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民以食為天”,在近千年的文化發展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適應自然的飲食智慧。因地制宜造就地域獨特的飲食習慣已經成為了五湖四海中國人的餐桌共識。
就在位于我國西北地區的陜西省,“羊奶”成為了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民眾的共同記憶。自120年前,陜西省迎來歷史上第一只山羊起,陜西省奶山羊產業鏈已經逐漸發展壯大,創造出了“從一只奶山羊到千億產業鏈”的“山羊傳奇”。而傳奇書寫,離不開一所高校的鼎力支持,它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為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農林教育學府,自建成之日起就與地區農林產業發展乃至全國經濟建設休戚與共。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當前,已發展為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眾多學科建設、學術成果和科研創新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具備強勁競爭力和話語權。
此外,與國家重點建設大方向和地域發展傾向同頻共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農作物遺傳育種與病蟲害防治、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經濟林果育種與栽培、畜禽良種繁育與健康養殖、葡萄與葡萄酒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而該校對于陜西省奶山羊產業的智慧支撐和強勢助力,正源于此。
據新聞資料顯示,1904年,一名德國傳教士將奶山羊從歐洲帶到陜西省富平縣。后又有一批“薩能”奶山羊轉運到此,彼時,這批以體形大、產奶量高享譽世界的“薩能”奶山羊正是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首批畜牧專業畢業生養殖研究的。經過30多年選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功培育出“西農薩能”奶山羊。與原種相比,“西農薩能”的年產奶量提高了15%至30%。
最新數據顯示,陜西省奶山羊產業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強勢助力下,當前已經實現全省奶山羊保有量超240萬,相關產業也正在向千億級目標穩步前進。可以說,“奶山羊經濟”成為西北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而早在2018年,陜西省就已提出“3+X”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奶山羊產業和設施農業、蘋果產業一起,被列為陜西千億級產業“潛力股”,直接助推地區農林類相關產業和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本文聚焦的奶山羊還是上文中提及的設施農業、蘋果產業,都早已成為與產業同進步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絕對優勢和辦學王牌。
這也同時提醒著屏幕前的考生和家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正是一所植根于產業沃土的大學,對于其間學子在理論和實踐能力上的培養具備獨樹一幟的優勢。這樣的高校自然值得大家廣泛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