈的兩種結局。
首先必須要講清楚中美兩國的核心矛盾點到底在哪里,只有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理解美國當下以及未來的動作。
大家都知道,美國從2018年開始就和我們打貿易戰,最近幾天,特朗普又高調的宣布,一旦他上任就會對我們加征10%的關稅,甚至很多美國政客還經常用全面脫鉤來威脅我們。
很多人在看待中美貿易戰的時候,其實并沒有深入的去思考美國這樣做的動因,以為純粹是因為經濟利益受損那么簡單,其實美國之所以豎起貿易壁壘,是有深層次的原因的。
我在研究美國歷史的時候發現,美國這個國家建國240多年,起碼有160年奉行的是貿易保護主義,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比如杰斐遜、林肯以及西奧多·羅斯福都是鼓吹貿易保護主義,英國人有段時間經常抱怨,說他們可以通過自由貿易控制世界,但唯獨就是控制不了美國人,因為美國人非常注意對本土產業的保護,外國商品要進入美國都得剝下一層皮。
甚至在二戰爆發之前的1930年,美國人還專門出臺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把關稅提高到了60%,引發了歐洲的集體報復,也就是說在二戰之前,世界各國其實就已經在打貿易戰了。
那為什么一向崇尚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人,在二戰之后突然大轉向,不僅積極地降低關稅,還大力推行起了全球化呢?答案是因為當時美蘇冷戰,美國人要扶持自己的盟友一起對抗蘇聯,美國人想要用自己和歐洲盟友的產業集群優勢壓制蘇聯陣營,所以才主動提出讓英德的商品以低關稅進入美國市場,再說直接點就是,美國人想用歐美全產業鏈+經濟一體化的優勢去拖垮蘇聯人。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那我說再透徹點,當時美國主導的產業轉移就是試圖進行全球分工,讓資源國提供資源(中東非洲),讓生產國生產商品(日本、拉美),讓消費國消化產能(歐美),通過資源配置的方式把效率最大化,以最小的損耗,提供最大的生產能力,從而憑借系統化的優勢,熬死蘇聯人。
再加上當時美國人擁有全球第一的海軍,他們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的航線,所以這種全球化的玩法才能進行下去。
這才是美國人放棄貿易保護主義,推行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那為什么現在美國人又開始重新拾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錘呢?
答案是因為美國人驚訝的發現,在他建立的體系之下,誕生了一個無法控制的龐然大物,如果不趕緊處理,他們的生活水平可能會出現大降級。
原因也非常容易理解,以前美國人設計的全球分工模式是歐美發達國家只生產10%的商品,卻要消費掉90%的商品,通過這種方式去維持住他們高品質的生活。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國人生產一輛波音飛機,荷蘭人生產一臺光刻機,我們中國人就要生產1億件襯衫去換,這種不平等的付出模式,讓歐美人生活清閑收入還高,而咱們則是又苦又累收入還低,之所以會這樣,歸根到底是因為美國人一開始給我們的定位就是——苦工。
我們當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身份,所以提出要進行產業升級,那什么是產業升級呢?說白了就是我們現在不想只生產襯衫了,我們也想生產飛機、光刻機、手機、汽車等等,我們也要賺大錢,去過上歐美那種清閑收入還高的生活。
但問題是,這個世界的秩序,美國人一開始是規劃好了的,資源國賣資源,人多的生產國做低端產品,像美國這樣的消費國負責生產高端商品然后等著享受就行。
在美國設計的這套全球秩序里面,整體的供需是大體平衡的,比如說一年生產200臺大飛機就能滿足全球的需求,一年生產300臺光刻機就能夠各國使用,可現在咱們也要生產大飛機和光刻機,那必然就會和原來生產這些商品的發達國家形成競爭關系。
再加上我們還有人力資源和產業鏈的優勢,這就讓我們同樣是生產一件商品,但價格就是比發達國家低,他們賣100,我們賣50,慢慢的市場就會全部被我們占領。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盾構機,以前貴得要死,可一旦我們攻克了技術之后,價格就降到了1/10,西方以前干這個的產業鏈直接原地消失。
和盾構機類似的還有光伏產業、手機產業、汽車行業等等,我們上去了,就意味著西方必然會有某個國家這些產業開始大面積消亡。
就拿手機行業來說,為什么美國人要用芯片卡我們的脖子?是因為2015年左右中國智能手機的產量基本就已經是全球無敵了,然后到了2018-2019年的時候,華為直接挑戰了蘋果全球手機市場第一的位置,如果不做任何限制,別說是三星在中國市場消失了,再過一些年蘋果手機恐怕都將變成歷史。
而手機只是我們要攻克的中高端產業之一,還有大飛機、汽車、光刻機等等,我們全部都在技術攻關,看到這種場景,美國人立馬就覺得無法接受了。
這種無法接受和意識形態還有膚色文化沒有直接關系,歸根到底是因為咱們的體量太大,他們可以分出一部分產業給日韓,因為日韓加起來也才一億多人,但是咱們的體量是日韓之和的十倍,比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口之和還多,一旦我們完成了產業升級,那就會對全產業鏈進行集體包圓,任何高端產業都會成為我們的囊中之物,如果真的變成了這樣,那美國人恐怕會從一個發達的消費國,一步步淪為低端生產國或者資源販賣國。
也就是大號的墨西哥或者大號的沙特。
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美國人才想要放棄全球化,重新拾起貿易保護主義,或者更精準的表達就是,美國人想要把我們擠出體系之外,單獨再去拉一個圈子。
明白了美國人當前戰略的基本邏輯,我們再來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的世界會出現什么樣的結局?
對美國來說,他追求的最佳結局是,用冷戰的方式,拉著盟友來孤立咱們,把我們排除在這個世界的循環圈之外,同時他們在關鍵領域卡我們脖子,比如說高端芯片領域,然后他們趁機利用高端芯片的優勢,去大力發展AI技術,讓AI熱潮演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力革命,這樣他們就能持續的保持對我們的技術優勢,再加上他和盟友們掌握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資源,一旦陷入像美蘇冷戰那樣的格局,那最后贏的很可能就是他們。
但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美國的盟友們并不愿意和美國站同一戰線,比如說歐盟,因為不管是中美誰當家,都和歐洲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這是地緣決定的,所以歐盟的態度最近一些年一直在左右搖擺。
美國人想要打破這種搖擺的局面,所以拱火了俄烏沖突,逼著歐盟二選一,但我們并沒有明確支持俄羅斯,所以歐盟和我們的關系還有轉圜的余地。
看到這種情況,美國人又想拱火東南局勢,為什么2022年2月份俄烏沖突,8月份佩洛西就來竄訪?其本質上就是想讓我們趕緊動手,然后美國就可以拉著整個西方封鎖制裁我們,從而實現他們把我們擠出體系的目的。
我們一定要清楚,美國人的目的不是直接和我們交戰,而是把我們擠出體系,然后他再拉一個圈子,用他們的資源優勢和科技優勢來拖垮我們,這是他們最想要的結局,也是他們已經成功過的案例。
看完美國人想要的結局,我們再來看咱們想要的結局。
這里由于比較敏感,我盡量簡單一點去講。
我們現在最起碼有兩套應對方案:
一個是底線思維,一旦美國人想搞事,那我們直接就抓主要目標,和美國人直接硬碰硬,哪怕是全面進行也在所不惜,因為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全面硬碰硬是我們最不怕的事情,這也是美國人最擔心的局面,因為一旦實現,那無論輸贏,美國人都必然會跌落神壇,所以從2016年至今,真正避戰的其實一直是美國人。
當然,在底線思維托底之外,我們真正力推的是第二套方案,那就是用打太極的方式去化解美國的壓力,你美國人在這邊堵我,我們就去另一邊探索新的關系,比如說和伊朗還有沙特的合作,核心目的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讓美國人封鎖我們的代價越來越大。
同時,在美國人豎起貿易壁壘的時候,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積極地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不管是和其他國家進行貨幣互換,或者是擴大免簽國的范圍等等,都是我們的具體做法,這樣美國每關上一扇門,我們就會打開一扇窗,我們用開放去對抗美國的脫鉤,緩沖掉了美國人給我們的壓力。
你完全可以理解為美國人現在想要把我們踢出群,于是我們就努力的和群里的其他人搞好關系,如果真有一天我們被踢了,那我們還可以另起爐灶,單獨建一個群,大概這意思。
當然,僅僅是增加朋友還是不夠的,中美之間的博弈歸根到底還是國力的競爭,所以在美國徹底和我們脫鉤之前,我們一定要完成產業升級,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像光刻機、人工智能這樣的核心技術我們一定要努力攻克,這樣才能在未來可能爆發的科技革命中,不落后于美國人。
一旦我們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以我們全產業鏈的工業體量,那起碼就能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千言萬語,一切的關鍵還是在于科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果然是一句至理名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